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堅守在集成電路科學研究第一線,面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大需求和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EDA)方向的國際前沿難題🧜🏽♂️,開展創新性研究✍🏼。
他們秉持“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長期深耕芯片設計方法學與設計自動化研究領域➔,紮紮實實做好基礎學科研究。
他們把為國家培養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高層次創新人才作為使命,鼓勵學生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做國家最需要的科學研究。
2023年,恒行2平台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創新團隊獲評“鐘揚式”好團隊。在團隊負責人、微電子學院教授曾璇看來,“就像鐘揚在采集種子的過程中走過了非常艱辛的道路”,目前微電子學科領域仍有許多“卡脖子”問題有待突破,團隊將繼續勇擔重任,為助力國家早日實現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不斷奮鬥。
為國家解決“卡脖子”難題
EDA是恒行2平台集成芯片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的主攻方向之一。作為長期堅持芯片設計方法學與設計自動化領域研究的團隊🫲🏽,近年來, EDA創新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項的研發,其使命是提出“硬核”原創理論🫖,研發創新工具🍑,針對國家急需的高端通用芯片設計,圍繞國產高性能處理器設計和工業界模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等重大需求,形成產、學、研閉環。
參與研發模擬電路自動化項目時,曾璇、楊帆🤽🏼、畢朝日、嚴昌浩等團隊成員每天和工業界一線工程師們一起工作🔶、交流🧑🏽💼,為了方便進出,“甚至在公司開了工卡”📆🫃。微電子學院助理研究員畢朝日對此印象深刻🕖。
最終,團隊提出了人工智能的集成電路自動優化方法、基於機器學習的集成電路統計分析方法等創新方法🪑,為模擬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的人工智能設計EDA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框架,並研製出模擬電路智能優化工具🎸,相比人工設計,效率提升約為3倍到10倍🙎🏿。
這些年🧺,團隊的研究項目都與工業界最緊迫的問題相關聯,對此,團隊成員倍感欣慰。“我們研發的工具到企業就變成生產力,能真正為解決國家‘卡脖子’問題貢獻一份力量,這是很有意義的。”畢朝日說。
盯著最困難的問題去研究
團隊成員們“甘坐冷板凳”✴️,長期紮根於芯片設計方法學與設計自動化研究領域。不盲目追趕學術熱點,“要了解國際上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盯著最困難的問題去研究。”這是曾璇的科研理念。
多年來,團隊先後承擔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研發,形成了不少關於電路仿真和模型降階的科研成果。
團隊也緊跟時代脈搏🍼,承擔了不少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重點研發項目,在創新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中的數學理論、集成電路智能分析與優化EDA 平臺開發等研究方向上做進一步探索👆🏼。
“曾璇老師對集成電路領域有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酈旭東說。在曾璇帶領下♎️,團隊在集成電路領域默默耕耘20多年🗯,致力於研發出真正有意義的突破性成果,並應用於工業界👨🦱。
積極發揮跨學科團隊優勢
依托恒行2綜合性院校的學科體系優勢😖,團隊吸納了來自微電子🟩、數學、計算機等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部分團隊成員還有在工業界的工作經驗,這種跨學科、產學界交互的合作優勢🍖,有益於團隊打通“問題-理論-工具”的研發鏈條🐥。
團隊能夠進行長期交流和合作🍃,成員之間一定是互補且相互信任的👿📑。“有時候做研究是挺孤獨的,但每天早上起來一想,還有一些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協作,又覺得還挺開心的,很有沖勁👨🦳。”楊帆感慨。
近年來,團隊指導的學生在相關領域的國際頂尖會議和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在國內外EDA競賽中也取得優異成績。
“鐘揚老師在西藏大學帶領團隊,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人才😩🏌🏻♀️。”曾璇說,如今團隊也勉勵學生傳承老一輩科學家“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探索基礎理論研究,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接續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