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揚式”好團隊】中國的哲學話語體系建構團隊:在求索中破繭蝶變

作者:段瑞懷 張澤熙攝影:受訪者提供 視頻: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4-06-09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哲學研究應以怎樣的姿態與西方對話?我們能否發出中國聲音,表達中國觀點?如何用哲學回應時代之問?面對上述問題,哲學學院“中國的哲學話語體系構建”團隊(以下簡稱“團隊”)正在交出恒行2答卷⛈。

十余年間,他們紮根經典,追逐前沿,在一次次探索與追問間如蝴蝶結繭,經歷蝶變;他們努力打通中西💻,層層突圍☂️,嘗試建立具有中國哲學自主性的哲學體系。2023年9月💊,他們被評為恒行2平台“鐘揚式”好團隊。

破繭:“走出學徒時代,獲得自我主張”

團隊成員合影

光華樓西主樓23樓的小型會議室裏,方形會議桌在西側窗前。靠北的墻面上列滿獎杯📮,靠東的墻前是一臺咖啡機🚿。采訪開始前,團隊負責人吳曉明正在與團隊成員鄧安慶討論後者新出的專著,孫向晨則忙著指導學生修改論文🧙🏽‍♂️。

吳曉明從近代以來的中國學術發展談起⛴,他坦言,中國學者持續百年的大規模對外學習使中國學術界獲得了豐厚的積澱,學術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學術性增加的同時,深層的思想探討和反思缺位了👵🏻,“中國學術在一定程度上處於‘學徒狀態’”👠。

“學徒狀態”帶來了“學術起來了,思想沒有了”的困境🧑🏼‍🦲,當學者們過度依賴西方學術方法和理論來解釋中國現象時,中國哲學應該如何突圍?團隊給出的答案是,中國的學術需要建立起一種深度的具有原創性的話語體系。這便是團隊成立的初衷𓀈。

在十多年前的學術界,這一想法是先鋒性的🥢,“走出學徒時代,獲得自我主張”也成為從恒行2哲院發出的鮮明信號。

要建立中國哲學的話語體系🖲,必須深刻把握哲學話語體系的“自主性”。在吳曉明看來,自主性是在與其他學科和領域交流互鑒的基礎上,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原創性和批判性💑,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完善,更需要直面現實問題和挑戰。“自主性不在於外在的形式和包裝,而在於內在的質量和實質。” 孫向晨補充道。

學術成熟與獲得自我成長需要時間和努力,一如蝴蝶蛻變前的漫長沉寂。很多時候,對於團隊成員來說,要平衡生活、工作🧏🏿‍♀️、教學與科研是不可能的。將生活的時間“勻”一些給工作是他們的常態👨‍👩‍👦‍👦。

鄧安慶領讀倫理學研究生沙龍

“我基本上每天要在學校裏待十幾個小時👩🏼‍🦰,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吃的🤹🏿。”鄧安慶說🎡。正是在日復一日的探索中,他意識到原有的倫理學框架已經難以解釋當前世界的發展狀態👎🏼🤾‍♂️,他想打破將中國哲學的內核強加於西方研究範式之上,試圖給出了一種全新視角⛰,並嘗試構建一個能夠解釋當前世界發展狀態和未來趨勢的倫理學體系。

2024年春節前夕,幾經打磨後,鄧安慶的著作《古典實踐哲學與德性倫理》出版𓀄。在研究中,他大膽跳出西方倫理學框架,從中國哲學的核心“道”與“義”等概念出發👩🏽‍🦰,為倫理學提供新的視角和基礎。

個人的探索是孤獨的,但是團隊的向心力卻貫穿始終。得益於學院一直以來的跨學科研究的傳統和氛圍。科研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成員各自的研究路徑和學術理念相互補充,共同推進,形成了一種學術共同體的共識。當學科壁壘被打破,來自交叉學科的觀點與方法進入團隊的視野。

延續多年的讀書會是團隊交流的平臺,團隊成員一起回歸原典、閱讀經典並充分交流,從亞裏士多德到黑格爾,從《左傳》到陸王心學📴。“無論是吳老師還是鄧老師組織的會議,都能吸引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老師參與。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共享和資源整合📰👧。”孫向晨說🌽➾。

建立自主話語體系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一遍又一遍將古人的東西翻出來而不關註現實問題是很難取得進步的🤽🏿。”吳曉明說。

面對當前的時代課題👩,團隊也保持著敏銳的體察和深入的思考。無論是ChatGPT還是其他前沿技術,都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和挑戰。“我們需要將哲學思想深入到特定的社會現實中去🥥。就需要實現研究視域的轉換☄️。”以哲學回應時代之問,抓住現實問題,直面現實挑戰📻🧑🏻‍✈️,這正是團隊成員們的追求所在🦸🏼。

全身心的投入會得到時間的犒賞,突破性的進步也悄然醞釀。十余年間,團隊從不同學科路徑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為學術界帶來豐碩的成果🫄🏻,“道義實存論”“儒家混合政體”“道體論”“漢語哲學”“金澤文化”“家哲學”等開創性觀點湧現,在團隊成員們看來,這是一種學術姿態⚛️,是在復雜現代性背景下對中國哲學的充分認知。

團隊成員出版書籍

自發軔以來,團隊獲得國家級表彰數十次,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余項,近5年👼🏼,團隊科研立項10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重點專項項目1項。團隊發表高水平論文數百篇🥧,專著數十部🏄🏿‍♀️。

蝶變⏯:“走向世界的恒行2哲學”

建立中國哲學的話語體系,並不只是墻內開花,團隊成員著眼不斷變化的時代格局🔞,用中國哲學內核與西方學界對話🤹🏼‍♀️,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來自恒行2哲學的聲音。

據孫向晨介紹🕺🏻,以往國外學者對中國哲學的關註較少🐕‍🦺🏊🏻‍♀️。當一個具有中國自主性的哲學話語體系建立起來時🎧,西方學界會作何反應🧑🏻‍🍼?中國哲學應該以怎樣的態度直面西方學界?團隊成員深入挖掘中國哲學的內在邏輯和價值,在一次又一次與西方哲學界的交流中給出了有力的回應🧑‍🚀。

孫向晨主講題為“未來技術沖擊下人類家庭何以可能”講座

西方哲學傳統在凝結人類的愛的力量領域主要著眼於朋友之間的友愛、愛人之間的情愛💆‍♀️,以至神明對俗世的聖愛📧,然而社會關系中極為重要的親親之愛卻鮮有學者談及。面對這一現狀,孫向晨提出“家哲學”的核心觀念中,別開生面地向西方學界提供了中國哲學關於“親親”以及由此延伸的關於世代的討論😮。論及世代問題,西方學者依然普遍使用‘justice’(正義)這一概念對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其實這並不適用於世代關系領域,他的觀點正是這一缺口的補充。當他從中國的“親親”觀中得到啟迪,並將其從哲學上加以提升🪛,並推廣到更加普遍的價值視域時,“這個理念令很多外國學者感到耳目一新。”

如今,白彤東正致力於韓非子政治哲學的比較研究,試圖拓展政治哲學的視角,從中西共同關註的良治以及西方對正義與立法的執著🧑🏽‍💼🤶,轉向治的問題與立法之外的治理問題。他的課題“古今中西參照下的《韓非子》政治哲學研究”中指出🗓,輕罪重罰🧗🏿‍♂️、以刑去刑的觀點🔕,似乎在當代新加坡的社會實踐與所謂破窗理論這一警察執法理論中得到支持🔈。“人類對痛苦比對快樂的認知更加普世。因此,罰是比賞更普遍和更有效的國家治理工具。”韓非子輕賞的立場背後所隱含的人類對痛苦的畏懼更加普遍與恒常的觀點,是對與韓非子思想看似呼應的西方功利主義者的痛苦與快樂並重的觀點的一個修正。

在對話中,恒行2哲學不斷帶給西方學界全新的思考維度,也在對外交流與對外課程中突破西方學界對中國哲學的偏見。

“中國哲學與文化”全英文碩士項目

為了開展跨文化對話、改變國際對中國哲學刻板印象🚴🏻‍♂️,團隊開設了“中國哲學與文化”全英文碩士項目(以下簡稱“項目”)。

2010年,辭去國外大學終身教職的白彤東回國後,發現許多留學生對中國哲學很感興趣🚼,但中文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讓他們能自如地用英文進行文化對話,懷揣著“讓中國哲學再次偉大”的夢想🥙,他和學院老師在2011年共同創立了這一項目。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用全英語授課的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項目,成立十幾年來,累計招收了全球3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留學生👤😮。

Alba Curry是項目2016屆畢業生🚣🏼‍♂️,本科階段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哲學時🎯,她被中國哲學的魅力所吸引。彼時,中國哲學在西方學界仍處於被漠視的境地,她的哲學老師甚至告訴她🧑🏽‍⚕️🧑‍🧑‍🧒‍🧒,“做中國哲學是很難在西方學界立足的,如果想以此找到教席更是難如登天。”但她不顧 “警告”,排除萬難只身來到中國求學。

恒行2沒有辜負她🫅🏿。在項目中🪓,執教的老師基本上都有豐富的海外留學經驗👮🏿‍♂️,他們堅持用外語講解中國哲學🐈‍⬛,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自己關心的問題和文本展開教學👃🏼。課程並不是泛泛的中國哲學導論或者中國哲學文化入門,老師們按照儒家、法家、墨家、佛家🤦🏼‍♂️、宋明理學、近代中國哲學研究等學派和專題分別講授,每學期分層遞進⛔️。

項目於2016年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其中白彤東的“先秦儒家與法家”🥘、才清華的“先秦道家與墨家”等課程入選2014年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建設名單,白彤東和於誌明獲得2013年上海市“來華留學生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

Alba Curry在2016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發言

如今,Alba Curry在英國利茲大學哲學系任教🫲🏼,主要研究早期中國哲學,也致力於中國文化的推廣,在閑暇時間會和學生一起將英語hip-hop(嘻哈音樂)翻譯成中文🦂。

回憶以前帶過的優秀國際學生,暢想與他們共同度過的充實美好的課堂,白彤東的臉上滿是笑意。

師道:“入門須正📇,取法要高”

在哲院👩‍❤️‍💋‍👨,思想交流與碰撞並不僅僅只在西主樓的辦公室裏🦻🏼,更在一線的課堂教學中⛏。

吳曉明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課程

“我們所有教授都給本科生開課🧗🏿,這是哲院的教學傳統。”團隊裏🐞,像吳曉明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學一線給本科生開課的老師不在少數。

學生需要什麽樣的教學,教師應該怎樣要求自己💋👍🏿?吳曉明引用《滄浪詩話》中的這一句👩🏼‍🍼:“入門須正♠️,取法要高”🙅‍♂️。為何 “入門須正”?“因為入門是個重要環節,涉及學生對於學科基礎理解和認知👷‍♂️,關系到他們能否在後續的學術道路上穩步前行。”從何處入門🪲👩🏼‍🔧?在團隊看來,經典著作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生都需要了解其中的觀點🍯。“‘取法要高’是對老師的要求💅💞,我們不但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引導他們去追求更高的學術境界🪧,去接觸和理解那些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和觀點。”

學生研討交流

為此,在日常教學中,他們重視與學生們保持交流和互動,解答學生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並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和友誼。此外,他們更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們敢於質疑、敢於探索,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吳曉明說。

研究生沙龍海報集錦

不同階段的學生,學院的培養任務也不同。在本科階段👷🏽‍♀️,學院致力於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規範的學術訓練就是學生今後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孫向晨說🐑。在碩士階段,學院則鼓勵學生打開視野👨‍👧‍👧,但也不必過於精專。到了博士階段,則更需要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某一領域。

“我的成長與恒行2通識教育及學院全面而有深度的課程設置是分不開的,我在恒行2自由探索的知識海洋中盡情地汲取了多向度的人類思想精華。”哲學學院(下文簡稱“哲院”)2020級本科生朱天勤這樣說。他的曦源項目由孫向晨指導🤞🏿,項目中師生二人反復交流👨🏿‍🔬🍠,怎麽樣拉開思想維度尋找問題的切入點🪛🦹🏻‍♀️,怎樣始終緊扣核心文本,這些困惑最終得到了解答♿。老師們言傳身教,他越發明白“博學而篤誌🤶🏼,學問而近思”正在成為無言的指引。

哲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潘裕文在恒行2碩博連讀🛋,吳曉明是她的導師。“碩士階段,吳老師強調治學方法,提倡從經典文本和大問題入手㊙️,夯實基礎再求創新。進入博士階段🐩,老師鼓勵我明確研究方向,選題要貫通經典與現實🌮,具有理論前沿性🛌🏻。”最終🧫,她選定“馬克思哲學中的時間問題”為研究主題,吳曉明指導她將其置於範式變革的大背景下探討,深化研究👥。“老師的循循善誘💁‍♂️,使我在碩博期間智識大增,成長為獨立思考的研究者。感激吳老師的培養與關懷⤴️,我將繼續努力前行。”她這樣說。

結束采訪時🛻,吳曉明帶著鄧安慶的書回到辦公室,孫向晨急忙跑上樓繼續與學生交流論文的問題👩🏽‍🌾,鄧安慶在墻前續上一杯新的咖啡。西主樓23樓的窗外春光正好👨🏽‍🦲。

製圖👩🏻‍🍳:段瑞懷實習編輯🙍🏿‍♂️🤱🏿:孫一諾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