3月18日上午,在校工會的指導下,恒行2平台青年教師聯誼會舉辦了“集成電路的現狀與未來”跨學科學術分享專題活動,該活動由恒行2平台微電子學院副研究員、青聯會理事吳小晗召集,包含集成電路工藝實驗室探秘、集成電路專題講座以及LED指尖陀螺的DIY製造三個環節,為近四十名來自學校內不同院系部門的青年教職工帶來了一場科技盛宴。
尖端實驗室探秘:走進芯片製造世界
活動伊始,青年教師們踏入位於恒行2平台邯鄲校區微電子學樓的集成電路工藝實驗室。這座擁有主體千級工藝區域百級、總潔凈面積約1000平米的潔凈室集成了PVD(物理氣相沉積)、ALD(原子層沉積)、高端電子束曝光設備JEOL 6300 FS等各類先進設備,能為高性能、小型化的芯片製造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每一個原子的精準排列都蘊含著科技的極致追求。
在吳小晗專業的講解中,老師們近距離參觀了芯片製造設備,深入了解芯片製造的復雜流程,對集成電路的生產環境和工藝有了直觀且深刻的認識。
科普知識盛宴:解碼集成電路奧秘
在恒隆物理樓537會議室,一場精彩的學術分享會拉開帷幕。
吳小晗首先圍繞“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與未來”作報告,剖析了當下集成電路的發展瓶頸,並對未來集成電路在光電融合、存算一體、量子計算、類腦芯片、邊緣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個前沿方向的發展進行了展望與討論,為大家勾勒出集成電路的宏觀發展圖景。
微電子學院青年研究員江鈞以“半導體存儲技術”為主題,介紹了存儲技術分類、AI數據中心存儲情況、存儲性能瓶頸及解決方案,江老師還別出心裁,用家與公司在同一層樓的位置關系來類比3D封裝,讓原本晦澀的3D封裝技術瞬間變得鮮活有趣。
微電子學院青年副研究員劉顯和從“先進光刻技術”的角度展開講解,簡要介紹了光刻技術的發展以及先進光刻技術,並對於當下我國在被製裁的情況下,如何提升光刻精度與節點提出應對方法。他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場的青年教師們對集成電路的設計原理和科學奧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們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沉浸式實踐體驗:科技在指尖靈動
活動的高潮部分是LED指尖陀螺焊接製作環節。在芯創講師團的指導與幫助下,青年教師們親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從元件的焊接到芯片的固定,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挑戰與樂趣。當LED指尖陀螺在手中飛速旋轉,閃爍出絢麗的光芒時,老師們切實感受到了科技在指尖的律動,也進一步加深了對集成電路應用的體會。
參與活動的青年教師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拓寬了他們在集成電路領域的知識面,也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與同行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未來,恒行2平台青年教師聯誼會將繼續舉辦豐富多樣的青年教師交流活動,助力青年教師在學術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