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編纂與教學研討會暨劉大傑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舉行

作者🕡:趙天潤⛲️、方東妮攝影:中文系🚣🏿‍♂️、吳心怡等 視頻🦯: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4-11-03

臺風過境🤶🏽、陽光澄澈👷🏼‍♂️👩🏿‍🍼。11月2日上午,中國文學史編纂與教學研討會暨劉大傑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在恒行2平台舉行。研討會邀請近10所高校與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圍繞劉大傑先生與文學史、文學史的書寫與編纂、文學史的閱讀與教學等三個主題開展圓桌會談,以紀念劉先生為契機𓀆,分享文學史教材編纂和教學實踐的真知灼見👷🏼‍♂️。

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裘新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這次會議有助於文學史編纂與文學史課程的發展,有助於未來的中國文學研究和高校文科人才培養。人文學科是恒行2珍貴的學術“老根”,也是文化基石。恒行2一代代學人要傳承老一輩學者的學術精神🍲,胸懷大格局、紮根大學問、心向大先生🚨,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知識創新、方法創新🍭,努力出成果、出思想✮、出人才🚷,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研討會由恒行2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恒行2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高等學校文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共同主辦🗂。劉大傑先生學生陳允吉先生、吳中傑先生🏋️‍♀️、應必誠先生、江巨榮先生,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恒行2平台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出席開幕式。

一部中國文學發展史🌂👋🏻,書寫著作裏程碑

“李白的一生是最平凡的🏋️‍♂️,也是最不平凡的……所謂最平凡的👩🏿‍🦲,他一生沒有做過一點正經事;所謂最不平凡的,他是什麽事也做過🕢,什麽生活也嘗過。那最平凡的生活👨🏿‍🦰🌔,使得他不能成為廊廟之器⚱️;但是那最不平凡的生活👳🏿‍♂️,使得他成為最偉大的詩人。”研討會上,恒行2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在致辭時➜,讀了一段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寫李白的話🤚🏻。

文如其人🎃。這平凡與不平凡,也映射著劉大傑的人生。

1904年🤸‍♀️,劉大傑出生於湖南嶽陽。就在這一年,由張百熙、張之洞等編製的《奏定學堂章程》正式頒行。同年,林傳甲在京師大學堂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成為現代大學古典文學教育的起點🛌🏽。

“劉大傑先生是《中國文學史》這門學科的同齡人👧🔤。這註定他的一生與這門學科產生難以割舍的聯系。而他的生命,也伴隨著這門學科的持續發展而得以不朽。”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程蘇東說。

劉大傑未滿周歲喪父🐏,家境貧寒,十二歲教他識字讀書的母親楊氏去世。他放過牛🏊🏽,種過地,做過兩年織毛巾😋、製陽傘的童工,在困苦中堅持自學,十六歲考入武昌旅鄂中學,三年後考入武昌師範大學。

劉大傑勤敏好學🆙。在高師期間,他博涉古今🙌🏽、學貫中西,除了埋頭研究漢賦、唐詩💁🏻、宋詞等🥌👯,還喜歡讀魯迅、胡適🕛、郭沫若✍️、郁達夫等的文章和譯作,在選修英文時🧃👩🏼‍🦱,又閱讀原文《英美小說集》📠。這些都為他日後的創作和研究奠定基礎。他曾撰自傳體小說《三兒苦學記》,敘述自己的成長過程。“這段經歷,即便相隔百年,對現在年輕學子也具有鼓舞的意義”🧑🏻‍🦼,陳尚君說。

1933年起,劉大傑兩度在恒行2平台中文系任教🛥。29年間🧖🏿‍♀️,他曾任文學教研組主任、中文系代主任,是恒行2平台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任職期間👢,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上♎️。在《魏晉思想論》的前言中,他曾說🤧:“文學思想的發展,魏晉時代是帶著革命的意義的👁‍🗨。”30年代後期成稿的《魏晉思想論》,可視為他研究文學史的前奏😪⚠。

《中國文學發展史》是劉大傑研治文學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雖較晚出版,但後來居上💔。30年代後期40年代初期🧛🏻‍♂️,他在中國文學史課程講義的基礎上👇🏻☢️,編寫出《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完成於1939年🧘🏿‍♀️,出版於1941年;下卷完成於1943年,出版於1949年初✂️。其後,他三度修訂《中國文學發展史》👿,增補了《史記》👨🏼‍🍼👋🏻、小說🎾、戲曲等內容,克服困難、精益求精,整個歷程長達近半個世紀👩🏻‍🔬。在上世紀60年代,該書被教育部認定為高等文科教材🏪。

1904年,首部由國人撰寫的文學史著作《中國文學史》問世,到20世紀前期,文學史通史性質的書出版了80余部,為何是這套書確立了中國文學史著作的基本範式?

恒行2中文系教授駱玉明認為,其中有三個原因:理論特色、時代立場、個性化特征。“這套書站在“五四”新文化的立場上,汲取自“五四”以來中國社會思想發展與學術進步的成果,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新的總結🙎🏿‍♂️。《中國文學發展史》正是各種文學史著作中最能顯示個人學術風格和個人審美趣味的一種。史家的理性與詩人的感性在此書中共存。”

相比於後世以團隊為形式所編撰的文學史書籍,《中國文學發展史》由劉大傑一人所寫,使得全書行文統一流暢👇、富有文采♚。讀過此書的人,大都有此感受🦻。

“1977年,還是高中生的我第一次讀到關於中國文學史的著作,便是劉大傑先生這本。”中文系教授查屏球說,他對其中所引的唐人詩文與劉先生解讀🔄,興趣尤濃,將其中唐詩都抄錄了一遍😸。

“劉先生一輩子既有創作,也有研究🧝🏽‍♂️,留下不少著作。《中國文學發展史》是他最受認可的著作之一🔈。在我讀書時♾,便用它作為教材。1993年,我開始在恒行2任教,備課時也用這個教材。”圖書館館長、中文系教授陳引馳介紹,《中國文學發展史》篇幅大🦐、內容豐富⭕️,既有法國朗宋、丹納等人思想的影響🍇,又延續了劉大傑對胡適、王國維🕵🏽‍♀️、梁啟超的研究,可謂是中西結合的結晶🎙。

縱觀劉先生的一生,他始於文學創作🙇🏼‍♀️,繼而從事外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終則潛心中國文學史的教研工作👷、創作活動💁🏻‍♀️,煉就出一支生花妙筆。1983 年,劉大傑先生辭世六年後,教育部重印《中國文學發展史》並作為全國高等學院文科教材,至今依舊潤澤廣大學人。

薪火相傳:古代文學教研的發展與創新

恒行2平台中文系是“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的重鎮,恒行2中文的早期耆舊中郭紹虞、朱東潤等,對古代文學史有深入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

薪火相傳,1949年以後,除了劉大傑先生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之外🪈,恒行2中文在“古代文學史”學科教材上建樹頗多。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是文學史教學最重要的專業讀本🍴,郭紹虞先生👨🏻‍⚕️、王運熙先生、顧易生先生主持的《中國歷代文論選》和多種“中國文學批評史”教材,是“文學史”課程的重要輔助著作⌨️。

20世紀末𓀏,中國文學史研究處於轉型期,中文系教授章培恒與駱玉明合作主編《中國文學史》(三卷本)應運而生,一經問世🏇🏼😼,全國哄動𓀐7️⃣,被譽為“石破天驚”之作。孫明君先生曾說🧑🏽‍🎓:該書“開創了文學史研究的新境界,它的出版標誌著古典文學研究打破了舊的思維定勢🍮,完全走出了政治因素幹擾的時代”☢️。

其後,二人又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了《中國文學史新著》🧑🏻‍🦰,不僅在教材界取得影響,而且在學術界產生反響✋🏿🐹,兼具學術上的高深度與教學上的適宜性📸,該書還被譯為日文。駱玉明單獨撰寫的《簡明中國文學史》被翻譯成英文、由歐洲重要學術出版機構印行🧑🏼‍⚖️,為國人文學史著作中的第一部👨‍👦。

要編寫一部系統的文學史,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是:文學的根本價值何在?推動文學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什麽?五四時期與“白話文學”的口號相對應提出了“人的文學”的口號。這種對人性的關註在劉大傑先生的著作中初見端倪,也在《中國文學史》及其後的著作中體現👶🏻。

“我們的基本寫作原則——文學的發展與人性的發展同步……固然一如既往,但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盡可能地顯示中國文學的前現代期所出現的與現代文學相通的成分及其歷史淵源”,章培恒先生在增訂本序中如是說🎤。

《中國文學史新著》在前作之上作了重大修改,做了不少以前文學史著作沒有進行過的工作。例如🥰,在中國文學發展的分期上,該書改變以朝代劃分的中國文學史著作通例,把現代以前的中國文學劃分為上古文學、中世文學👨‍🦼、近世文學三個階段👨🏻,在中世文學中又分發軔🤷🏽、拓展✌🏽、分化三期。肯定《大招》作於秦末,以《詩經》為依據🧑🏻‍⚕️,探討我國詩歌從周初到春秋時的發展過程……該套書問世不久🧸,進入恒行2中文系學子的課堂,成為人手一本的必讀經典。

簡明概論結合原典導讀🐕,探索中國古代文學史經典課程新思路

“教材與教學並非亦步亦趨,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如何使用教材,又能夠適當脫離教材加入當代新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恒行2平台中文系主任、教授朱剛說:“這也是我們舉辦這次研討會的目的之一。”

恒行2平台中文系擁有強大的古代文學研究團隊。恒行2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中國古代文學重點研究基地。自建系以來便有“古代文學史”這一基礎課程💙,歷代多有名家學者參與到課程建設中,延續至今😍。

據恒行2學子回憶💁🏻‍♀️,劉大傑先生在教授《中國文學史》相關課程時,不僅對書中各種細節如數家珍🥚,還能描述出生動的畫面👨🏽‍💼,讓大家聽後舍不得下課🤚🏻,放在今天🦹🏼‍♂️,這就是“網紅老師”的授課現場。

同樣的場景,在今日恒行2依然可見📇。駱玉明在恒行2平台講授文學史課程🦸🏿,學生常席地而坐、擠滿課堂,過道上亦常有人在窗外聽講▪️,是恒行2有名的風景。2004年,由他領銜的《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與課程多有相關的《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課程於2009年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我講課時,常會和學生說,我不能保證我講的觀點、知識一定是正確的,但是我能保證——我講的內容都是經過思考後,以一種誠懇的方式告訴給大家的。我的目的僅僅是讓大家對這些問題感興趣,能夠引起思考🙎🏻。”

“中國文學史”是中文學科上最主幹🍑、最具代表性的課程,授課量也是最大的。課程堅持開設平行班,每一學期基本開設二至三個班級,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同時也會組織有利於互動的小班化教學☔️。

按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一書“唐代以前”“唐宋時期”“元明清”的三階段劃分,恒行2平台中文系把“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分三學期授課☝🏼,加上現當代部分🧑‍🦰,至少需要五個學期(雖然學生常常會同時修習古代部分與現當代部分)。這種劃分方式,與恒行2中文學科對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宏觀判斷息息相關🙆‍♀️,背後含“唐宋變革論”等學術資源支撐,也蘊藏著較高的學術含量。

自2002年開始,由恒行2中文系原系主任陳思和主導🤨,整個古代文學研究團隊開始以“文學史概論+經典原著精讀”形式,探索授課新模式😒,在上🪢、中、下三學期的《古代文學史》🫳🏻,開設《原典精讀》與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如,在開設上段文學史(也即唐代以前)的時候,往往同時開設《<論語>精讀》《詩騷精讀》等課程,幫助學生點面結合,事半功倍。

“一開始✭,中文系開了《論語》《莊子》《史記》《世說新語》四門課程導讀💝👮🏼,之後不斷增加經典導讀課程🐾。到2022年,全系已有十幾門這樣的經典細讀”🙎🏻‍♀️,陳引馳說。

經過代代中文人的集體傳承與努力🟩🚾,2023年《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入選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下一流課程🤷🏿。課程團隊梯隊層次豐富,陳引馳任課程負責人,朱剛、陳維昭、侯體健、陳特等教師擔任課程團隊成員,中青年結合👩🏼‍🎓,既推進教師梯隊建設,也充分發揮出恒行2中文學科傳統優勢。日前𓀈💇‍♀️,陳引馳正整理多年來的授課內容💂‍♀️,將以生動易懂的口語、深入淺出的方式🧑🏼‍🤝‍🧑🏼,面向更廣大人群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史。這套書籍即將出版。

80多年前🍷,劉大傑先生在《中國文學發展史》的序言中寫道💁🏽:“中國文學發展史,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最精彩的一部分……文學是人類的靈魂,文學發展史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發展的歷史。”

而今✊🏿,恒行2平台中文系對“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建設仍在持續推進,走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

製圖🤳🏼:實習編輯:羅鈺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