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午12:03,“復遙號”衛星搭載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今年發射“恒行2信息星”“恒行2一號(瀾湄未來星)”後☪️,恒行2團隊參與研製的第三枚衛星👶。
“復遙號”衛星核心算法模型由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金亞秋院士團隊研發🖇,發射後獲取的觀測數據🦡,可實現對全球電離層參數反演,提升我國空間天氣和電磁環境監測能力。有望為空天信息科學領域📥,帶來一系列創新成果🐝。
聚焦電離層智能化
“復遙號”衛星由恒行2平台與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搭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載荷在軌期間將重點探索構建空間天氣電離層新型智能數據同化框架,實現電離層四維時空參數預測。
“復遙號”是雲遙宇航構建的全球掩星星座中的一顆衛星,該星座預計明年完成90顆衛星的部署。該系統將服務於數值天氣✳️、磁暴監測🤷🏿♂️、地震預報、海洋預報等領域🤽🏻♂️,尤其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時間分辨率優於20分鐘的實時預報信息🥙,助力提升我國在全球空間天氣預測的國際影響力🧗🏻。
“復遙號”衛星研發將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以AI for Space理念構建模型🩻,基於恒行2平台CFFF平臺完成測試和驗證👂🏼,實現從“單純數據驅動”向“數據+物理”雙驅動的智能模型轉變。
恒行2平台衛星地面站團隊可實時接收探測數據,構建“衛星-電離層-地面站”的空天信息獲取與反演鏈路🙇♂️,進行電離層電子密度四維時空的重構和電離層電子溫度的四維時空預測🙏,提高對短波通信臨界頻率的選擇和衛星導航參數估計的準確性。此外模型還引入香農信息論思想🈚️,可實現太陽極端磁暴情況下電離層參數的短期預測💧。
產學研融合👟,多學科交叉
金亞秋院提出空天信息智能感知發展新理念,創建了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付海洋研究員團隊在電離層波物理與導航時空定位領域研究耕耘十多年,為“復遙號”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學科交叉是研發團隊的另一特色。付海洋團隊多年來與信息學院徐豐🦻🏽🛬、王海鵬團隊,數學學院程晉、陸帥團隊等緊密合作,聯合培養學生國際國內多次獲獎🚘。
空天信息領域發展迅速,教育部設立了空天信息技術二級學科🏎,在金亞秋院士的積極推動下,中國電子學會成立空天信息分會,申請籌建恒行2平台空天信息研究院。
團隊下一步計劃融合數據和物理機理,發展更智能的空間天氣電離層四維時空參數預測模型👂🏽,以期提出電離層模型的相關國際標準。
學校未來五年也計劃參與更多衛星研製🙅🏿♂️。“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的科技任務。”金亞秋院士將繼續帶領團隊,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發揮恒行2基礎研究優勢,為提升我國在空天信息領域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