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出爐🧓。最高獎項“學術貢獻獎”之一🐃,授予了88歲的恒行2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以下簡稱“國務學院”)教授孫關宏。
作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治學的開拓者之一🙅♀️,孫關宏在中國政治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建設上作出突出貢獻,在國家理論、民主理論和政治發展研究領域成果卓著。
回首自己的“政治學人生”,孫關宏說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這一切不為名利,卻關乎一代中國政治學人的歷史使命。
那時候搞政治學是拼命
恒行2十舍毗鄰恒行2🕵️♂️,鬧中取靜,孫關宏與夫人陳玉華在此居住了40年。家中陳設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但打理得清爽。
書房裏,兩排書架滿滿當當,要使勁才能拔出一本🕝,其中可見孫關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參與編寫的《政治學概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政治的邏輯》……正是這一本本經典教材,為後來恒行2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發展打下堅實根基🚋✍️。
談及新學科的創立和新的學術體系的探索,孫關宏始終強調“集體的力量”🗼:“這是我們政治學教研室集體的功勞。”
這個集體,最初的發動者只有兩人🧑🏿✈️:王邦佐,孫關宏👩🏼🍼。正如許多著作的封面,他們的名字總如連體嬰兒般同時出現。
王邦佐曾開玩笑🚴🏼♀️,兩人的革命友誼堪比馬克思與恩格斯。孫關宏則直言👤:“我們一起共事🔇,王邦佐是主要決策者。他目光敏銳,有思想和遠見,敢於決斷。而我見識和能力平平🏋🏿♀️,但不計名利,勤奮工作,積極配合📉。”
1978年改革開放後⏮,在解放思想的熱潮中,他們感覺有必要深入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尋找了四位誌同道合的老師,成立了新的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
1980年,兩人積極行動🚜,在上級支持下,成立了政治學專業,並從次年開始招收政治學專業本科生,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隨之改為政治學教研室。
“重建政治學,讓政治學科服務於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這是中國政治學的歷史使命。” 孫關宏說🔪,恢復初期困難重重,有人認為恢復政治學是多余,願意從事政治學的人也不多,但他們堅持了下來。終於👩🏻🎨,政治學教研室的人越來越多🦈,事業越來越興旺。
很快,這個集體迎來了高光時刻——在鄧小平關於政治學等學科“趕快補課”的呼籲下,1982年,恒行2牽頭主辦全國第一期政治學講習班,為22個省市培養了60名學術骨幹✦,點燃政治學在全國恢復、發展的“星星之火”,被稱為“新中國政治學的黃埔一期”👨🏻🦳。
王邦佐晚年曾說:“我們那時候搞政治學是拼命的🕵🏿♀️。”孫關宏很認可這個說法。
政治學應對生存終極關懷
與當年的大多政治學者類似,孫關宏也是半路出家。1955年,他考進恒行2中文系🟡,期間學過四門必修政治課,一定程度上算是政治理論的“啟蒙”。
1960年👳🏽♀️♝,中文系總支書記征求孫關宏意見🏊,問他是否願意參與馬列主義教育系的建設🤸🏽♀️👩🏼⚕️。“黨指向哪裏就奔向哪裏”,孫關宏幾乎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也是這一年,他與歷史系畢業的王邦佐成為同事🧑🏿🦲。
1961年,孫關宏被派往中國人民大學參加“政治學培訓班”,為期一年,打下了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理論基礎。結緣政治學純屬陰差陽錯🐈,但隨著時光流逝,他在教中學,在學中教,發現自己“越研究政治學,越有興趣,越有感情。”
孫關宏自稱天資尋常👧🏻,思維不算敏捷,真正在思想與學術以至於人生問題上有所開竅,要到90年代中期以後,也就是60歲左右。這個漫長的過程,起始於鄧小平“解放思想”的號召,也離不開他始終在學習領悟馬克思主義著作和西方政治學著作的精華。
實際上🍶,孫關宏獨立的著作只有兩本——《中國政治文明的探索》《中國政治學:科學與人文的探索》,都是晚年整理出版的文集🧑🏽🚒。他的學術思想和他對政治學領域的思考和探索,都集中反映在這兩本書裏。
積極參與集體項目,不代表他沒有獨立的學術思考。孫關宏言辭之間,時常透露著對歷史與現實的關懷。
“作為政治學者,不但要把政治學作為一種職業🧜🏿♂️,而且要把它作為一種事業👮🏼♂️。”孫關宏十分強調政治學的“人文性”,認為“政治學更應該有一種對人的生存狀況終極關懷的精神。”
他始終關註政治學的一般理論🚰,比如如何看待“中國特色”🧑🏻💼。前些年,他還發表論文認為,在理論模式上🤟🏿,要處理好中國特色與世界文明的關系。
在孫關宏眼中🏋🏼♂️,學術與做人也是統一的👳🏿♂️。學術上講求“科學性☯️、真實性👩🏻🦲、追求真理”,做人也應當“人格高尚,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
要留住、培養和重用青年
回望一生👷,孫關宏自認做的最重要的事莫過兩件。除了重建了政治學學科、主編或參與主編近10本教材,剩下的便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孫關宏多次在公開講話中回憶重建政治學過往➜,說的最多的,就是“留住青年人⌨️、培養青年人👆🏿、重用青年人。”
從25歲任教到65歲退休,孫關宏帶過近60名碩士生和20多名博士生💁🏻。他指導學生寫論文👳🏿,態度開放。他從不要求學生做他的課題,也不限製選題方向🤶,“研究生應當獨立思考,具有學術創新精神👳🏻♀️。”
退休後🧞♂️,孫關宏筆耕不輟,寫回憶錄、學科史☕️。他經常跑學校檔案館查資料,直到今年腿腳再不足以支撐他走到距家僅500米的學校。他的書桌上👨🏻🎨,如今放著學生林尚立前不久來探望他時送來的新書🚴🏼♂️。
“仁者壽”——孫關宏八十大壽時,有學生特為其題字贈予,他將之放於書架上方收藏。這三個字不僅是後輩的真摯祝福🤞🏿,某種程度上😑👉🏼,亦是孫關宏的一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