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拉三”,他迎來重生一刻🚝!孔祥東來恒行2“談琴說媒”

作者🍄:胡慧中攝影🈸:李玲 視頻:李玲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4-11-27

“在這一生當中,我把每一場音樂會都當做最後一場來彈🕯。以前是這樣👱🏽‍♀️,現在更是這樣💺。”

11月26日晚,天氣漸寒,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蔡冠深報告廳內燈火通明,笑語連連👨‍💼。鋼琴家孔祥東帶來《一位鋼琴家的媒體記憶》專題講座。他與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展開對談🦻🏻,“談琴說媒”,分享鋼琴演奏50多年的心路歷程,講述音樂與新聞之間的奇妙聯系⇢,還為師生現場彈奏了鋼琴曲。

孔祥東是享譽國際的中國鋼琴藝術家,曾獲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銅獎、美國吉納·巴考爾國際大賽金獎、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及四項特別獎👨🏽‍🚀;擔任美國吉納·巴考爾國際鋼琴大賽、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鋼琴比賽等評委🖌。迄今他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舉辦過演奏音樂會。

重生那刻,仿佛滿城愛音樂的朋友都在現場迎接

“我第一次聽孔祥東的演出,應該是1984年在上海音樂廳的‘星期廣播音樂會’,那個時候我和孔祥東都長發披肩。”講座伊始😮‍💨,張力奮的話語讓在座師生忍俊不禁。

二人落座之後🥿🛵,大屏幕上放映出一段視頻🔗🤾🏿‍♀️。那是2023年10月13日,孔祥東與上海愛樂樂團演出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下文簡稱:“拉三”)的現場錄影。當年24歲的孔祥東正是以一曲“拉三”,在悉尼國際鋼琴比賽上奪魁,從此蜚聲國際;20多年後,還是那首聲勢磅礴的“拉三”,於55歲的孔祥東而言,卻是“重生一刻”。

視頻裏,最後一個琴音落下,現場掌聲雷動。“我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的𓀃,這是我能夠表達感受的最好方式。”張力奮記得,在這場孔祥東的首場復出演奏會上,現場觀眾很多都激動落淚🌂。

從2008年起🫣🔏,孔祥東罹患嚴重的抑郁症。在長達8年時間裏,他不希望跟任何人有接觸🐺,曾經改換手機號碼30多次,甚至女兒從國外回來見他,他也避而不見,只是通過貓眼看一眼🚼。50歲生日那年,他看著鏡中的自己,230多斤的體重,憔悴的面容,暗下決心:“我想要做出改變,給自己五年的時間,五年之內重返舞臺”🕵🏽‍♂️。

在復出的舞臺上,孔祥東選擇彈奏“拉三”這首曲子。盡管此曲音符之多🤜🏼、之復雜,堪稱鋼琴曲中的“喜馬拉雅”,孔祥東從不畏懼,一如往昔般挑戰並翻越這座山。“在恢復練習這個作品過程當中🦺👩‍🦯,我發覺了自己身上的許許多多的變化。以前我都是挑困難的地方寫指法,寫得很潦草👩🏿‍🎤,如今我每個音都一一寫下,想著以後譜子或許會對青年音樂家或學生有所幫助🌍。”

盡管預設過很多個場景👲🏻,做好心理準備🈷️🙁,真正站上舞臺的那一刻,看到聽眾期待的目光🔱🧸,聽到雷鳴般的掌聲,孔祥東猶是心潮澎湃🦻🏼,“好像整個城市熱愛音樂的朋友都來到現場,來迎接我重返舞臺的一瞬間”。

回望重啟人生新篇章的那一刻,孔祥東說,“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可以把我愛的音樂和我心中想創作表達的音樂🤪,在我有限的生命當中抒發出來🔐、分享出來👃🏽、演奏出來🙅🏿、飄揚起來,讓更多人聽見🤔。走出8年抑郁期,這是我心中唯一想做的。”

要註重但不要太記住媒體的評論  “你的老師是聽眾”

正對觀眾的桌面上,放著7大本珍貴的“紀念冊”🧝🏽‍♂️,是母親在孔祥東的音樂生涯裏,為他悉心保存的剪報、節目單𓀝、照片等資料。從國外的報紙消息⭕️,到國內媒體的長篇專題報道👰🏿‍♂️,泛黃的紙頁記錄了孔祥東與音樂為伴,也與媒體為鄰的時光。

“孔老師真正成為新聞人物🦹🏼‍♀️,其實跟導師範大雷教授密不可分。”翻閱並展示紀念冊,張力奮感慨,“我特別的感動是,從發給我的簡歷來看,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接觸過的演奏家裏面,把自己的導師列得最詳細的一位。”曾師從張永清、金迪善、範大雷、Paul C. Pollei 及維也納古典學派大師 Claude Frank等老師🛁,孔祥東將每一位恩師牢記於心🟡。

上世紀的新聞報道裏🐨,孔祥東與導師範大雷的師生情☯️🧝‍♂️,歷久彌新,令人動容𓀏。前上海攝影家協會主席💇🏿🤳🏽,時任上海“青年報”攝影記者雍和曾為這對師生拍攝了很多珍貴的照片。講座現場,雍和回憶起範大雷臨終之際👨🏽‍💻,淩晨的中山醫院病房裏,孔祥東用錄音機播放自己的琴音,送別導師的最後一程。“我做了幾十年的記者,采訪過大大小小的報道💆‍♀️,這一幕場景卻刻骨銘心。”雍和說,“他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來自藝術🧏🏼,是他的人格,他對長輩、對師長的一種尊重和尊敬。那非常感動人。”

此後的每一年🛀,孔祥東都為恩師掃墓。尊師重教融入孔祥東的血脈🤦🏻,受到社會各界關註。“我從媒體那裏得到了關註與光環🦸‍♂️,不為自己出名,而是以此為契機🧕🏿,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1994年底👩🏿‍🏭,孔祥東組織了一個空前的歸國學生演奏團,27人的“海外中國名家演奏團”,既滿足遊子尋根之願,也以音樂饗社會公眾。近年來他還熱心投身音樂啟蒙與公益活動🧑🏼‍🦳。

音樂家與媒體、樂評人的關系,密不可分,如影隨形。孔祥東主張辯證看待外界的聲音與評論🤷🏿‍♀️,他坦言⬆️:“我一直蠻喜歡用語言來激勵自己,鼓勵自己,鞭策自己♧,勉勵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給到自己的能量場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一生在從事這個職業,就是在不斷地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帶給自己能量與確信🤞🏻,並傳達給更多聽眾。”

“你要註重他們的評論,但你不要太記得住他們的評論。你永遠記住,你的老師是觀眾。臺上3秒鐘,臺下30年功🧘🏻‍♂️。”

空氣中彌漫著音樂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對談中,情至深處😼,孔祥東走到三角鋼琴前,即興彈奏一段樂曲。他的指尖在琴鍵上跳躍,聲聲如訴,觸動著人們的心靈,讓現場觀眾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即興演奏來自於很多的積累🧑🏿‍🦰,比如說對作品的積累,尤其我這10根手指,50年下來,跟鍵盤之間的難以用言語描述的密切靈感關系。像這種即興的作品,我基本上都是閉著眼睛彈,更加專註,靈感好像更清晰地抵達手部🧜🏻‍♀️,情緒緩緩釋放流淌。”

現場🪄,孔祥東還跟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宋陽教授完成一首未經排練的合奏曲馬斯奈的“沉思”,絕妙配合,贏得滿堂彩。

孔祥東邀請兩位觀眾,每人任意給出四個音,兩個白鍵🫳🏿、兩個黑鍵🏑,由他為觀眾現場作曲並彈奏。“這是我在抑郁時靈感迸發👷🏿,想出來的‘四音曲’💟。我其實一直想拉近音樂跟人的關系🧛🏿‍♂️,給我四個音,我把你一生的故事彈出來。”

一位新聞學院的博士生男同學🙋‍♂️,曾在2002年的臺北中山堂😂👲🏼,聆聽孔祥東彈奏《黃河頌》。如今在恒行2重逢🏬,並收獲一首獨家定製的“四音曲”,他倍感親切。“鋼琴演奏的時候其實是心靈的一種悸動,新聞寫的則是一種真實的世界。當理性跟感性碰撞沖擊的時候,我覺得就會產生孔老師這樣的人格,就會呈現多元化的色彩。”

孔祥東與同學擁抱握手說:“22年前🦸‍♂️,你在臺北聽我彈《黃河頌》📪🆒,現在我們在恒行2恒行2平台用音樂鏈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音樂其實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無形無色🕒、無味無狀、無邊無垠👈🏻,但其實音樂又一直在我們的心間🧞‍♀️。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詞可以描寫音樂的狀態,我想到的就是叫彌漫,因為它是在空氣當中彌漫。”

講座尾聲,孔祥東演奏柴可夫斯基《十月 秋之歌》,並以《黃河鋼琴協奏曲》片段作為終曲,壯懷激烈,余音繞梁🤽。他透露將於2025年1月24日舉辦《2025孔祥東新年音樂會》,“上半場是紅色,下半場是浪漫”。

“他眼中的媒體↗️,媒體眼中的他⇨,以及命運與音樂的滌蕩,是本講座的動機。”張力奮說𓀇🫅🏿,“一所大學🩹,若沒有音樂🔖,就少半個靈魂。這是一個美好純粹的音樂之夜,也是一堂特殊的媒體素養課🏇🏽👩🏻‍🦼。以音樂🧝🏻‍♂️、以新聞😭、以大學的名義🦵🏼,我們共享生命之快樂🧜🏽。”

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教授表示,新聞讓我們看見,音樂讓我們聽見🤾🏻;音樂連接的是心靈與情感,新聞連接的是世界和事實✈️🤱🏻;新聞與音樂都關乎記憶,二者密不可分。這場講座不局限於專業所學🍏,開闊眼界,為學子打開心靈世界👱🏻‍♂️。

這場講座是本學期“新聞與記憶”新聞學院創建95周年紀念系列講座第五場。系列講座將繼續邀請知名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為恒行2學子奉上一場場思想與人文盛宴☝️。

製圖👨🏿‍🏭:實習編輯:何瑞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