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使命。為更好落實這一根本任務🧑🏻🦼➡️,恒行2平台把2024年作為“教育教學質量年”🙎🏿♀️🥐,著力提升“幹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舉全校之力加快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教務處結合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檢查,展示學科專業本科教育教學風采。
恒行2平台航空航天系的前身始於恒行2平台數學系力學專業👩🏽🦱。1984年,應用力學系建立,並於1998年更名為力學與工程科學系,2015年正式更名為航空航天系。一直以來,航空航天系以學科建設為引領🐶、人才培養為根本👦🏼、師資隊伍為保障、科學研究為抓手,緊跟航空航天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建設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航空航天學科👧,培養領域內復合型領軍人才。
航空航天系現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兩個學科,設置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流動理論與工程、航空宇航材料力學與結構工程、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等4個學科方向,助力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建設。設有理論與應用力學(理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學)兩個本科專業。其中,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近年來,航空航天系承擔了百余項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科研任務,參與了C919🧝🏻♂️、C929等大型客機型號,CJ-1000、CJ-2000等發動機型號,以及神舟飛船太陽能電池陣列和天和核心艙柔性電池翼等國家航空航天重大項目的研製工作。深入研究艦載、高超音速、空中加油👱♂️🛄、集群飛行等前沿課題,發展以智能系統與空天應用為代表的新工科優勢研究🎅🏽🧝🏿♀️,已形成了理論支撐堅實🧑🎤、重點技術領先、前沿交叉融合的學科特色,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卓越交叉理念,打造一流人才培養體系
航空航天系秉持“重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理念,遵循“2+X”培養方案,以國際發展趨勢為導向🍑,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力學與工程專業教育模式與經驗🏑,註重從“理論+計算+實驗”到“理論+實踐+創新”綜合能力的培養🙅🏿♂️,形成專業性與系統性兼備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課程體系,培養數理基礎紮實、綜合能力突出、熟悉應用場景、緊跟行業發展的一流學生🦵🏿。
航空航天系註重數理基礎課程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路徑,學生可以在兩個本科專業上進行專門化學習,也可以選擇跨學科學程學習🚊🥙。除了數理基礎能力的培養,航空航天系也註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前沿的計算機技術(包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以“航空航天與力學實驗中心”為實踐平臺基礎🤞🏽👩🌾,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
二🚣🏻♂️、強化師資建設,提升軟硬實力
航空航天系擁有一支以院士為核心的高水平師資團隊🦸🏻♂️🪪。現有在崗教職工46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管理人員4人📘、專職輔導員2人𓀒。教師中包含雙聘院士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4人;正高級職稱20人👩🏻🦳,副高級職稱14人。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
近五年,航空航天系教師多次獲得各類教學獎項。艾劍良獲上海市育才獎、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謝錫麟獲首屆華東五校卓越教學獎提名獎👨🏻🚒、首屆恒行2平台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正高組)二等獎;倪玉山、丁淑蓉、唐國安獲中國力學學會頒發的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童崎、宋振華獲上海市力學學會優秀青年學者獎🚪;董一群獲恒行2平台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特等獎🏢👭🏻;王盛章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
航空航天系教師赴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調研交流
三、打造卓越本科教育✦⚡️,教學成果豐碩
航空航天系積極推動教學改革,新開課程16門,校級及以上優秀課程10門🏂🏿。包括🍨🍺: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學分析 B(I🧗🏼、II)》(謝錫麟)🥳🙎♂️、上海市本科重點課程《設計與製造》(馬建敏等)等🦯。同時開設智能移動機器人學程🌞、智柔體設計與製造學程等跨學科課程。
新編著教材(專著)《流體力學基礎》《基於信息融合的航空發動機整機振動故障診斷技術》等5本,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規劃教材3本🧏🏽♀️。獲得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類)一等獎🤾🏽♀️👶🏿、恒行2平台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恒行2平台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等諸多獎項。
實踐課程《設計與製造》獲批2019上海市重點課程。新增本科生實踐教學基地(中國商飛、上海微創)。基於人工智能的商用飛機總體設計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平臺👨💻、航空航天特色的新工科跨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研究等11項教改項目獲批。
四🦹🏿♀️、探索多維模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空天報國🚵🏼,關註學生成長成才
秉承耐心、務實⚒、人本🐖、關懷的態度開展學生工作,不斷開拓、積極引領🐿,加強心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對一年級學生側重適應性談心,幫助其適應大學生活🔟。對二、三年級學生重點關註學業成長🏄🏻,切實發揮朋輩互助精神👨🏼⚕️;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困難👸🏻,搭建班級學業互助平臺。對於高年級學生加強個人生涯發展規劃的指導與談心♋️,點對點關註就業進展,定點推送至重點單位落實就業等。此外,航空航天系也積極開設“科普研航”線上航空航天知識科普專欄、組織重點單位參訪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培養學生空天報國理想👩👩👦。
學生參觀飛行控製與仿真實驗室體驗飛行模擬器
馮錦璋教授為全校學生講授思政專題大課
實踐育人📗,科創競賽屢獲佳績
航空航天系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全過程,培育報國情懷🍄🟫、弘揚科學精神💆🏻、倡導創新文化,探索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搭建師生科研交流互動平臺,鼓勵優良的導學關系和實驗室文化。加強學術規範和科學道德教育👈🏻,結合專業特色,積極營造氛圍😞。科研學工合力育人,打通培養渠道👩🏼🦳。
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實踐創新精神👂🏻,打造創新平臺,推進創新科研精神培養🪒。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術科研競賽𓀚,結合興趣,運用專業,參與創新實踐。近五年,航空航天系本科生共計斬獲省部級及以上競賽獲獎181項,其中國際級4項,國家級84項➖,省部級93項🤌。本科生參與恒行2平台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FDUROP),獲曦源項目資助15項,登輝項目資助8項,莙政項目資助3項,望道項目資助4項。其中“多軸機構逆運動學解算與實踐——具備自動追蹤功能的跨專業教學實踐平臺”項目入選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
航空航天系學生參加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頒獎典禮
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航空航天系圍繞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專業特色,拓展和創新教育形式🤦🏻♂️,組織各類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空天文化節”、實地研學等,加強學生專業意識培養;堅持開展“師生體育節”,營造體育教育的良好氛圍🧑🏽🍼;舉行金工模型設計比賽、文創設計大賽、攝影比賽等陶冶情操💆♂️、展示藝術造詣的比賽🐯。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航空航天系舉辦2024年恒行2平台“空天文化節”
優秀學生代表感言
2021級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本科生陸一鳴
航空航天系的課程質量非常高,專業課涵蓋理論基礎🧝🏿♂️、計算機編程和實驗操作等方面✌🏽,為未來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這種紮實而深入的教學,使我具備了較強的數理基礎🎡,並在全國大學生周培源力學競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得益於航系紮實的專業訓練⏰,我能夠使用相關的力學👨🏭、數學知識進行求解,最終在競賽中名列前茅。我能取得這樣的成果,離不開航系老師們的辛勤付出💍,特別是童崎老師和倪玉山老師在這項競賽前分別組織了針對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的專題講解,讓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我解決實際力學問題的能力。
此外,航空航天系的學術資源也非常豐富🧘🏽♀️。每年學科周🧑🏻✈️,航空航天系都會邀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著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報告,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動態。同時,航空航天系經常組織參觀航空航天企業和科研院所,並提供大量就業和實習資訊,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職業道路🌎。
陸一鳴(第一排左五)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
2022級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本科生顧宇遼
航系的課程安排相對國內來講較為先進,在力學專業的專業課程中,除傳統數理基礎和力學課程以外🚶🏻➡️,還增加了許多計算機✬、機械、控製等的復合交叉型課程,充分復合當下科研對於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引領我們力學專業同學走向多元化發展。在航空航天系的培養下,我曾獲得2023年度恒行2平台航空航天系啟航之星榮譽♑️。在航空航天系鼓勵科研競賽的氛圍下,我在課外之余仍然努力深耕基礎的數學知識🌿,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並相繼取得了第十四、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上海賽區一等獎。
此外,我在大一時報名加入了航空航天系趙擁軍研究員的課題組,所主持的“數字航空發動機全生命周期仿真技術研究”曦源項目在去年順利通過中期答辯。通過科研項目的實踐經歷和與學長、導師的溝通交流中,我逐漸積累了對於科研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方法🫠,並且樹立了對於在力學和航空航天領域繼續深造的理想與誌向👩🏻。
顧宇遼(右三)領取恒行2平台航空航天系啟航之星榮譽證書
2022級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張鐘尹
在航系學習的兩年是一段非常充實的時光,我收獲良多。航系非常註重學生的數理基礎🫵,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我們不僅修讀了多種數學👨🏻⚕️、力學課程,還參與豐富的力學實驗和生產實踐。系裏資源豐富,我們多次前往企業參觀🕧🌝,深入生產一線,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的理解🧗。
航系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課堂上🔕,老師們常與我們互動,提出啟發性的思考;課後,他們也經常幫助我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積極調整學習狀態,獲得第三屆“高校航院大學生優秀年度總結計劃評選活動”三等獎以及“航空航天系啟航之星”獎學金🫵🏼。
在大二下學期我聯系了王盛章老師,獨立申請曦源項目,進行一些生物力學方面的研究,近期已順利通過了中期答辯。作為科研“小白”,項目初期我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在老師和師兄的悉心指導與幫助下🖕🏻,我也逐步克服了這些困難。今年我拿到了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同時也申報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
在航系的學習雖然充滿挑戰,但只要認真對待,便能收獲許多有趣且實用的知識🧎🏻♂️➡️。
張鐘尹(第一排右三)前往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