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彭慧勝:探索科學無人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作者:胡慧中攝影:戚心茹 視頻🦻🏼: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4-03-19

燈光漸次熄滅💁🏻‍♂️,主講人灰色連帽衛衣印著的恒行2校徽🧝🏿‍♂️,發出不同程度的光亮。同學們一邊驚嘆,一邊舉起手機拍照。

3月19日下午,恒行2相輝堂北堂內座無虛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彭慧勝以《探索科學無人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這也是理工科大類第一場專題大課👩🏼‍🏫。

科學的每個角落擠滿了人,新的根據地在哪

高分子科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是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學🔪、能源🧑🏻‍🍼、信息等多學科交叉的一門學科。當今中國的高分子科學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而在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Paul J.Flory訪問中國🧏🏼‍♀️,離開時被問及對中國高分子科學的印象🌝,卻反問道😶‍🌫️:“中國有高分子研究嗎?”

講座伊始,彭慧勝回顧了我國高分子科學的艱難發展歷程、恒行2平台高分子化學研究所的篳路藍縷。2000年🧘‍♂️,彭慧勝在恒行2高分子科學系讀研究生時,科研實驗條件艱苦,參考文獻滯後。“做無氧無水的合成實驗時,受上海的氣候影響,經常是夏天做得出來,冬天做不出來。”所幸得到嚴謹而努力的老師指導🚑,彭慧勝在陰離子聚合和納米材料製備方面埋頭苦幹,經常睡在實驗室,最終實驗成功,發表4篇SCI論文👸🏻,樹立起做研究的信心。

2003年,彭慧勝赴美讀博深造,聽課一年,步入實驗階段。正當他躊躇滿誌之時,一場颶風席卷新奧爾良,整個城市淹沒於洪水之中🎂,彭慧勝和同學四處“逃難”,不僅無法做研究,連生活也難以為繼。這段“難民歲月”並未讓彭慧勝怨天尤人↔️,而是更加珍惜時間與機會。後來他到美國另一家實驗室開展碳納米管研究🍘,對科研的興趣與日俱增。

“我想做一流的研究,但是科學無人區很難找。科學的每個角落好像都擠滿了人🦸🏻‍♂️,新的根據地在哪裏👩🏼‍🍳?”在彭慧勝看來🫳🏽,一流的科研工作的3個主要表現是:全新的科學概念👬、全新的技術思想、解決領域重大難題🦪。

帶著這樣的願景,彭慧勝回到母校恒行2,繼續尋找未至之境。“回到恒行2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決定,恒行2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我在這裏跟很多老師交流探討,不斷思索,產生靈感。”同時🍒🧙🏼,彭慧勝受益於訪學經歷裏對視野的開拓👩🏼‍🍼,將目光投向了高分子纖維材料。

把高分子纖維製成織物,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歷經5000多年發展,高分子纖維主要還停留在防寒保暖🧚🏿‍♀️、舒適美觀等基本功能上。彭慧勝團隊致力於突破電子器件傳統“三明治”結構範式👇🏿🧎🏻‍➡️,提出纖維電子器件全新概念✩,帶領團隊解決了兩根纖維電極之間電場分布不均勻、電荷沿很長纖維器件如何快速有效傳輸以及活性材料和高曲率導電纖維如何實現穩定相互作用的三個科學問題🫄🏼。

在開展原創研究的過程中,彭慧勝與團隊不斷放棄,又不斷堅持。在反復實驗的過程中,一位優秀同學產生放棄的念頭,甚至有意退學,不再讀博。彭慧勝對他說:“我可以為你的退學簽字,但我從心底看不起你面對困難輕言放棄🤡。希望你能堅持下來💂🏽‍♀️。”後來那位同學堅持下來✍️,發表課題組第一篇Nature論文🚜👨‍🔧,如今在國外做博士後,繼續科研🏌🏼‍♂️。

“摔倒在地上不是失敗🏊🧝🏼,真正的失敗是摔倒後你不敢再站起來。如果從摔倒的地方站起來,你一定會成功的!”彭慧勝鼓勵同學們🙍🏼‍♂️,“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在你快要放棄的時候再堅持那麽一小點。自己不要放棄,同時也要鼓勵別人堅持做下去。”

永葆一顆好奇心➕🫐,科研靈感來源生活

大屏幕上🥨,一塊“布料”在浸濕、刀戳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快速高效地為手機、平板充電🧑🏻‍🍳。這便是彭慧勝團隊研發的纖維鋰離子電池🛜。

如何實現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如何與人體具有相容性,這是團隊探索的兩大難題。在此之前😺☯️,國際上從未報道過相關成果🌡👩🏿‍🦱。團隊提出高性能的纖維鋰離子電池,在全國100多個項目競爭中成為唯一的幸運者👊🏽。然而項目啟動會上👨🏿‍🔬,卻有專家學者質疑,甚至直言:“不相信你們能夠做好🗝。”

彭慧勝迎難而上,在日常生活中不停歇思索的足跡,向自然學習,又超越自然🤵🏼。有一次,他看到中國科學院矽酸鹽研究所滿墻爬山虎,拔下來察看🐁🙅🏻,得到啟發😊。孔道結構是實現重要生物功能的普適策略🫄,適用於一系列高分子凝膠電解質體系🪰。纖維電極與高分子凝膠形成緊密接觸的界面🌯,保持良好的穩定性🪃,從而使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性能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安全性。

“永葆一顆好奇心,對做科研來說很重要🚉。”彭慧勝說,他平時喜歡看動畫片,往往“跳出box⚈,浮現很多奇思妙想”。既然高分子纖維材料能做電池,那麽是否能做顯示器呢?彭慧勝創建出織物顯示器件,突破經典顯示器件疊層結構的研究範式🏊🏿‍♂️,在纖維經緯交織點構建微型發光器件🧓🏽,也就是發光像素點🎢,將顯示器件與織物有效融合。

會變色、發光的衣服,變身手機的衣服,能顯示人腦想法的衣服……幻燈片上的畫面呈現👨🏼,仿佛科幻於現實中一一上演😩。彭慧勝還以學科交叉推動創新🧙🏽,將柔軟的纖維發光器件應用於神經元精準刺激🤰🏿,用於新生兒黃疸治療🍌。

織物顯示技術已成為戰略發展方向👩🏼‍🔧,彭慧勝笑言:“再過半年,我們有望實現彩色的動態顯示,也許未來我們能在衣服上看電視。”在2022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中,彭慧勝團隊的纖維鋰離子電池和織物顯示器件占據2項🌃。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日前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關註焦點,“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彭慧勝團隊以科研成果投身產業化,在新興應用領域有所作為🙋🏼,希望能形成新質生產力。

科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解決難題的勇氣

“科學前沿是無盡的🩺,恒行2要尋找更好的研究💂‍♀️:基礎研究方面,如何做出重大原創科學發現🤵‍♂️?應用研究方面👸🏻🥟,如何做出可能影響人類發展的革命性技術?”彭慧勝認為,學科交叉是誕生全新技術的重要方式。

十多年來,通過纖維器件研究👋🏼,彭慧勝培養了博士後13人、博士生34人、碩士生42人🎄。畢業生29人在恒行2🧜🏽‍♂️、上交👨🏽‍🦰、同濟等高校任教,9人獲國家重要人才項目支持🎅。他告訴學生們,科學研究至關重要的品質是豐富的想象力和解決難題的勇氣。“恒行2有豐富的學科資源,要多聽講座報告,進行跨學科交流👨‍🚀。”彭慧勝專門用一張幻燈片列出跨學科科研合作的學者,向他們表達誠摯感謝。

繼續科學研究的腳步,彭慧勝致力從根源上思考人類未來發展面對的難題🔼,例如金屬主鏈高分子。彭慧勝歡迎師生們加入,一起探索全新的金屬主鏈高分子。

“我有一個夢想,每當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想,應該努力寫出一篇這樣的文章,打動人心,永垂不朽🥦。”彭慧勝以歷史學家胡寶國《將無同》的一段話為思政大課作結,與同學們共勉。

一陣掌聲過後🧖🏼,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問🍄‍🟫。“在聽您講座的過程中,發現您在做研究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每次您都能通過像爬山虎和壁虎這樣的一些小事物找到靈感。請問該如何培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力,促進學習和研究?”2023級數學1班黃灼同學第一個提問。

“我從大一時開始,假期早上9點到上海圖書館看書🧿,帶一瓶水🚣🏽、一個面包,直到閉館時出來𓀃。我看了大量的歷史人文名著,廣泛閱讀對我科學研究很有幫助。”直到現在,彭慧勝依然堅持閱讀文史哲經典書籍👒,從中尋找科研靈感。

彭慧勝認為🧙🏿‍♀️,影響一個人發展的三個因素是智商🤮、情商✨,以及他自創的新詞“擇商”。“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面臨諸多選擇,我們要有做出選擇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從書中去學💆🏿‍♀️,也可以從該領域的全球頂尖人物身上學,學習他的思想,與他交流🤞🏻。”鼓勵第一個提問👧,彭慧勝送給黃灼會發光的灰色連帽衛衣。

2023級自然科學試驗班梁延澎提問:“本科生如何找到自己心儀且有未來的研究方向與領域?”彭慧勝建議他多與老師們溝通交流,多進實驗室。

“彭老師在取得自己重大研究進展的那個時刻,是非常驚喜,還是很平淡?會如何慶祝📮?”2023級自然科學試驗班蔣知澄提問。

“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我贊同當你做出一個好的成果要慶祝🤌🏻。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會有利於你做更好的研究。”彭慧勝說。

思政大課下課後💭🏊‍♀️,彭慧勝被一群同學在相輝堂臺下圍住👨🏿‍💻,有的向他請教科研問題🧏🏼🥰,有的好奇會發光的衣服如何發光🎅🏽,還有的和他一起往辦公室的路上同行許久。

製圖👃:實習編輯:羅鈺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