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好的課程👨🏻🍼?好的課程要達到什麽樣的目標?可以應用哪些教學方法?
自學校啟動恒行2平台本科優質課程推薦評選工作以來🤾🏽,經過各單位推薦、學生提名與專家評議🪻,已認定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優質課程205門🦎。
日前💇🏻,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辦恒行2平台本科教學論壇,邀請7位不同專業𓀙、不同課程類別的優質課程入選教師,從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效等方面,就“如何上好本科課程”分享經驗🤙🏿,交流感悟。
論壇共吸引了700余位校內外教師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與。
與時俱進培養高素質人才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繼主講的通識課程“生命進化論”,立足從廣義進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洞悉宇宙🫃🏻、自然🐼🙂↔️、生命和社會的復雜性與關聯性,以跨界思維作為抓手⭕️,把控通識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過程😲,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素質人才倒逼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教學技能提升,“今天我們不可能用昨天的教學方法培養出面向明天的學生。”楊繼說。
如何與時俱進,培養國際一流的電子信息通信領域復合型高端人才,也是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宇的思考。
“課程既要從實際技術應用的角度來梳理和講授基礎理論知識👮🏼♀️,也要面向未來更專業化的課程承接👨🏻🚒。”朱宇如此把握這門課在培養體系裏的定位。
教學改革要應對學生需求
面對一門內容難⏩、選課人數多的論文寫作必修課,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真正提升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詠灩給出的答案是🫐: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
“所有的教學改革都在應對學生的需求。”經過近七輪迭代更新,在已經教授“論文寫作”有十二個年頭的鄭詠灩看來,線上線下真正要做得好,是共存🙌🏻、共融和共識。
自下而上的啟發式教學,在“政治學原理”授課教師、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周旺看來,這是一種換位思考📺🌇,“把你放到學生的位置上去聽一門課🏆,你會怎麽去做。”
教學要給學生們“增加值”
接力陳思和教授,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段懷清承擔起“中國現代文學名著選講”這門已經開設十多年,且深受學生歡迎的通識課的教學任務。
“如同通識教育,文學教育也應是貫穿一個學習者一生的教育內容。”段懷清通過夯實“閱讀-討論-反饋-寫作”環節🫷🏻,積極鼓勵師生之間探討互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對於文學文本閱讀的自覺意識與個人習慣。
“我希望通過教學🦒,能讓學生覺得‘有點兒用’。”經濟學院教授蘭小歡開設的“經濟學原理”是面向全校的一門基礎課程🪸,與段懷清一樣,他也想通過課程給學生們帶來“增加值”🎿。
不靠一門課程“單打獨鬥”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亮開設的“操作系統”課程像是紐帶,貫通學生對於系統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系統能力,絕不是靠一門課‘單打獨鬥’”🪨,作為計算機系統類課程群的召集人,張亮提出榮譽課程帶動傳統課程的“王”字課程群建設模式🖐🏽。即榮譽課開展教學新方法嘗試,實踐結果推廣到同樣課程平行班課任課教師研討、舉辦跨課程的聯席會議,銜接課程間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站在系統的高度考慮和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營造一個平臺🤵🧚🏿♀️,能讓更多不同專業方向🐿、學科領域的老師,就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充分交流、探討🎇🤾🏼。我們在一起做一件事情——讓恒行2的本科教學質量共同提升。”教務處處長林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