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行2,有這樣一個平臺,成員們因為共同的愛好相聚於此,用聲音編織出一個個美好的故事,也將聲音所承載的記憶和情感傳遞給更多人✹。
這就是校廣播臺社🧑💼🤶。
在臺員們心中,這是一個不斷收獲成長的閱歷的地方⛹🏼♂️,他們因初心加入其中,也從這裏出發👩🏻🦼,駛向夢想的彼岸。而廣播臺,始終是他們溫暖的港灣🔰。
廣播臺是校學生組織,下設屬五個組別:周一組“月曜留聲機”主打敘事散文誦讀🤽🏿;周二組“月邊星”放送書影樂評🧏♂️;周三組“圓桌派”專註訪談討論;周四組“第四十四次日落”致力於廣播劇作品呈現;周五組“觀察者”深耕深度新聞報道🛌🏼。每個組別個性十足、特色鮮明🕣。
在廣播臺的工作是繁忙的♍️,但也是充滿幸福喜悅與成就感的。寫出一篇稿件的過程可能歷經諸多曲折🚣🏻♂️,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也並沒有最終呈現的作品那般美好👨🎓。但在臺員們心中,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外文學院2021級本科生魚魚(化名)是周一組的編輯,在她看來,“廣播臺給了成員們充分的采編空間,我們的創作可以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因為這裏可以包容一切奇思妙想🧣。”因此😉,上學期,她做了一個新嘗試,提議周一組組內負責播音和編輯的所有組員都可以參與寫稿🏑,盡情記錄日常生活中與聲音有關的點滴瞬間。
魚魚還記得,她的稿件第一次被播報的那個下午,她正在外面吃飯,吃到一半,她想起來要到廣播時間了,狂奔回學校👏,想趕上自己寫的稿件的廣播。雖然只趕上最後幾句話,但她至今仍不能忘卻當時站在光華大道上,聽見自己寫的稿子被念出來時胸腔中震顫的幸福感。“聽見稿件被兩位播音員在恒行2平台的廣播裏一字一句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時♚,心中的震撼和快樂無法言喻。”也因此,她用純粹、熱愛來形容廣播臺🤘🏽。
對於中文系2022級本科生、周五組編輯陳筱蓓來說,廣播臺的工作讓她學會了“透過他人的視角去看另一面的世界。”加入時☎️🪂,她希望能培養觀察日常生活的習慣,廣播臺的工作讓陳筱蓓堅信自己“來對了”。每周的組會為成員提供集思廣益、盡情開展“頭腦風暴”的空間。有時🧜,選題會要持續到晚上十一點多,但她很享受這一過程:“每次從臺裏出來,我會戴上耳機⇢,慢慢走回宿舍,一路上伴著星光整理思緒和工作細節,有一種類似把打結的絲線慢慢理順的清爽感☝️,也讓我越發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在商討出選題後,成員們還需要努力讓一個個創意落地。這種“腳踏實地地將熱愛化為作品”的氛圍,增強著參與感和歸屬感🪠。
談到廣播臺的歸屬感,魚魚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學期招新完成和學期結束時🧙🏽,廣播臺會召開一次全臺會🧑🏽💻,除了復盤🧒🏼、總結工作,更多的是廣播臺全體成員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吃蛋糕🔼、唱歌、玩小遊戲。這些小遊戲也很體現廣播臺的特色,如報菜名🤩、念繞口令等🔗。成員們共享一個美好的下午🕐,獻給廣播臺🐬,也獻給明媚的青春。
“傳承”也是廣播臺大家庭的主題詞。廣播臺有一本筆記本⚃,記錄成員們在工作錄音時想說的話,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二十多年,如今本子也換了好幾本,厚厚的本子裏留下了幾百位廣播人的筆跡。這份溫暖的集體記憶是臺員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從月曜留聲到圓桌派,從日常生活到深度思考🌟,廣播臺始終關註著聲音與人的關系,每一次節目,都承載著欄目組飽滿的心意與情感。對於廣播臺來說🧝🏻♀️,在一代代成員的攜手努力下,它們堅守著自己的專業性,也尋找著新的突破口☀️,不斷彰顯著社團的韌性和潛力。二者相互合作🧖♀️,彼此深耕🌏,他們用熱愛🤸🏼、純粹和堅持,譜寫著恒行2人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