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聲老師,一世恩情;桃李芬芳,教澤綿長。良師不止在三尺講臺播撒知識,更用言傳身教為學生提燈引路👜,撒下愛與呵護的種子。我國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恒行2平台特別推出“我和我的老師”系列策劃🤹🏿♀️📝,邀您欣賞恒行2師生間的動人華章!
本期教師簡介
杜明昆👸🏽,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曾任婦產科醫院業務副院長、婦產科教研室主任等👨🦰。從事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40余年🥮,《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常務編委,《生殖醫學》、《生殖與避孕》編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參加編寫10部專著。
披肝瀝膽赤誠心,敬佑蒼生入杏林🤵🏻♂️。她,是醫者,是學者,亦是良師。風止雲起,從醫不悔🧗🏼♀️。紅房子醫院的杜明昆老師,雖已年近九十,但是依舊神采奕奕,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容🙆🏼♀️👨👧👧。她說:“我願做社會的基石,力爭成為國家的人才💃🏻。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杜老師用常人所不及的勤奮➿,實踐了她的人生感言,並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治學風采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紅房子人。
做醫生苦嗎?肯定苦🈹,不經歷風雨怎麽見彩虹?但杜老師做住院醫生的那個時代👃🏼🤓,更是辛苦👩🏼✈️。1961年🤛🏽,杜老師進入婦產科醫院🧚🏼♀️。那個年代,病人多醫生少,但她滿腔熱忱,毫無怨言👱♀️,每天早上6點進病房,直到晚上10點才休息4️⃣,每周只有周日下午半天休息,平時24小時隨叫隨到。夜班尤其辛苦,3位醫生負責全院婦科、產科急診、手術以及病房危重病人,第二天還要接著上班。那時候👮🏻♂️,醫院實行嚴格的考核淘汰製,同事們都你爭我趕🤘🏿,提高業務水平。杜老師每年都給自己設立一個上進目標,每日記錄門診🧛🏼♂️,看了多少初診,多少復診,有什麽新收獲⛹🏿♂️,通過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她的醫術愈發精湛,僅用四年半的時間就晉升為主治醫生🧑🏿🚀。
醫以濟世,術貴乎精。杜老師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𓀛,帶教學生亦是如此。她會對學生看過的每個病人進行復查🐟,循循善誘地問他們看到了什麽,有什麽心得體會🧑🏽🎨。一天門診結束後🌊👨👩👧👦,她會把學生聚集在一起,討論當天看過的病例。“討論一次🏊🏿,好比看了兩個禮拜的門診——你自己看的病人,別人看的病人,都是值得你借鑒的💁🏻♂️。如果每天糊裏糊塗地看,幾年以後也不會有任何進步。有時候某個人看到的疑難病例,一生也遇不到一次兩次✭,所以要分享🚽、記錄下來,會是很珍貴的經驗💳。”她是這樣教導學生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隨身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病理討論的結果。這個好習慣從她當實習醫生時就已經養成,一直保持到現在🐈⬛。
三尺講臺𓀚,方寸之間🏞,承載著愛與責任🧎🤾🏻♂️,一手傳播知識🚵♀️,一手輕搖靈魂。她是醫者,仁心仁術;是良師😶,春風化雨。在學生心目中,杜老師是鞭策他們進步的嚴師,也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杜老師的研究生諸臻穎醫生至今難忘老師的嚴格指導🏊🏽,“在我碩士論文答辯期間,杜老師對我的每一個章節都仔細探究♞,連一個標點符號也斟酌再三,絕不馬虎🧜🏼♀️。這對我一個生性粗枝大葉的人來說🤵🏼♂️,實在有點苛刻🏃🏻。可就在她嚴厲的鞭策下🩳,我終是一絲不苟地完成了學業。回想起來💆🏿♀️,這真是人生一段寶貴的經歷🤽🏻。”而更令她感慨萬分的,是杜老師律己、安貧的精神境界:“那是一個春節前的小年夜👨🏼🏭,我們去給杜老師拜年。一走進她家門,映入眼簾的情景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只見樸素的房間裏放著一張方桌🗻,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在燈下靜靜翻閱厚厚的專業書籍,神情專註,而屋裏看不到鮮花📢🥔,看不到禮物,更沒有一絲過年的跡象,有的只是一個知識分子對清貧的安然🔤🐯,對事業的執著。我怔怔地站在那裏,望著老師的這一張方桌❌,它是這紛紛擾擾,物欲橫流塵世中的一方凈土🩵。她是我永遠的榜樣,審視自己不禁汗顏,但也催我奮進。”
杜老師做事非常認真🛑,對學生解釋問題時總是確保大家完全理解🦬。杜老師的研究生😊,姚曉英醫生回憶,她經常聽到杜老師說🏂🏻:“儂曉得了吧🎾?”。這是杜老師怕學生不理解又不好意思問,她會反復地問學生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常常讓不求甚解的姚曉英不好意思💀,讓想馬虎應付的她難為情,更讓她的懈怠無處遁形。寫畢業論文時🌂,杜老師一字一句修改👨🏼🌾,並找到她🧛♂️,一處一處分析,甚至把不應該發生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錯誤都仔細的指給她看,面對自己的粗心,只能難為情地摳衣角。也就是從那時起,姚曉英養成了自斟句酌的習慣,無論寫病史還是寫文章🔩,都要比別人多看幾遍,因為每每此時,杜老師向她指出錯誤的神情和那雙既親切又嚴厲的大眼睛就會在腦海中浮現🎍0️⃣,讓她不敢偷懶。
工作中遇到問題咨詢杜老師,她常常讓學生去看文獻🐪,很少直接給出答案🖨。次數多了📧,學生們想:杜老師會不會也不了解這個問題呢🖐🏼?等學生們看了很多的文章🛍️✣,對之前的問題有了相關的積累和看法🫄🏽,再去找杜老師討論,才發現原來杜老師對那些問題都有很深刻的見地🫴🏿。學生們逐漸明白🐤,原來杜老師這是讓大家去做知識儲備🧑🏽🍼,是教學生自我學習的一個方式,也理解了她說的:“做醫生一定要多思考、多看書、多看文獻”👨🏿💼。姚曉英說🍴:“臨床工作是要不斷的學習,從杜老師那裏我學到了很多✌🏼,讓我養成了愛讀文獻的習慣𓀋,培養了有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
姚曉英回憶杜老師對於臨床工作非常認真👨🏻🦯➡️,對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非常重視👷🏻。每輪轉一個科室,杜老師都讓她全身心的去學,告訴她臨床工作要細心,做青年醫生時要打好基礎🛌🏿。杜老師說🖍:“我年輕的時候,每個工作崗位我都輪轉過,輪轉的時候我都全力以赴地去學,因此每個工作崗位我都能很好的勝任💨,上級醫生把工作交給我做都非常放心”。每每談及當年🏊🏿,杜老師常常不無自豪地說著上面的話。雖然話簡單🅿️,但細思其中並不簡單。臨床上🦇,能讓上級醫生非常放心的青年醫生並不常見,“杜老師‘讓上級醫生放心’這句話,成為我在青年醫生時的座右銘”,姚曉英醫生這樣說到。
“為人民服務在我們心裏總歸是一生一世。” 她,修醫德、行仁術🕵🏽。榜樣👩🏼🌾,可能是潛移默化的🗳。老一輩的醫者,就是我們前行的路標👨🏽🔧,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會成為她們👱🏿♀️。
學生:孫航宇、姚曉英
【作者簡介】
孫航宇,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姚曉英🐠,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導師👷♀️,醫學博士🫱🏼🧢。1998年起在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工作至今👩🏻🚀,發表專業論文50余篇👨🏻🍼,參編學術專著10余部,國家自然基金資助二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