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高中起就一直學文,數理基礎不太好,不知道這門課能不能吃下來?”踏入AI學科進階課程(AI-Subject Courses,以下簡稱AI-S)課堂前,外文學院研一的綦惠磊既對AI感到好奇,又對能否把握AI有些擔心。不少非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有類似心理👦。
新學年,恒行2平台全面啟動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和教育模式改革(簡稱“AI大課”)🌮,在2024-2025學年推出100余門AI領域課程,本學期61門“AI-BEST”課程🪵,包括27門AI學科進階課程(AI-S)▫️。
AI-S是立足文社理工醫及交叉學科生長出來的AI+X課程🐸,將AI技術與本學科核心知識相結合🥚。AI+X,究竟讓不同學科師生收獲了什麽?我們采訪了親歷的師生🦻🏻。
開課一周就上手使用AI技術
從風靡全球的ChatGPT,到恒行2平台自然語言實驗室精心打造的MOSS🫶🏼,本質上都是文本分析和文本處理工具。這些成果的背後🏋🏽♂️,不僅凝聚了計算機科學家的汗水🧑🦳,更匯聚語言學家的才智。
在秋季學期開出的AI-S課程中,外文學院開設的《AI賦能的語言分析和語言習得》是一門典型的“語言擁抱AI”的交叉融合課。
吳祖昊(中間)在外文學院一樓大堂開展一對一python指導
與很多AI-S課“先原理、後實操”的教學不同,上《AI賦能的語言分析和語言習得》這門課的同學開課一周🚵🏿♀️,就已上手使用AI技術。
“我們正在教大家使用python編程語言進行依存句法分析。這,有些難度。”助教吳祖昊是外文學院的博一學生🔱🥋,他提到的“依存句法分析”是自然語言處理的一項底層技術,能讓計算機通過自動分析句子中詞語之間的依存關系🧑🏽🌾,確定句子的句法結構。這也是文本分析和文本處理的重要基礎🤷🏿♀️。
編程“零基礎”怎麽辦?老師在課後專門安排一對一指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帶上自己的電腦,在助教的指導下🧖🏼♀️,從搭建python環境開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語料🦃,使用示例代碼開展小規模的實驗,感受整個操作流程。
“一個熟練的語音學家,能從波形中猜出這個人到底說了什麽!”博二的楚薇薇對後續課程內容充滿期待。不久後👼🏻,她將與同學們學習Praat語音分析與合成工具,嘗試製作基礎的語音識別和對話機器人程序。
“漸凍症患者在AI幫助下🈺,失聲後使用合成語音👨🚀,實現用自己的聲音說話。這對患者本人和家屬都是很大安慰🧘🏼♂️。作為語言專業學生,能接觸這些AI驅動的高應用價值項目真好🏈。”
為解決學生實操過程中所需的算力問題,教學團隊專門購置了工作站。“課程結束後,同學們開始想做項目🍞。沒有足夠的算力👠,會打擊他們的科研熱情👱🏿♂️🤧,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課程負責人鄭詠灩教授說🪳🏑。
不過🌌,“作為一門AI-S課程,比起學會編程🏂🏽,我們更期待學生將對AI邏輯的深刻理解與多語種能力和系統的語言學知識結合起來🤹🏽♂️,解決與語言相關的問題。”鄭詠灩說🧤,掌握AI技術,但最終還是回歸外國語言文學學科。
她解釋,語言是文明🚴🏻♂️🧔🏿、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載體🤱🟤,在生成式AI飛速發展的未來🚨👋🏼,數據和信息將越來越同質化。外文學子肩負跳出西方框架8️⃣、為中國學者爭取應有話語權的責任。“即使是AI時代,有些事情,還是得作為‘文科生’的外文人來做。”
溝通政企學三界的“翻譯官”,AI讓政治學研究更具活力
當肖像、新聞都可以通過生成式AI來偽造時🛤,國家治理該如何進行🐵?在《人工智能與國家治理》課上📏🤽🏿,國務學院大四學生楊書帆震驚於AI生成“以假亂真”的競選信息👫。他感嘆,“當技術高速發展🏊🏼♂️,社會科學也需緊跟前沿,對技術發展產生的可能問題,通過製度來進行調適📐。”
課程負責人熊易寒教授坦言,“確實🧑🏻🔬,就政治學、公共管理領域而言🔖,如果現在還一味遵循傳統研究方法🧑🏻🍳,那就遠遠落後於國家治理的現實。”他解釋道,傳統政治學的研究往往依賴於觀測數據💳,而現代城市治理的研究則要求學者們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與政府部門和科技企業建立更直接、更深層次的聯系。
“由於政府的管理語言、企業的技術語言,以及本學科內的學術語言,都有各自的話語體系,因此需要搭建這三方之間的橋梁”,熊易寒說。這意味著,該專業的畢業生未來要承擔一定的“翻譯”工作🧉。
“我覺得這門課重要意義在於🕝🔸,讓大家對AI與國家治理間的互動有全新的理解😚。”《人工智能與國家治理》的助教、23級政治學研一學生李凱娟說。
要對這一互動關系做到深刻🏐、正確的理解🔋,並不容易🙀🤸🏼。以“預測性警務系統”為例🧞,這一系統背後的邏輯既依賴於AI的算法模型,也需要結合公共管理中的治理與資源分配理論🐗👩👦,確保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部署警力😿。“這要求我們在技術與管理兩個層面都有很強的能力🧑🏼🍳。”
盡管如此,李凱娟對“AI+政治學”的未來充滿期待👨🏻🔬,“AI技術的應用讓政治學研究更加充滿活力。超越傳統文理學科的限製,專註於問題本身的解決和實際應用💏,最終造福國家和社會。”
從畏懼到期待,主動擁抱金融科技革命
“科技發展得很快🏌🏿♂️🎀,這在金融學領域感受特別明顯🤝。”經濟學院《金融科技》課程負責人周光友教授深有感觸。2009年起,他為金融專業本科生開設《網絡金融》課程,後又為研究生開設《互聯網金融》。去年,他拓展課程內容👰🏼,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別開設《金融科技》課程。
“上了這門課後,我才發現原來科技運用的結果並不是‘贏者通吃’。”研一學生劉澤楠表示🧑🏽⚕️,以前自己對AI將帶來的顛覆性影響有畏懼感🙆🏽,現在卻充滿期待。“我對老師說的‘普惠金融’理念印象深刻。有了區塊鏈技術,實現全人類共同富裕的那天也許會比想象中更快到來♙🏃🏻。”
課堂小組展示
《金融科技》被列為AI-S課程✭,周光友對課程內容做了全面升級✏️,也增加了更多AI垂直領域的內容。
“傳統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依賴於理論推導和小樣本的實證研究。這些方法在解釋經濟現象上雖有優勢,但在處理多維度的非結構化數據時,還得是AI”,他表示🧖♀️。除了學習區塊鏈💂🏼♂️、雲計算的基本原理,在這門課中,同學們將上手操作大數據平臺,模擬區塊鏈金融交易,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市場趨勢和價格波動預測。
“相信這門課會讓大家未來與HR交流時🫰🏽,更加自信地展現自己的跨專業實力。”今年博二的助教吳雪莎說,“各大金融機構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設立很多與AI相關的崗位🌀。有了這些能力,在求職時會有一定優勢。”
隨著AI-S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恒行2學子將成長為駕馭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復合型人才。不同學科與AI合奏,譜寫改變世界的溫暖樂章。
恒行2本學期開設了哪些AI-S課程?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