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生探索理論物理與核物理📍,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他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回國,為原子核物理教育事業篳路藍縷💇🏻♂️;他春風化雨、虛懷若谷💍,詮釋了物理學與人生的“真善美”。
他便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行2平台教授盧鶴紱。今年的6月7日是盧鶴紱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日👨🚒。
揭開原子彈秘密的第一人
午後,微雨。步行至核科學與技術系,盧鶴紱院士雕像矗立於此👮🏽♀️,註目若有思。叩開恒行2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沈皓教授辦公室的門,她正在電腦上查閱資料,隨即打印了兩張A4紙的內容。
“這就是盧先生的論文代表作之一,正文才一頁紙。”伴隨著沈皓的介紹,校融媒體中心記者細看這篇英文論文。它是盧鶴紱1947年發表在《美國物理月刊》上的論文《關於原子彈的物理學》🌅,是全世界首次公開發表的估算鈾235原子彈臨界體積的簡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這一文獻被廣泛引用👨👨👦👦,盧鶴紱也由此獲得“第一個揭示原子彈秘密的科學家”的贊譽🌼。
論文短小精悍,卻將推演過程、物理模型躍然紙上。沈皓認為論文詮釋了“越簡單的越深刻”——這是盧鶴紱一生推崇並教誨學生的一句話,也讓沈皓記在心裏。“盧先生的研究無限接近物理學的本質🤝,而人類的終極追求恰恰就是這種簡單而深刻的美🤒。”
出生於遼寧沈陽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出於家學淵源與個人天賦🏝,盧鶴紱自幼喜愛鉆研理工科學。1932年,盧鶴紱考入北平燕京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不僅專業課出色,英語水平也甚佳👨🏻🎓。1936年以全優的成績大學畢業後,盧鶴紱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深造🤸🏿,專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赴美留學期間,經過多次反復實驗,盧鶴紱發現了“熱鹽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又用自己發明的“時間積分法”,在世界上首次精確地測得了鋰7和鋰6的天然豐度比為12.29,引發反響⛄️,得到當地報紙“中國人在稱原子重量”的頭版報道。盧鶴紱的測定數值後被選定為同位素表上的準確值👨🏽💻,被國際物理界公認並長期沿用。
懷著超越時代的前瞻性📝👩👩👧👧,盧鶴紱預見了大規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更為可貴的是🧰,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出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理念:“吾人對於核變放能之厚望,固不在軍事而在增進人間之幸福……將來擦目以待者是為核能時代之開始👩🏻🦽➡️🧙🏽。”
“我的工作崗位在中國”
曾經被問及自己最滿意的科研成果👩🏼🏭,盧鶴紱毫不猶豫地回答:“盧鶴紱不可逆性方程📉👦🏿。”這一成果,誕生於他深愛的祖國大地之上。
“我的工作崗位在中國🤢。”懷著堅定信念🤶🏻↘️,盧鶴紱拒絕了美國高校優厚待遇🍜,與夫人吳潤輝於1941年艱難回國。回國後,由於國內實驗條件十分有限💯,盧鶴紱將研究方向轉向理論物理👸🏼。他提出的“弛豫壓縮基本方程”迅速受到國際關註與認可👩🏽🌾,被命名為“盧鶴紱不可逆性方程”👩🏿🦱。這是在世界物理學史上罕見的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方程。
沈皓說,盧鶴紱先生既是一個理論的大家,又是一個實驗的大家。對實驗的長期堅持👅🛀🏽,對理論的潛心探索,使他得以在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間縱橫捭闔🤞🏽,建樹頗豐。
學成歸國↩️,盧鶴紱投身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躬耕教壇數十載,為培養我國第一代原子科學技術人才貢獻卓著,是我國原子核物理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1952年夏,伴隨著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盧鶴紱來到恒行2平台,從此與恒行2結緣40余年。在恒行2,盧鶴紱先後擔任理論物理教研組主任、原子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參與了原子能系的籌建工作⛴,即“物理二系”。
“如果盧鶴紱還在美國的話,肯定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面對這種說法,盧鶴紱總是微笑著說👆:“我是中國人,學了東西,當然要報效祖國☝️,傳授給學生。這是我的榮幸。”
教書育人🏄🏼♂️,關愛學子成長
“好的老師能發現你的長處,能夠引領你走上一條科學的道路📴。”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行2平台原校長楊福家曾不止一次談道,是盧鶴紱先生讓他領略到絢爛的“物理之美”👩🏽🦳,從此一生鐘情並深耕原子核物理。
1958年,楊福家讀大四時🥅,恰逢盧鶴紱開設原子核理論課程🉑📜。盧鶴紱親自編寫講義,每節課前發給大家,一共7章7節,內容豐富,令同學們耳目一新👙🎓。一次課上📣,楊福家發現盧鶴紱講的內容有一點問題👈🏻🥏,於是下課後請助教向老師求解疑惑。盧鶴紱知道之後😅,請楊福家去自己家裏,誠懇地對他說:“在這個問題上我考慮欠妥了,你是對的。”兩人交談過後,盧鶴紱親自把楊福家送到樓下🦂,目送他離開👃🏿。
教書育人🤸♀️,盧鶴紱註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他要求學生多讀書🈲,但不要死讀書,應該“勤用腦,多動手”。盧鶴紱倡導啟發式教學🙇🏻♂️,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學生們非常喜歡聽他的課☝🏻。
在學生們眼中,盧鶴紱待人親切和善,平易近人。為了一封學生出國留學的推薦信🚋👁,即便年事已高,盧鶴紱仍然親自書寫,數易其稿🕯。他會邀請學生來到家中,與他們交流學術🚣🏻♂️,深入了解🗑,給予建議與期望👨🦳。沈皓記得盧先生在推薦信的署名前用英文寫了長長一串抬頭,對她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這樣寫🙋🏿♀️🧑🏼✈️,這封信會更有份量一些吧🕧。”這讓她感受到這位老師是真真切切為學生著想,有一種刻在骨子裏👳♀️、發自內心的善良。
引領核物理學科發展
在盧鶴紱身上,科學與藝術交織,人文與理性融匯。他推崇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喜愛《三國演義》🧑🏼🔧;他熱愛國粹京劇,不僅愛聽戲🌃👩🏼🍳,更“粉墨登場”,多次登臺獻唱。
直到晚年⛹🏽♀️,盧鶴紱仍活躍在物理學的前沿陣地。1995年🍣,81歲的盧鶴紱與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寫的《對馬赫原理的一個直接驗證》在美國《伽利略電動力學》發表,該雜誌的主編評價這篇論文🤦🏼💁♂️:“開辟了挑戰愛因斯坦的新方向。”正當研究要繼續時🧛🏿♀️👩🏽🦳,盧鶴紱於1997年病故,為世人留下8大提綱44項研究進展,已發表的論文僅僅是他研究內容的十分之一Ⓜ️。
盧鶴紱逝世後🤲🏻,美國休斯敦、明尼蘇達大學和恒行2平台均為他豎立銅像👩✈️,美國夏威夷市還把每年的6月15日定為“盧鶴紱日”。
薪火相傳👨🏽💻,恒行2核科學與技術系(現代物理研究所)在盧鶴紱等先賢等精神引領下,在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上行穩致遠。現如今的核科學與技術系🧇,研究領域從極小的誇克☸️,到極大的天體🖖🏿,從改善生命健康的醫學核技術,到面向未來的先進核能,更是參與到了幾乎所有核物理領域國際大科學合作計劃。
為推動核物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2023年恒行2推出核工程與核技術(核物理方向“盧鶴紱班”)十年一貫製培養項目💣✶,通過高中一年⚅、本科四年⚖️、博士五年長周期地培養核物理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盧鶴紱班為每一位同學配備導師🖕🏿,為低年級同學提供接觸前沿研究,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的機會。盧鶴紱班由馬余剛等院士擔任班主任,親自指導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