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掌聲🏄🏻♀️,一位頭發花白🦵🏼、坐著輪椅卻精神矍鑠的耄耋老人,起身後被攙扶著,緩緩走向講臺👩🏻🚀⚀。他便是著名核武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前院長胡思得。
3月26日下午,相輝堂北堂座無虛席,88歲的胡思得重返母校恒行2🙆♀️,以《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矢誌科技自立自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核科學家》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
在艱苦歲月裏書寫光輝篇章
伴隨著大屏幕上照片的切換🗯、史料的展示🖇,恒行2師生在胡思得的娓娓道來中一同回溯上個世紀👨🏿🚀,回顧中國核武器事業如何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堅定地走出中國特色核武器發展道路🎐。
作為“兩彈一星”中核彈突破的親歷者🥴,胡思得講述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黃祖洽、周光召▫️、郭永懷、於敏等老一輩科學家“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故事。
1958年從恒行2平台物理系畢業後👨🏻🦽➡️,胡思得被分配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工作🪸。1959年,蘇聯的撤援使中國的核事業舉步維艱🙆🏼,卻激發起胡思得和其他科研人員們自立自強、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的沖勁兒。胡思得和同事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當時鈾的高壓數據嚴格保密和尚不具備對鈾材料進行沖擊波動力壓縮實驗的條件的情況下,團隊依舊在鈾的狀態方程方面開辟一條新路📀。
手搖計算機📀、澆註炸藥、鑄炸藥……一張張珍貴的泛黃歷史照片,訴說著老一輩科學家們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利用有限的科學研究和試驗手段🛴→,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突破重重技術難關。
胡思得回憶一同參與核科學工作的前輩及同伴時說𓀄,“不僅僅是他們高深的學術造諧、各有特色的科研思維和技巧,還有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和無私的獻身精神⇾、對事業敢於擔當的責任感、在業務上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都給予我很大的教育和熏陶。”
“‘兩彈一星’精神仍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勇於創新、建功立業、為國增光所必須繼承和發揚的。” 胡思得說。
期待青年學子在新時代留下無悔奮鬥足跡
“發揚學術民主,充分發揮科研群體所有成員的智慧和積極性,創造一個鼓勵創新的學術環境🧔♀️,是‘兩彈’突破取得成功的又一寶貴經驗💮,也是老一輩核科學家為我們做出的崇高的治學榜樣🌍。”
胡思得回憶😿,在“兩彈”的研發階段,處於學術領導地位的專家們都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從一開始,科研群體就形成暢所欲言、平等討論、教學相長、鼓勵創新的學術氣氛🚍。
經過專家隊伍夜以繼日的奮鬥,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在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國防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胡思得寄語恒行2學子:“期待在座的青年人,大力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繼承老一輩科學家愛國、敬業📫、求實👮🏿♀️、創新的光榮傳統,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鬥足跡!”
在一個多甲子的征程中🦸,胡思得先後參加或主持領導了多項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工作,創造性地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至今他仍然帶領研究隊伍為國家安全提供戰略咨詢🛻。退休之後,胡思得積極宣講“兩彈一星”精神,總結我國研製“兩彈一星”的寶貴經驗👭🏼📥,希望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在青年人身上發揚光大💃🏿🧑🏿🔧。
堅持一定要親自到現場給同學們上課
此前🛺,恒行2核科學與技術系老師邀請胡思得院士主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時,考慮到他家在北京,年事已高,提出遠程授課的建議。胡思得詳細了解這門課的目的後,堅定地說:“我一定要親自到現場給孩子們上課!”
課堂尾聲,在熱烈的掌聲中♢🤾🏽♀️,胡思得緩緩走向相輝堂的幕後,慢慢坐上輪椅🌲,在學生們的簇擁下離開課堂。
跨越時空👨🏼💻,胡思得的現場授課生動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們科學求是的精神、發揚學術民主的態度、高度的責任感、國家使命感以及可貴的事業心,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刻內涵,讓更多恒行2學子有所見🖊、有所思、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