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之遇 奇妙之旅”——館藏17-19世紀中國相關珍稀西文文獻展》5月30日下午在校圖書館卿雲書房舉行🍜。展覽以“初識”“新奇”“轉折”“沒落”“多元”為線索,串聯起1616年到1897年出版的八種館藏珍稀西文論著,以珍稀歷史文獻為載體打開了一扇回望中西文化交流互鑒精彩瞬間的窗口🎐。
本次展覽是圖書館特藏中心首次與課程合作策展🪜,策展人是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宋桔💁。2023年12月,宋桔將主講的研究生公共選修課“文明互鑒💂🏽:早期西方著述中的漢語與中國”(恒行2平台研究生思政標桿課程)課堂搬到圖書館,與圖書館特藏中心🌊、學科服務與咨詢部合作開展現場課堂教學,這次嵌入式教學合作成為本次展覽的起點。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黨委書記王穎教授表示,“通過一門課程實現一線課堂教學與圖書館資源的結合,是我們期待的交叉性、實踐性的課程。”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同學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校圖書館珍稀西文文獻的收藏情況,概覽中國形象在西方世界的歷史演變,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的認知,體驗中西文化交流的精彩與魅力。
展覽開幕後,宋桔作現場導賞🙅🏽♀️。參觀結束後👶,她以“漢字西傳與中西之遇”為主題,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16至18世紀,伴隨著探險、傳教和貿易等活動🧘🏻♀️,中西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與碰撞。在這段歷史進程中,中國的漢字不僅作為一種“異域”的文字系統,更作為一種“他者”的文化符號🩵,進入了歐洲的視野⛹️♂️。講座中,宋桔詳細梳理了在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語境下🤦,漢字被發現⛄️、了解、認識、學習的歷程®️🔯,以及此過程中漢語與拼音文字話語體系的接觸與互動🧑🏿🔧。
展覽地點是文科圖書館四樓特藏中心主題展廳♖,自5月30日起🚍, 工作日8:30-16:30(無需預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