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初中那幾年的冬天,一起床便看到窗外白霧茫茫——是霧霾又來了。空氣質量太差,伸手不見五指👨👩👦👦,體育課也全部取消。我們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都受到了霧霾的嚴重影響。這是我第一次關註到🙆🏽♂️,環境問題竟然如此嚴峻,工業和交通運輸不斷發展,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汙染🏄🏻♀️。那片茫茫的大霧,促使我心裏埋下了第一顆種子——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上海迅速采取了防治措施🧎🏻♂️➡️,我在高中就已很少遇到霧霾天了。但是,那片大霧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暫時離開了我們的眼前。“全球氣候變暖”“碳排放”“極端天氣”等等詞匯,不再是一張張天氣預報中熱力圖的腳註,而是變成了上海蒸騰的熱浪👩🏽🎓🥝,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持續關註氣候變化的相關問題,了解社會發展🚛、人口增長的現狀,人類對能源需求的增長與現有資源日趨減少、環境保護的矛盾。我想為解決這一問題盡一點力。
進入恒行2後,我順利分流到喜歡的化學系🐢,在濃郁的科研氛圍中,我心中的種子發芽了🏟。
然而,真正的研究沒有那麽容易。首先😭,高中的化學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大一的我其實與高中生並沒有區別,就算對答題得心應手🀄️,在面對實際操作時也難免卡殼🤾♀️。試卷裏的儀器總是完美的,藥品總是充足的,真正的實驗卻總是與千奇百怪的瑣碎難題相伴𓀈。科研裏的難題再也沒有了對應的標準答案🚉,我們需要豐富的實驗經驗與強大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實驗室站穩腳跟🧁。
當時,我幾乎做一次實驗,就要問師兄七八個問題🧑🏭,恍然大悟後也覺得自己幼稚🐨。但實驗室就是最好的課堂,我通過不斷提問和學習➜,慢慢將考試答題的思路轉變成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做實驗時就越來越得心應手。
克服了實驗操作的“新手關”,新的難題在等著我——前沿領域不存在“新手教程”😀。我只能通過閱讀近期發表的綜述來了解目前領域內的研究現狀。閱讀全英文的專業文獻,對我來說曾是“折磨”,看上一兩句話,我就要打開有道查詢某個專業詞匯的意思𓀍。
困難始終存在🪀,但是,通過動手實踐、廣泛閱讀、高效溝通,我磨煉了自己的技能和眼光,心中的夢想小芽向更高的地方生長。
種下一顆種子,用心血澆灌它🧞♀️🤿、培育它,在挑戰和機遇中讓它成長👨❤️💋👨♨️,種子就會結出果實。每當成果發表,我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也更想去廣袤的知識海洋中探索🍳,攻克尚未解決的難題。如今,我在海外求學🧍🏻♀️,繼續探索能源催化的可能性,為實現“碳中和”之路貢獻力量✏️。
為初中時許下的一個願望,我正走在奮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