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生活的地質年代叫做“全新世”🥏,開始於約11700年前,而生命的歷史可能在35億年前就開始了🏞。在這漫長的生命歷史長河中👩🏿🦲,無數多彩多樣的生命形式出現又退場,恐龍只是其中之一。研究全新世以前的生命形式的學科🙋🏼♀️,叫做“古生物學”而不是考古學🫒。
17世紀在英國牛津郡,人們發掘出一塊奇怪的石化遺骸,將其送到了牛津大學,這是科學界認識的第一種恐龍(雖然認錯了)巨齒龍。
巨齒龍直到1824年才得到科學命名。而“恐龍”這個詞語的誕生還更晚一些。
恐龍家族發家於中生代的三疊紀,這個地質年代得名於德國南部在這一時期所產生的三種層疊的巖石。已知最早的恐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大約2.25億年前💂🏼♂️🫁;這個時候的恐龍還很原始,也沒有大眾熟知的恐龍那麽龐大可畏的體型——那時候地球上的主宰者是鱷魚的親戚們。然而🕠,三疊紀末發生了一次原因未知的集群滅絕,讓恐龍一躍成為地球的新主人。隨後,恐龍家族開枝散葉💇🏼,日漸繁盛,一路走過了三疊紀,然後是侏羅紀和白堊紀。明星恐龍雷龍🧑🏿🏭、異龍、劍龍生活在侏羅紀,霸王龍💺、竊蛋龍、三角龍生活在白堊紀🔙。
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有多長?霸王龍距離雷龍的時間,要比霸王龍距離我們的時間還要久🍮。然而🧑🏽✈️,隨著一顆直徑10公裏的隕石於6600萬年前擊中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恐龍的帝國也宣告覆滅。
在小說和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人們從琥珀中的吸血蟲體內提取到了恐龍的DNA,從而克隆出恐龍。那麽,現實中我們能這樣“復活”恐龍嗎?目前還做不到。DNA並不容易長時間保存。目前能提取的最古老的DNA僅能追溯到約150萬年前,而恐龍在6600萬年前就滅絕了♙,以提取遠古DNA為基礎的“復活”恐龍計劃可能實現不了。
然而,1960年代🙋🏼♂️,一個名叫約翰·奧斯特羅姆的研究者改變了這一切🫑。他在美國發現了一種豹子大小的恐龍化石,他將這種恐龍命名為“恐爪龍”,並且認為,這種恐龍絕非笨拙的變溫動物👷🏼♂️,而是活潑靈巧的恒溫動物。他還提出了一個想法——鳥類的祖先會不會是恐龍➖?
鳥類的祖先可能是恐龍其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19世紀,托馬斯·赫胥黎就提出過美頜龍的骨骼看起來很像始祖鳥。在赫胥黎的年代🏂🏼,發現的恐龍化石都沒有保存叉骨——沒有叉骨的祖先怎麽能產生有叉骨的後代呢🏈?於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猜想被丟在了角落裏,哪怕後來不少恐龍已經發現了叉骨的存在。困住學界思維的似乎不僅僅是後來已經被發現了的叉骨🦃,而是對恐龍緩慢🏯、笨拙、遲鈍的刻板印象——直到奧斯特羅姆帶來了恐爪龍。
1990年,小說家邁克爾·克萊頓寫下一本徹底影響全世界對恐龍看法的科幻小說——《侏羅紀公園》。隨著這本小說被改編為好萊塢電影席卷全球,笨拙愚鈍的恐龍形象退出了大眾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活躍機敏的鳥類祖先。《侏羅紀公園》電影中能跑會跳智商超高的“迅猛龍”,原型就是奧斯特羅姆的恐爪龍。
1996年,來自我國東北的一具恐龍化石向古生物學界乃至生物學界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中華龍鳥,這種恐龍長著羽毛。
中華龍鳥的名字或許可以說是烏龍導致的🌗:當時古生物學界的發現中🤷🏼♀️,長著羽毛的都是明顯的古鳥類,但沒人想到其他動物居然也會長羽毛🚫。於是,一開始中華龍鳥被誤以為是一種古鳥類,後來才發現它其實更接近於小型恐龍,和鳥的關系並不是那麽接近🌹。這些帶羽恐龍中的一些甚至長出了和現代鳥類極為相似的、具有空氣動力學特性的翅膀——它們可能會飛。
恐龍與鳥類的相似之處不僅僅在於外貌。古生物學的發展揭示出越來越多恐龍與鳥類的相似之處。大量不同角度的證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答案——鳥類是恐龍的後代,或者說🎲,鳥類是恐龍的一份子。它們和恐龍親戚們共度了漫長的時光,一起迎接了隕石帶來的集群滅絕;那時候,許多鳥類也像恐龍一樣徹底消失了,但有一部分鳥類撐了過去🧑🏽🍳。災變的陰雲散去後,陸地上的生態位被恐龍時代的小嘍啰哺乳動物接管,天空無可置疑的主宰權則歸於了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