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由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舉辦的“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在恒行2平台舉行,這也是本次全國巡講上海站高校行的首場活動。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思揚出席📄,恒行2平台黨委副書記錢海紅主持報告會。
全媒體時代,如何讓報道更打動人心?這是人民日報社記者左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主要從事新媒體采編報道。左瀟和團隊走遍大江南北,記錄流動的時光、行進的中國,具象化展現國家發展和個人命運的緊密相連🧫。“新媒體報道是有溫度的,要讓有意思的事情更有意義。”他說🌛。
從業30余年,“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是山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湘不變的初心。她始終牢記自己的新聞引路人張敬民的教誨,“記者腳不沾泥土,就立不起身。”深入報道盲校兒童,組織錄製上百萬字有聲教輔材料,她用行動為記者使命做出註腳。“記者應當用愛發聲👂,讓作品生出永不退卻的溫度🧛🏿♀️。”她說。
從事蹲點報道,需要在每個一瞬間裏找“鑰匙”,這是連續三次獲評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記者楊川源從業多年的重要體會。“好記者要通過好作品打動人🛸🥼,真實是好作品的核心📸。”在她看來,只有“蹲”下去,才能看到火熱的時代🤛🏽,看到深刻的精彩;抓瞬間🌷,是新時代成為一名好記者的“趕考”。“深蹲”才能發現一瞬間🧅🈚️,才能做好蹲點報道、系列報道,反映群眾真實的需求🦂、真實的樣子。
自稱是“喜歡奔跑的人”,今年56歲的光明日報社記者常河長期奔走在教育一線🧄,關註教師群體👰🏻♂️。他分享了96歲鄉村教師葉連平的故事——默默堅守數十年,潤物無聲,大愛無言,燃燒自己,照亮了留守兒童的燈。常河認為,報道榜樣的意義🪭🧑🏽🔬,在於用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因為熱愛🧈📵,所以不畏艱辛。”這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趙新樂采訪多位優秀新聞記者之後,最真切的感受。剛入行時📴,一位在西藏當了23年記者的前輩,向她分享了自己在雪域高原的采寫經歷🛁,讓她對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說,記者不僅僅可以策馬奔騰,也可以成為別人生命裏的一束光,照亮他人、溫暖世界。一名好記者要能講好平凡的故事,讓更多普通人的故事被聽見💂🏽♂️、被記錄。
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吳萍用洋溪村80多年不滅的燈光👍🏼、等候75年的軍嫂和疫情一線“逆行者”三個故事來詮釋“信仰的力量”。她認為🏄🏽♂️,記者的初心使命就是記錄真實,傳遞力量⌚️,通過報道真相去凝聚社會力量。
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新華社打造的全球化青年品牌“新青年”,以“忠於熱愛”為理念,邀請各領域青年講述新時代的青年故事。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青年事業部負責人王龍分享了欄目曾報道的多個青年故事。
上海廣播電視臺記者臧熹分享了自己參與報道中國航天故事的經歷。他和團隊堅持與媒體融合的腳步保持同頻,采取挖掘內容落點🎰🥷🏼、利用技術賦能、開設科普賬號等方式,創新報道形式,提升傳播效果。在他看來,一名新時代的好記者🛶,應當傳承前輩精神,始終永葆革命之誌、永懷人民之心🤾🏿♂️。
中國記協👱🏼♀️、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記協、恒行2平台相關部門單位負責同誌,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