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跨出走近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作者👰🏽:趙天潤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校報發布時間📩🧟‍♂️:2024-09-26


94日晚,在新學期第一堂《走近人工智能》課上,主講教師🧖、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萱菁請出“神秘嘉賓”🔏。

大屏幕上,兩個長相一模一樣🙋🏿‍♂️、有著相同語音語調🛁、動作方式💅,穿著同樣藏藍色文化衫的黃萱菁坐在沙發上向同學們打招呼💃🏻,臺下同學們熱烈回應🏊🏻‍♂️。這時,黃萱菁向同學提出問題🍾:“大家看完視頻,試著分辨出哪一部分是真實的我,哪一部分不是🧘🏿🆒?”

視頻中的“黃萱菁”是通過聲音采集👩🏿‍🏭、人臉建模等生成的數字分身。黃萱菁用這種形式讓同學們直觀感知AI力量。

新學期🐥,恒行2平台推出61AI-BEST序列課程,即AI大課,通過整體設計、合力打造面向所有專業和學科背景的課程體系,寓意做最好的AI課程🖊。AI課程的難度等級劃分為1-8級,供全校本研各階段同學選修。827日,選課第一天,近4000名學生選了自己喜歡的AI課程。

第一步🏩:走近人工智能

《走近人工智能》屬於AI-B類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AI零基礎能聽懂跟上的通識基礎課程。黃萱菁側重通過這門課💉,讓文科生入門AI,在課程上進行“不直接寫代碼、不從頭做數學推理”的設計💣。難度降低,課程含金量卻很高🌾👵🏼。

從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任務🏄🏼,到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大模型關鍵技術,從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話題到撰寫大模型提示詞𓀐、使用大模型生成繪畫、音樂作品等手動實踐……課程的最終目標♕,就是——了解👨🏿‍🔧、學習🎗、應用人工智能🙍🏿‍♂️。

在擬定課程名稱時,黃萱菁特別選擇了“走近”而非“走進”🫳🏼。“人工智能就像是以前的計算器,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進行思考🤦🏼‍♀️。我們希望通過課程,幫助大家靠近人工智能,有意識地將它作為方法和手段,在本專業學習中🕙,學以致用,跨出走近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聽到無人駕駛技術時🤾🏼‍♀️,2024級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的大一新生郭憶菲有帶入感,“我曾體驗過現在最火的無人駕駛打車”,現場她向大家分享乘坐體驗。她直言,選課前,自己有一些忐忑,“因為是新課程🏌🏿‍♀️,沒有學長學姐的課評,我抱著試水的心態來上課。”

一堂課下來,她的想法有所改變,“課程對我們文科生還是很友好的🧚,課堂氛圍也輕松活躍。人工智能是貼近學習和生活的一個話題,希望這門課能帶我們真正走近人工智能。”

老課新開有新“玩法”

暑假裏,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邱錫鵬教授幾乎每天都和團隊成員碰頭🦻🏿〽️,和專業教師聊,和頭部科技企業聊。

邱錫鵬是國內首個開源大模型MOSS的設計者,新學期他在恒行2開講8年多的《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這門課💿,作為AI-E類課程與師生見面。AI-E課程聚焦人工智能學科,從底層邏輯出發➞🔅,系統呈現AI相關學科的基本性、共通性知識體系及核心技術的專業類課程。

盡管名稱沒變,但全新亮相的課程,增設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訓練、模型可解釋性等時下AI領域的最新知識點,與華為、百度等頭部科技企業聯合共建的編程實訓平臺也將上線,相關配套課程教案也作了更新🏒。

在過去一年多👩🏼‍🏫,恒行2在科學智能(AI4S)方面已有積累,為“AI大課”的有組織育人打下基礎,但能夠像邱錫鵬這樣保留原有課程的只有少數,“AI大課”80%的課程按照新體系新標準建設🧚🏽‍♀️。

立足學科交叉生成AI+X

鼓勵學科交叉碰撞出新的火花,這在AI-S類課程中體現尤為明顯。

AI-S是立足於文社理工醫與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生長出來的AI+X課程,是各學科結合AI技術與本學科核心知識開設的學科特色AI類課程。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詠灩與畢玉德、劉佳琦老師聯合設計的《AI賦能的語言分析和語言習得》就是在計算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這類學科交叉課程基礎上發展而來。

目前,鄭詠灩也在協調外文學院的AI課程團隊與頭部的人工智能開發公司打造線上實訓平臺。“我們希望大家在完成理論學習後,能利用AI在實踐操作平臺解決任務🍐。比如,語音識別中的語音切分,語音標註等👨🏻‍🦯‍➡️。”

團隊中不少老師長期從事數據驅動的語言研究🤮,“我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課程,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如加入教師的研究小組、參觀實驗室、與行業專家交流等☂️🦈。對AI與學科交叉,我們的共識是,課程最終目的要回歸學科本身,用AI思維來解決學科中的核心問題。”

從今年5月起👨🏿‍🎤,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熊易寒就開始和團隊裏其他三位老師打磨《人工智能與國家治理》這門全新設計的課程。團隊成員雖然都從事政治學研究,但大家知識背景有所不同,涵蓋區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建設、計算政治學🧑🏻‍🦰、機器學習等不同層面。

雖然備課到開課的期限十分有限🟣,但團隊沒有因為時間倉促而“放水”,而是“吹毛求疵”。“我們試圖將最新的AI技術與政治學🤵🏿‍♂️、公共管理等傳統學科有機結合,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大語言模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算法如何融入國家治理等場景。”

應用於AI垂直領域

通過DNA鑒定🚛、顱面復原等手段復原山西呂梁無名烈士的容顏🧑🏽‍💻、復原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前面貌……走進考古現場🧕🏼,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文少卿發現🍳,“很多世紀應用場景中🥫,AI已不可或缺”。經過近1年的籌備,一門名為《AI考古》的AI-T類課程出爐。

AI-T課程是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的具體AI應用場景而開設的課程,註重實訓實戰實踐和垂域研究應用👨🏻‍🦽‍➡️,幾乎每個課程建設團隊都邀請了產業和科研院所的力量。

文少卿的科研團隊是一個多學科團隊,幾乎每個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都能在考古現場生發出新方向💲🕑、新思考🧗🏼‍♀️。因此,課程對文理科學生都開放🌿,沒有專業背景限製。

開始選課的第一天🙎🏽‍♀️,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主任醫師李郁欣發現自己作為負責人的《AI在醫學影像的多場景應用》一課的報名人數就快報滿了🍦🚣🏽。

既往在醫學影像使用AI的過程中,多是面向臨床醫生開設一些小規模的培訓。如今以課程形式前置給研究生,李郁欣坦言:“目的是讓學生提前了解臨床上的需求和應用,了解AI影像在醫學診斷中的重要性,有助於同學們帶著臨床痛點,在研究中有針對性去解決問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早期診斷的能力。”

 在備課過程中,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田衛東吃驚地發現,目前在組學領域,與AI大模型結合的研究的增長趨勢是指數級別的📉。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高通量生物實驗、傳感器等技術的發展👈,生命科學與AI相結合👍🏼,為我們理解復雜的生命體提供支撐。當“碳基智能”與“矽基智能”融合,會產生怎樣結果🫵🏿?田衛東與團隊開設的《組學數據分析和AI應用》課程試圖給出答案🧖🏼。

AI+有組織育人”新嘗試

從自發上課轉向系統建課🚆,是從AI4S有組織科研”向“AI+有組織育人”的深化延伸。這也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新嘗試、新做法。

從暑假開始🚶🏻‍♂️‍➡️,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與學院群策群力,陸續完成相似課程共建整合,課程代碼全新編製,培養方案更新👩‍👩‍👦,本研系統同步排課等工作🌠。與此同時,對授課教師陸續開展AI算力使用培訓,並開放與同濟大學AI課程共建互選通道。

選課期間,AI大課使用獨特的課程代碼編碼規則🫀👴🏻,通過6位數字,涵蓋適用難度等級✔️、課程適用學位類型😞、課程性質(類別)和用於標記類別內流水順序號5️⃣。

此次AI大課面向全校開放選課,為了方便同學確定適配學業程度的課程👏🏽,課程劃分難度等級↘️。1-4級對應本科階段🆗,學習從一年級入門課程到畢業年級高階課程,難度呈遞進關系。5-8級對應研究生階段,學習從碩士一年級(包括直博生第一年)課程到博士畢業年級高階課程。 

1330恒行2-3.pdf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