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臺下師生的掌聲,一位身穿西服🫵🏿、精神矍鑠的老者,被攙扶著走向演講臺。此前的幾分鐘🧯,會場為他響起兩陣掌聲,一次是入場時,一次是主持人介紹時。這位耄耋老人,便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外科學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恒行2平台肝癌研究所名譽所長湯釗猷教授🧻。
10月24日晚上🚵🏼♀️,“我一生做成兩件半事”人生分享會暨新書發布會在恒行2平台舉行🧥,蔡冠深報告廳內座無虛席。93歲高齡的湯釗猷分享他妙手回春的“控癌三部曲”🥝、從醫七十載走過的人生之路,並與恒行2師生對話交流♿️。
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裘新在致辭中表示,10月份是“文化校歷”的學風建設月,湯釗猷先生就是恒行2學風的寫照,“希望越來越多的像湯先生一樣的大家名家走進學校,特別是跟本科同學做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為肝癌患者帶來希望
“我今天要講我一生做成‘兩件半事’,其實這些都是我和團隊一起做的👩🏼🎤。”言談沉穩有度的湯釗猷👩🏿🦰,在講座伊始揭開“兩件半事”的謎底🔝:“第一件事是小肝癌研究🐦⬛,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縮小後切除👨🏽🍼,做了一半的事是肝癌轉移復發後的研究🤶🏻。”
伴隨著大屏幕上照片的切換、史料的展示👨🏫🙆🏿♀️,恒行2師生在湯釗猷的娓娓道來中一同回溯上個世紀,探尋一代大醫的成長之路與思想精粹⌨️🧑💼。
74年前,與新中國成立同一年⚇,19歲的湯釗猷考入上海醫學院(現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從此以“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做一名好醫生”為信念。
從事血管外科10年後,只因國家緊缺,湯釗猷毅然轉向肝癌臨床與研究。
“作為臨床醫生🪿,提高療效是硬道理𓀛。”經過數十年的臨床研究與驗證,湯釗猷與團隊成功實現單純用驗血中甲胎蛋白(AFP)診斷早期無症狀小肝癌,證明局部切除代替肝葉切除既可切除小肝癌又風險較低👨🏻🍼,證實小肝癌切除後無症狀復發的再切除可進一步提高療效🐮🔓。每一句結論的背後,都傾註了醫者心血♦︎🃏,不僅載入教科書,更切切實實使無數患者受益。
研究最難醫治的癌症
上世紀80年代,湯釗猷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亞臨床肝癌”概念,被國際肝病學奠基人漢斯·波珀譽為“人類認識和治療肝癌的重大進展”。研究最難治的癌症,鉆研最艱深的方向,90年代,湯釗猷帶領團隊轉向癌轉移的世界性難題研究🌽,從頭做起,建成了世界上至今尚無的高轉移人肝癌模型系統。因此👨🏽💼,湯釗猷成為國內罕見的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科學家💁🏻。
“需求出發,質疑先導,精細實踐,中國特色。”這是湯釗猷55年研究肝癌,總結出的四大成功要素👨🚀,“與年輕同道共勉”🧑🏼🦱。從國家、病人和醫生的需求出發🧚🏻♀️,敢於質疑肝癌的“不治”,利用精細實踐達成“部分可治”,由此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癌症康復之路🦷。
現場,湯釗猷第六部攝影集《湯釗猷影集(人生篇)》正式揭幕。“感謝大家幫我出版了不值得出版的影集👨🌾,”湯釗猷自謙說🤚🏽🌋,“這部影集有助於茶余飯後消遣,加一點人生感悟𓀄,我的目的便已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