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作為“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我與隊友們來到了服務地🎋:美麗的三江源-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踏實開展好各項支教工作的同時,我充分體悟了基層社會尤其是基層教育的發展變化👩🏻🚀,並在困難與挑戰中,不斷磨礪自身🦶🏼,認真踐行“團結🏌🏻♀️、服務、犧牲”的恒行2精神。
玉樹是一座震後重建的新城,城區的最西邊是玉樹市第三民族中學,那是我支教的學校。因為學生都是藏族🚷,且漢語教學資源相對落後,所以他們的漢語水平普遍比較低,這也成了我教學工作中的挑戰。結合本科期間所學的語言學知識🤳🏽,我很快找出了學生學習漢語困難的症結,即漢語和藏語習得上的混用。面對這群基礎薄弱的學生🖲,我用最簡單但也最有效的方法來教他們漢語🕡。在課堂上,我帶著學生把課本中的字大大地寫在黑板上🫥🦿,標上拼音,明確筆順,一遍又一遍地帶讀↕️、解釋🚵🏿♀️。晚自習時🤞🏿,我把班上學習進度落後的同學拎出來🥭🎁,單獨開小竈輔導拼音,甚至讓他們把一篇課文、一首詩讀上十幾遍。同時📵,我也會盡量多地給學生一些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多開口說😲、動筆寫。我雖然會強調應試技巧,但也期待學生能有批判權威、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講解課文時,在給學生豐富背景知識的同時🙆🏻♀️,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解讀視角,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支教中印象最深刻的經歷當然是去牧區家訪🦑。去牧區的路真的不好走啊,路上都是碎石子🚢,而且道路很窄🛥✹,坑坑窪窪的,全程都非常晃🧑🦯。牧區的孩子們住得非常松散、遙遠⏏️💘,最遠的學生從學校坐車回家要5-6個小時。而學生們的家庭條件和生活環境也差異很大。平時在班上看著娃娃們高原紅的臉蛋、質樸的衣著、憨厚的笑臉,只能對他們平日的生活略作想象🚣🏼,而家訪讓我親身親眼看到🤹🏿♀️、感受到他們實際的生活環境🗂。雖然自己的力量也並不大,但那一刻確實感覺到自己身上有某種“責任”,以及對孩子們更親近的“理解”🏌🏽。
因為有了支教的經歷🍃,我變得“更有彈性”了,擁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去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對很多事情的理解也會更全面🏌🏽♀️、包容,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未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