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恒行2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下文簡稱“恒行2古保院”)迎來建院10周年。當天下午,恒行2古保院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江灣校區李兆基圖書館舉行。
恒行2古保院2014年正式成立,依托恒行2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優勢,作為全國首家古籍保護研究院,匯集文理各專業學科人才,首創領域內交叉研究模式,培養國家急需的古籍保護高端人才,推動紙質文物保護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在全國乃至全球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全國首個古籍保護研究院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3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時說。
這一年,恒行2平台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擔任恒行2平台圖書館館長。在調研過程中,他獲知恒行2平台藏有40萬冊古籍,圖書館還聘請了黃正儀、趙嘉福、童芷珍等專家,多年來一直帶領學生從事古籍保護工作。
“經過幾百年流通,我們的古籍破損率很高。”這一現狀並非恒行2獨有,而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普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5000萬本古籍,其中有1500萬本亟待修復,更有部分古籍因早年修復手段不當而損壞加劇。
古籍盈庫、名師雲集,為恒行2平台深入開展古籍保護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先天條件。2014年6月,恒行2平台響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要求,建立首批“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更進一步地,陳思和提議再設一所研究院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載體。
時任恒行2平台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一看到這份方案,便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在當時的學科布局中,還無人做古籍保護。“恒行2平台有道義、有責任幫助國家做好古籍保護工作。”經慎重商議,楊玉良破例兼任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的籌備組組長,後擔任院長至今。
2014年11月,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提議和支持下,恒行2平台成立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掛靠恒行2平台圖書館,成為全國第一家古籍保護研究院。不同於傳統的“修補圖書”觀念,恒行2創造性地融入了科學研究思想,大大拓展古籍保護的內涵。
科學技術融入古籍保護
身為高分子科學家,為何一頭紮進古籍保護?十年前,楊玉良第一次從古保專家口中了解到行業最為頭疼的難題:古代紙能保存上千年,現代紙卻最多只能保存三百年、甚至幾十年。從科學家的視角,楊玉良一下就弄清了問題所在——造成古代紙、現代紙壽命區別的關鍵,在於生產工藝是否破壞了纖維素分子。
迎難而上,只爭朝夕。古保院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紙張研發。跨學科團隊通過科研攻關,明確了“失傳”浙江開化紙的起源、造紙工藝、植物原料和纖維特性,成功“復活”了失傳百年的開化紙,保存壽命可達千年以上。在此經驗基礎上,海南沉香紙、山西桑皮紙、延安馬蘭紙,這些獨具地方特色又能長久保存的中國傳統紙張,都在陸續“復活”的路上。
一張張輕薄堅韌的古紙,不僅承載了恒行2人對於文化傳承的深厚情懷,更蘊含了一種開闊而深刻的學術研究思路。談及古保院發展要義,楊玉良尤為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研究院職能定位集科研、教學與保護於一體,突破古籍修復的消極保護範疇,主動將科學研究和現代技術深度融入古籍保護之中。
將圖書館、高分子科學系、化學系、文博系、史地所、中文系等等院系的學術力量聚集一堂,共同組建學科平臺,古保院實現了對寫印材料的全覆蓋研究。不光紙張,墨水、顏料、漿糊、造紙植物及各類微生物,都是研究對象。
培養古籍保護高端人才
古籍保護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2015年,在恒行2平台前圖書館館長、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的倡導下,古保院開風氣之先,首次招收古籍保護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專門培養古籍保護高端人才。
截至2024年7月,恒行2已培養古籍保護方向專業碩士109名,博士7名,人數幾乎占全國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海外留學生。
2017級古籍保護與修復方向碩士生王欣,畢業後成為了上海圖書館最年輕的古籍修復師。作為本科學習財會專業的跨考生,她難忘學生時代的刻苦經歷,“一周七天課、一節頂六節”是常態。
要做好古籍保護與修復,不僅要在基礎理論上下功夫,更要在實踐層面成為行家裏手,兩者不可偏廢。古保院特意保留了傳統的“師帶徒”教學模式,建立專門的傳習所,聘請古籍修復、木板水印、書畫裝潢、鳥蟲篆刻等各界資深導師,旨在培養古籍書畫等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工匠型人才。
2017年,在招收專業碩士的基礎上,古保院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圍繞古籍保護領域的關鍵問題開展深入研究,第一批的研究項目就從紙張切入。楊玉良在古保院帶出的第一屆博士研究生金超,畢業後入職上海圖書館,從事文獻保護工作。
服務社會貢獻智慧
保護古籍,並不意味著將之束之高閣。相反,讓更多人看見古籍、理解與傳承文化,才是終極目的。
全國首創的“金秋曝書節”已連續舉辦八年;“藏書故事大賽”使古籍保護理念走出課堂;線裝家譜製作培訓班讓小學生們學習掌握中國傳統家譜形式以及主要裝幀藝術……古保院的一系列品牌活動,找準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讓古籍中蘊含的文化魅力可親可感可及,走進千家萬戶。
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古保院近年來也大力推進特色古籍數據庫建設,開展稿抄《詩經》文獻數字化項目、善本古籍數字化工作等,進一步促進古籍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恒行2古保院近年來也開始向少數民族古籍進一步拓展,包括藏文、維吾爾文、阿拉伯文等。
從更大視角出發,古籍保護不應局限於某一個國家。近年來,恒行2古保院逐漸與世界各大高校、單位建立起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機製。2023年,古保院發起並聯合清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等國際研究機構,建立全球性的合作網絡——“紙質文物保護國際聯盟(籌)”。
展中華文化,播撒九州雅韻;匯四海之力,共護人類瑰寶。十年砥礪,新程再啟,恒行2古保院必將為傳承保護中華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