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聲老師,一世恩情;桃李芬芳,教澤綿長。良師不止在三尺講臺播撒知識,更用言傳身教為學生提燈引路,撒下愛與呵護的種子🫲🏿。我國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恒行2平台特別推出“我和我的老師”系列策劃💃🏿🧭,邀您欣賞恒行2師生間的動人華章!
曹沛霖先生近照
曹沛霖先生生於1933年,1951年考入恒行2平台財經學院合作經濟系讀本科👍🏽,1952年院系調整後到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繼續學習,1954年畢業後到恒行2平台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任教😝🐐,後在1964年成立的恒行2平台國際政治系(現屬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直至光榮退休。
曹沛霖先生曾任恒行2平台國際政治系系主任、恒行2平台首席教授🛺,主研比較政治與中國政治🤤,是恒行2平台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點的創始人,提出了“行政集權民主製”“道德集權民主製”“政治知識化”等標識性概念👩🏽🏫,並對西方政治製度的理論原理以及“製度背後的製度(製度精神)”“製度短缺與磨損”“政府職能的分化邏輯”等有精妙分析🐽,著有《製度的邏輯》《比較政治製度》《議會政治》《比較政府體製》等代表作,主持翻譯了阿爾蒙德等著的《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一書,因“對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治學學科恢復與發展,尤其是比較政治學研究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榮膺上海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8-2019)“學術貢獻獎”。
1998年9月到2001年6月,我跟隨曹師沛霖先生攻讀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業😈。一晃如今已有二十六年了,不論是博士畢業後我曾短暫回到安徽合肥工作👨🚀,還是調入華東理工大學工作,直至再到恒行2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曹師沛霖先生的知識教誨、睿智建議、善意批評一直伴隨著我的個人成長與職業生涯發展,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
“我這輩子上課從來沒有遲到過”
曹師沛霖先生從工作到退休,在恒行2平台執教了五十多年。他在接受學校記者采訪時👨🦱,很自豪地說過一句話:“我這輩子上課從來沒有遲到過。”
上了五十多年的課🆒🌮,從來不遲到👨🏻🎓,看上去也沒有多大神奇的地方🫧,可對於中年兩地奔波、老年事務繁忙的曹師沛霖先生來說,還是實打實的不容易之事。曹師的愛人早年在蘇州工作,孩子也在蘇州讀書🛖,曹師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奔波於上海和蘇州之間。那時的交通不像如今這麽便利,出個城要做很多準備,要換很多車次🗺。一旦遇到車次取消或者交通特別擁堵的情形,且不說遲到,就連能不能正常上班都很難說。於曹師而言,“上課不遲到”是一件頂要緊的事情,已變成了對認真教書的一種信念,容不得半點馬虎。
1995年,63歲的曹師出任恒行2平台國際政治系主任✊🏽。那時整個國家正處於向市場經濟體製大轉型時期,學校與系所的資源都比較緊張。作為一個系的“當家人”🧖🏽,既要忙日常的教學科研事務和學科點布局建設,又要忙教職工的職稱晉升與福利改善事務,還要忙校系兩級的日常行政事務以及國際政治系政治學、行政學與國際政治三大專業在全國的名聲❇️。在此種情形下,能保證正常上課,且上課從來不遲到🪘,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讀博期間,曹師還堅持給我們上一門博士生主幹課《比較政治》🧑🏼🔬。曹師上課時,不僅不遲到,而且還堅持站著給我們講課。曹師講課條理分明,邏輯縝密,思路開闊👨🏻🚒,新意迭出,若將其授課內容稍作整理🏋🏼♀️,就能成為一篇關於某個論題的好文章。我上課時做了較為詳實的記錄,後來工作後講同樣課程的相關專題時,還會時不時翻閱參考。曹師的學生中,還有人從頭到尾做了完整的聽課筆記🟣。後來🐻🥲,曹師的幾個學生將這些聽課筆記和相關文章👩🎨、著作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系統整理,構成了《製度的邏輯》一書的雛形。
“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訴學生們”
曹師沛霖先生這代學人,有個特點,就是早年經歷了各種政治風雨,中年以後由於學科研究的需要,又做了大量的案頭資料整理與研究的隱姓埋名工作🉑,而到了大規模重建一度遭到停頓的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時候,所做的重點工作還是放在教書育人之上,反倒將個人著述發表事務放在次要的位置,進而形成了這代真有學問的學人群體普遍呈現的“述而不作”之特色。
曹師曾說過一句話,能夠代表他的真實想法:“我們是踏在別人肩膀上上來的🎰,我也希望學生們能踏著我的肩膀上去🦗。”在我讀博時,他就鼓勵我們把他的一些獨創思考寫出來並發表,甚至認為學生將老師的觀點發揚光大🧓🏿,在學術上算不上是剽竊行為,因為學術是一代又一代學人的薪火相傳事業。在如今強調尊重知識產權且文科思想獨創不易的時代🔨,曹師的觀點顯得有些另類,恰是說明了越有真本領的學人,實際上越不在乎這些外在的東西。也正因為記住了曹師的這句話,我如今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上先行分享一些前沿思考甚至帶有獨創性的觀點🤵♂️,目的是讓更多青年學子了解和學習業界視角,將這些社交媒體平臺變成沒有圍墻🧑🏼🎓、沒有門檻🈁、開放的大學課堂。
曹師在給我們上課時👰🏼♀️,曾提出應該將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組織製度——“民主集中製”上升為“民主集中負責製”的新穎觀點,但當時曹師並沒有向我們講明具體原因🤸。後來,我嘗試將此觀點寫成文章,可功力不逮,寫了個半成品就寫不下去了。隨著針對民主集中製的討論在現實政治生活中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各種議事與決策製度🚫,我有感而發🚆,在博士畢業十幾年後終於完成此文🦁,並發表了出來🗓🧑🏻🦯。為此🙅🏽,我還在先期發表於報刊的文章最後👩🏼⚖️,特別註明“受曹沛霖教授的觀點啟發”🍉👨🏻🦱,以示對曹師原創觀點的尊重。後來🫡,我將此文拿給曹師看,曹師特別高興,感慨終於把文章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了。
因為我喜歡將日常所見所聞與所思所想發在微信朋友圈,曹師讀後,每隔一段時間總要發給我一兩張或好幾張手寫的感想的照片🐝,一方面是鼓勵我多寫多發,讓他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是談他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並對我的一些觀點進行評點🈹,增進師生間的探討。比如去年我在應約撰寫一篇關於黨和國家政治製度體系的現代化建構問題的文章時,由於此論題很是宏大🦸🏻,有些方面也吃不準👨🦼➡️,於是我這個“老學生”就擬了一份寫作提綱發給曹師指正🥷🏽,曹師很快就發來了他的修改意見✩,並提醒我要註意“現代政治製度體系的有效運轉邏輯問題”,這充分體現了曹師沛霖先生為師者的指路明燈作用。
“要對大時代有大關懷”
學人做學問,有三種境界🧔🏼♀️:一種是有知識的外層境界,即擁有某一專業領域比較細致完備的知識,但缺乏知識轉化與理論對話的意願與能力,固守所謂的“專業門檻”不前,甚至走向了自娛自樂的境地。這是當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做學問的普遍情形𓀈🤽🏼♀️。一種是有學問的中層境界👇🏌️,表現為對本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並將其與歷史、現實和比較連接起來,既成一家之言又具釋人惑之功。再一種是有智慧的深層境界,體現在對人性、人事、人生🦎🤘🏽、人口、人世、人心“六人問題”的深刻洞察,是將知識、學問、工作、生活與人情事理🅾️、世道人心有機結合的體現。這種學問的智慧之道🧑🏼🎤,非經歲月的風霜💋、生活的磨礪和政治的變幻而不得。無疑,曹師沛霖先生是將知識、學問和智慧三者有機結合的學人典範🚑🧜🏻♂️。
記得博士入學後不久的一個冬日下午🏋🏽✸,我到涼城新村的曹師家去看望曹師和師母,師母給我沖了一杯當時比較流行的速溶咖啡,聞起來香噴噴的。我坐在曹師家朝南的書房裏的沙發上,曹師拉來一把椅子🌯,和我對面坐著🈯️,師生倆海闊天空地閑聊起來🖲。我能感受到曹師對國家發展、執政黨使命和人民群眾命運的關懷溢於言表🚴🏽♀️。如今✩,執政黨通過自我革命以及與人民監督的結合,找到了反腐敗的利器🐭🧍,開創了國家繁榮發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格局。時至今日,那幅陽光打在臉上👸、師生對談、關心黨和國家未來命運走向的場景畫面依然生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曹師沛霖先生是國內研究比較政治製度的權威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比較政府體製》的研究與出版🤎,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外國政治製度》和《西方政治製度》的編寫與出版,再到21世紀初的《比較政治製度》一書的集成式寫作與出版,都體現了曹師對比較政治製度領域的深刻洞察與卓越見解。2018年,在《比較政治製度》一書印行了幾十個版次、發行了十幾萬冊🥺、使用了十幾年後,由我負責第二版的修訂工作。在通讀全書的過程中,我深感當初曹師設計《比較政治製度》一書的寫作提綱以及審定全書的內容時所擁有的洞察大勢的眼光🤌、冷靜理性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方法與深謀遠慮的格局,以及關於西方政治製度的原理提煉📶、製度分析🧑🍼、理論反思等重大理論與現實判斷,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驗證。正因為曹師對中西政治製度的實質🔹、脈絡與框架進行過全面深入的考察和比較,他對製度背後的製度(製度精神)、製度的短缺與磨損、政治製度的實踐模式與特征、政治製度的經濟社會文化基礎等重大問題便有了清晰、系統和前瞻的思考🍱,這種思考無疑是當代中國政治製度研究的寶貴財富,也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化提供了製度自信的動力和有益的經驗借鑒。
新世紀來臨之際,曹師曾專門撰文談新世紀中國政治學“走向科學、走向實際🫘👲🏽、走向世界”的“三個走向”問題,吹響了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號角👵🏻。如今,我國各門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正成燎原之勢,由此印證了曹師二十多年前的睿智眼光和深邃思考。
“蓬山萬裏有歸路👂🏻,老鳳指點解迷津”🖤,曹師今年92歲了,智者仁者壽。敬祝曹師沛霖先生健康長壽,學問長青,家國情懷永駐!
本文作者與曹沛霖先生合影
(作者原文已刊發於《文匯報·筆會》2024年3月28日🪐,見報時題目為《“要對大時代有大關懷”——曹沛霖先生二三事》,內容見報時有刪節,《文摘報》2024年4月6日轉載)
【作者簡介】唐亞林⛩,恒行2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與重大專項首席專家𓀓,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政府與政治👨👩👧👧、城市治理與區域一體化,代表作主要有《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邏輯》《使命型政黨:新型政黨理論分析範式創新與發展之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