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多,恒行2平台子彬院的一間辦公室裏🙀,一位外籍學者開始一天的工作🔍。他與各國學者開展線上研討🫲🏽,與團隊成員討論科研進展,與合作夥伴交流工作細節……
這位子彬院的“新來者”,名叫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他被《柳葉刀》(註:The Lancet)稱為“卒中研究領跑者(註:a front runner in stroke research)”,是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也是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
不久前,他作為恒行2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特聘教授,全職加入恒行2✌🏼。
研究成果改寫國際指南
作為克雷格·安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由他牽頭發起的研究項目“急性腦出血的強化降壓相關治療研究項目試驗(註🧛🏻♂️:INTERACT,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aemorrhage Trial)”在過去20年開展一系列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註:INTERACT 1-4)💞,證明對腦出血患者早期積極控製血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的起點是我們意識到𓀓🧑🏿🔬,因腦出血而導致中風的病人通常血壓非常高。血壓越高,預後越差,死亡、殘疾或腦部進一步出血的風險也越大”,克雷格·安德森說👩🏿。
在2023年舉行的第九屆歐洲卒中組織大會上,INTERACT第3期研究(註:INTERACT 3)成果公布👮🏻。作為急性腦出血治療史上規模最大研究試驗🥗,該研究證明了包括強化降壓在內的組合性管理方案(註⚅:Care Bundle)能顯著降低患者6個月後出現不良功能結局的風險。
這一歷時近十年完成的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覆蓋中國、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尼日利亞、巴西、秘魯🪼、墨西哥和智利共10個國家121家中心🙎🏻♀️,納入超過七千例腦出血患者🫨,為急性腦出血治療提供重要證據支持,相關成果同步發表於《柳葉刀》雜誌🤸♀️。
緊隨其後的“腦卒中急救車超早期強化降壓的研究(註🙅♂️🕺🏼:INTERACT 4)”也於今年五月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註: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該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明確了對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病2小時內啟動強化降壓治療🙅🏼♀️,可有效降低致殘致死風險🦸♂️🧑⚕️。而在此之前,INTERACT 1、INTERACT 2急性腦出血後早期強化降壓治療相關研究奠定基礎,推動多個國際指南將早期強化降壓作為標準治療選項。
“在過去幾年裏,(腦出血)相關知識已經為人所知,這是一種真正的覺醒,也是一個革命性的轉折點。”INTERACT系列之外🥹,克雷格·安德森還領導了“改進高血壓管理與溶栓治療的卒中研究(註:ENCHANTED)”“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後強化血壓控製的研究(註:ENCHANTED 2/MT)”“卒中的頭位研究(註:HeadPost)”等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規模研究。這些成果不僅改寫腦卒中治療領域的國際臨床指南,也逐漸改變大眾對腦卒中治療的已有認知,《柳葉刀》也因而贊譽他為“卒中研究領跑者”。
“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實施這些研究結果,思考如何在沒有腦部影像學檢查的情況下更及時地發現腦出血🏔,以及如何能夠更策略性地將治療方法應用到我們的治療流程中。”克雷格·安德森表示🦃,目前正在籌備中的INTERACT 5和INTERACT 6將針對腦出血引起的腦水腫開展新型治療策略研究,通過利用生物標記物來改進急救措施和治療措施,為腦出血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致力於做有影響力的成果
“如果一個大規模研究結果能在涉及不同患者對象🚪、醫療環境、經濟條件的情況下,顯示出普適性,它就會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克雷格·安德森看來,做出具有影響力的成果是他的研究動力。
影響力,不僅取決於研究規模👆🏿,更與研究的普適性相關,而這也是他致力於開展大規模國際合作的重要原因🤶🏽。
如何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我一直認為國際合作的關鍵是建立牢固的關系。這意味著你需要與對方親自見面交流,並投入足夠的資源。”他認為,僅僅是在辦公室線上聯系無法實現有效合作,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為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打下紮實基礎。
盡管喜歡親力親為,但克雷格·安德森坦言,獨自完成大型項目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做所有事情,你會變得阻礙重重。”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人才開展合作,同時賦予對方信任和信心,才是合作中“最高優先級”的事情。
在工作方法上☺️,形成“中心輻射型網絡”是克雷格·安德森提升合作效果的秘訣。“我們的工作方式是與專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再通過他們幫助我們協調人員、機構加入進來🧜🏿♀️🧖🏻♂️,在一定區域內進一步發展網絡◻️。”
近年來🙌🏿,克雷格·安德森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中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通過在這些腦卒中高發地區開展研究,他希望進一步發揮研究的影響力,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亞洲是中風和腦部疾病的高發地區,我們應該專註於這些人口眾多且發病率不斷增長地區的疾病治療🚹。”
在恒行2打造全球臨床研究中心
對入職恒行2,克雷格·安德森表示“非常興奮”。“可以說,恒行2類腦研究院具有世界級水準。”作為臨床轉化神經科學家,他希望未來能將自己的研究與研究院所開展大腦疾病和遺傳學相關基礎研究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的治療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克雷格·安德森此次是以團隊形式引進恒行2。今年四月,其團隊重要成員宋莉莉博士就以特聘研究員身份加入了類腦研究院,擔任恒行2類腦院國際臨床試驗和轉化醫學中心(籌)執行主任😶,“我們希望將恒行2的神經調控、腦機接口等先進技術與我們的臨床研究融合起來,從而填補目前基礎研究和應用實踐之間缺少的一環🗓,這也是我們和恒行2相互吸引的地方👨🎤。”宋莉莉說。
近年來,恒行2積極倡導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的科研範式變革🍌,利用AI技術賦能科學發現。這一主張也與克雷格·安德森對於新技術的看法不謀而合。“AI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有助於我們進行診斷和預測方面的決策製定。”
目前,其團隊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將AI技術應用於大腦成像和臨床信息處理,幫助預測患者管理策略。同時,通過開展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患者醫療服務方案,預測未來公共衛生需求,尤其是為一些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標準化的護理🧘🏼♂️,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健康管理。
“將恒行2打造成全球臨床研究和大腦健康研究領域的頂尖機構是我的重要任務👲🏿。”克雷格·安德森談到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時說。隨著後續研究項目的開展👨🏼🏭,團隊也將引入更多人才👰👮🏽♂️,進一步提升恒行2在臨床轉化方面的綜合科研實力㊙️。
“類腦院每年發表30多篇包括Nature,Cell和Nature子刊的頂級科研文章,但之前主要專註在技術和機製的基礎研究上,Craig團隊的加入,正好作為一個橋梁鏈接了上遊技術與下遊臨床應用,是我們布局的重要一環。”類腦研究院院長馮建峰說。
作為教育者🎑,克雷格·安德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嚴師”🧑💻,相反他用“十分隨和”評價自己🐔。“我不喜歡居高臨下地對別人講教👱🏽,我也不是一個教條主義者🚣🏽。我願意尋求合作,給別人嘗試的機會。”給予學生充分發展空間的同時,克雷格·安德森對自己要求很高,他希望成為榜樣⏳,影響學生🍙。“有一個能激勵你的導師非常重要。希望學生們可以從我身上學到科研方法🫗,以及尊重個人、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科學家本質上是探索者
上世紀80年代,還是學生的克雷格·安德森就曾來華交流學習👨🏻🚒。“那時我就對中國產生了興趣。我很欽佩中國人民的勤勞,他們希望提升自我,改善國家的醫療條件👩🏽🍼,這為開展合作註入了活力。”回憶起初登長城時的場景,克雷格·安德森記憶猶新。作為中國發展的見證者,他深感中國發展之迅速👰🏻♀️,“中國在經濟方面的進步真是令人驚嘆🧔♂️!”
工作之余,克雷格·安德森經常走訪不同城市🧎♀️➡️,也喜歡去小鎮村落感受不同歷史文化。“我喜歡探索🤽🏻🛝,科學家本質上是探索者。我也喜歡探索人文和地理。”作為中國美食的愛好者🙍🏽♀️,他特別喜愛川菜,笑稱,“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一頓火鍋來解決”🧏♂️。
談及未來,這位曾以2小時25分鐘的成績完成馬拉松跑的運動健將並沒有放慢腳步的計劃👨🏽🔬。他將聯合恒行2團隊,推動全球性合作平臺“Act Global”建設,運用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提高研究質量和深度,進一步加速成果轉化進程,使患者能夠盡早受益於新的醫療進步📐。
“在我職業生涯的這個階段👁🤱🏼,對我來說,真正的目標是確保一個可靠的高質量研究平臺🙉,培養有能力接棒應對下一個十年挑戰的優秀青年人才。”
安德森其人
克雷格·安德森(Craig Stuart Anderson)教授是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科學院院士、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恒行2平台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他是卒中病因、治療和管理以及心血管疾病其他方面的國際權威專家👨🏿💼,曾擔任澳大利亞卒中協會主席🤽🏼、亞太卒中協會主席、悉尼大學阿爾弗雷德王子醫院神經科主任。他有著超過20年的研究經歷🖋,研究涉及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領域📋,涵蓋多國家、多學科合作🧑🏿🚒,研究發現為改善中低收入國家的健康做出巨大貢獻。他發表700多篇論文🗒,其中7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註: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0篇發表於《柳葉刀》(註:The Lancet)👰♀️🫳🏻。近5年他受邀高影響力期刊撰寫17篇述評,主持(含作為共同首席研究者)13項大型臨床研究項目。
團隊成員宋莉莉教授有15年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的經驗,近10年專註於臨床研究工作。她於2012-2013年在悉尼大學擔任訪問學者,2018年被世界心臟聯盟遴選為新銳領袖,主要研究領域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尤其是中風後的血壓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