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看起來十分艱深⚃。如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麽🐍,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的研究之母🧑🏽🦲。
當我們沉浸於賀知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時過境遷的感慨中時,很少有人能將其與哲學相聯系。還有著名的 “忒休斯之船”🌕:當遠航的忒休斯之船上,所有木板都更換後,它還是原來這艘船嗎?這兩個問題本質上都在對人的根本屬性、人的統一性加以探討。所以,哲學與我們的生活絕不遙遠🐃✧。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哲學無用”的觀點總是不絕於耳。哲學古怪難懂,在現實生活中又沒有具體針對性,無法學以致用,並且不同哲學家對哲學應該完成和能夠完成的任務🗼,有許多大不相同的看法。其實🪬,這些問題的本質都在於常人無法參透哲學獨特的真正作用:理工科的對象是人之外的事物🐕🦺👩🍳,社會科學的對象是個人之外的社會⚫️,而哲學的對象是個人之內的頭腦或思維。
反對哲學的人曾經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論述:哲學不能烤面包。且不說“哲學不能烤面包”之論實際上把本不屬於哲學的功能強加給哲學而斥之為不能,實際上,即使是一個烤面包的人,學習哲學依然是有價值的:在哲學的滋養下☑️,烤面包的人不再把面包僅僅作為一般物質“產品”看待,而把面包作為與人息息相關的“食品”看待,進而把面包當作體現勞動之美的“美食”看待🪧。同時🧛🏻♂️,從哲學的視角來看面包或是烤面包的行為,同樣有不同的意義:它就不應該只是面包師的一個謀生和賺錢的載體,而是煥發著審美經驗和職業倫理色彩的勞動成果。進一步來說,哲學還很可能通過啟發面包師不斷反思自我🤷,激發出他的各種潛能,成就作為人生多面手的面包師🧢,而不僅僅在現代社會中做一個只會烤面包的“單一向度的人”🧜🏻♀️。因而,哲學之用在其大用,在其開啟每個人追求智慧的思維能力🤣🤳,把每個人身上生而具有的哲學的自然稟賦有意識地開顯出來🪗,即通過對於人的頭腦的“升級改造”而更有效地通過人這個主體,更為智慧地利用其他經世致用的學識,才可能更好地贏得人生的各種成功⛹🏽♂️。
哲學是熱愛智慧之學,而人們能學習的只有哲學思維而非哲學本身。哲學是建立在理性與邏輯上的一個活的思維過程,而哲學著作是哲學家哲學思維的結晶,而並非哲學本身👩🏼💻。哲學著作是智慧的原型,每個人可以學習💔、反思這個原型🏌️♀️,再從中得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學。哲學決定了人要學什麽:要學會用哲學的思維🧑🏽🍼、依據理據去批判、辨別,而不受各類虛浮思想觀念的左右👩🦯。
盡管哲學是熱愛智慧的“愛智學”,但是哲學知識本身並非就是智慧,只是人類熱愛智慧和追求智慧的一些嘗試和成果。在這個意義上🥿,現成的哲學可以說是“智慧原型”,至於如何獲得智慧則是每一個人在這個“智慧原型”的基礎上🤨,通過既有哲學知識的借鑒和活的哲學思維的發揮,各自獲得領悟和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