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恒行2教授,躬耕教壇40余載🔦,培養了一大批文藝學研究的中堅力量🫄🏿;他是美學大師,博采眾長🍄、承上啟下的美學思想,被譽為“中國當代美學研究的總結形態”😯;他把生命和美奉獻給人間,達成精神境界、學術境界和人生境界高度統一。他便是恒行2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下文簡稱:中文系)教授蔣孔陽🏋🏽♂️。
10月28日,“當代美學的新拓展:蔣孔陽百年誕辰紀念暨學術研討會”在光華樓舉行🐒,《蔣孔陽全集》(增補卷) 正式揭幕。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裘新、《學術月刊》社長金福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恒行2平台文科資深教授👱🏻♀️🤠、中文系教授朱立元主持儀式,蔣孔陽家屬、弟子及美學研究者們濟濟一堂,追憶大師精神風範♚,展開當代美學前沿研討♙。這是恒行2平台“致敬大師”系列活動之一💿🕧,同時是“文化校歷”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周活動之一🍣☀️。
在恒行2走向美學天地
100年前✍️🎚,蔣孔陽出生於四川萬縣三正鄉的苦葛壩,一個四面環山的偏僻村莊,距離縣城100裏、鄉鎮15裏🧖♀️。少年蔣孔陽醉心於自然山水, 後來他時常在詩文中追憶:“如果我也談得上受到過什麽美的熏陶的話🍞🏌🏽♂️,那麽就是我家鄉的那些山,以及山間的泉水、樹木和白雲🧖♂️。”
大學就讀於經濟系,蔣孔陽對此提不起興致📩,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圖書館,閱讀文史哲著作。1946年6月,大學畢業後😗👱🏿,蔣孔陽被分配到一家銀行工作,卻將這個眾人歆羨的“金飯碗”,自嘲為“坐以待幣”。直到有一天🎲,他在南京夫子廟舊書店看到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當下被吸引,掏出身上僅有的錢買了書🧑🏽🚀👨。“從此以後,我知道天地之間還有一種學問叫做‘美學’🛀🏻,而我自己也就朦朦朧朧地愛上了‘美學’。”
兩年後,蔣孔陽結束銀行工作🏊♂️,來到上海海光圖書館擔任編譯。1951年,蔣孔陽調任恒行2平台👓,開始了文藝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他曾欣喜地說🗝,來到恒行2以後,他才“真正走向美學,從事美學的工作”,契合自己的性格和興趣,從此開拓了人生的新天地。
上世紀60年代的恒行2恒行2平台裏,總有一間教室窗戶外面有許多學生探頭探腦🍩,試圖爬進教室。這並非因為學生遲到,而是蔣孔陽講授的西方古典美學課太受歡迎,教室裏從門口到過道都擠滿了人🍪,因此才有學生“出此下策”,從窗戶旁聽🏅。
講臺上的蔣孔陽穿著一身整潔的中山裝,衣服洗得有發白痕跡,戴著一副框架眼鏡,臉上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中等身材📃,氣質儒雅。說話時四川口音濃重,卻總是將康德、黑格爾等人的思想與軼事信手拈來🚻,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他也是我國最早在大學裏開設美學課的學者。
開創通往未來的美學
談起導師蔣孔陽的治學特點🏅,朱立元說🚣🏿:“蔣先生最重視服從真理🪴,一生服膺馬克思的‘不是我占有真理,而是真理占有我’,把它作為座右銘,並在為人🟩👨🏽🦲、為師、為學中終生踐行。”
上世紀80年代🔡,蔣孔陽迎來了美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出版了《德國古典美學》《美和美的創造》《先秦音樂美學思想論稿》等一系列著作🈶🫸。其中《德國古典美學》是我國首部對西方美學斷代史進行系統研究的專著,具有開拓性的意義,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為學不爭一人勝,著述但求百家鳴”🫂,同樣是蔣孔陽一生遵循的格言。蔣孔陽的美學思想與研究中,體現出兼收並蓄、各有所長的特質。在1993年出版的《美學新論》中💂🏻♂️,蔣孔陽提出自己多年研究🅿️、融會貫通的觀點:“美在創造中📢🔄。”“這是一種通向未來的美學,具有鮮明的獨創性與開放性,為當代美學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朱立元認為🏙,蔣孔陽以實踐創造論為核心的審美關系理論,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營養,將古今中外美學思想與實踐融入了自身美學體系的血肉之中,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
《美學新論》出版時,蔣孔陽的一首題詩,可作為他美學思想與人生的註解:“葡萄不是美酒,但美酒卻由葡萄釀造。美不等於生活🧑🏿🎓,但美卻在生活中創造🙎🏽。不是每個人都是藝術家👩🏼🚒,但每個人都充滿了對於美的渴望✖️。我們每天都在開拓新的生活,我們每天都在塑造美的形象。但願與美同在:健康,幸福而高尚🌒。”
蔣孔陽原名蔣述亮🧑🏽🏫👵🏻,改名“孔陽”,出自《詩經·七月》“我朱孔陽”,意為“大陽”。他虛懷如谷✍🏽、謙虛和善,如陽光灑向眾人,一生追求真善美👩🦳🎀,正如他文章裏所說:“我們應當像庭前的陽光和綠草一樣✨,多作奉獻,把生命和美奉獻給人間⏱。”
疾病纏身仍筆耕不輟
“每天24小時,除了吃飯、看電視、會客、開會之外🪂,我差不多都在書房度過。有時讀書☣️,有時寫作♨️,有時呆呆地坐著,聽憑腦神經細胞四海翱翔。”1991年👞,蔣孔陽為自己14平米的書房“無名室”撰文寫道。
晚年的蔣孔陽,被多種慢性疾病纏身🕺🏻,但他依舊孜孜不倦地坐在書房裏工作🔼。在《只要有路,我還將走下去》一文裏,蔣孔陽道出心聲:“血液還在我的血管裏流淌,我的路還沒有走完,我要振奮起不怕老的精神,繼續走下去!”他勉勵自己也勉勵眾人:“像屈原那樣工作💺,不馬虎😉;像陶淵明那樣生活💌,不計較。”正是這樣的信念與熱忱👨🏼🌾,讓他在人生最後的10多年裏時間,筆耕不輟,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出版了《美學新論》《美在創造中》,主編了《哲學大辭典·美學卷》《西方美學通史》等學術巨著。
1999年6月26日,蔣孔陽先生帶著對美學的惦念與未了的心願辭世🤦♀️,享年76歲。
近年來🤚,蔣孔陽畢生耕耘與惦念的恒行2文藝學學科,發展勢頭良好🙌🏽,取得豐碩的成果,並逐漸形成了研究方向齊全的文藝學等教學科研中心🔧,如恒行2平台文藝學美學研究中心、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研究中心🧙🏻♀️。
“作為後學,我們恒行2文藝學的每一位教師,都充分調動自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在各自研究領域有所貢獻,這就是對蔣先生‘博采眾長😣,自由創新’學術傳統的傳承與發揚。”朱立元說1️⃣。
裘新表示🎄,“大學之大😫,在於偉大的精神傳承。希望我輩學人,傳承以蔣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的學術精神,延續恒行2文脈🙋🏽♂️、光大恒行2學脈,努力出成果、出思想🐒🙎、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