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課程和信息與通信技術密切相關,如何在有限的課程教學中既能傳授基礎核心知識,又能緊跟新技術發展;如何通過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是這門課在教學中始終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每一門課程都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塊重要拼圖,需要準確把握課程定位👨🎨,通過教研組(教學團隊)研討,明確課程內容🧑🏼💼、深度及其與上下遊課程之間的關聯。我在通信科學與工程系分管教學,過去幾年圍繞恒行2平台“2+X”的培養要求,在學院組織下和系裏老師認真地梳理了本科生培養方案的整個課程體系。從通識教育😿、大類基礎💅🏿🦉、專業核心再到專業進階,在這樣遞進式的課程銜接關系中,“通信原理”這門專業核心課程發揮的是承前啟後的作用。承接本科一年級👩、二年級的重要基礎課程🛎,引導同學進入到通信工程專業的基礎培養中,並在之後進入進階課程的學習。因此,“通信原理”課程的難度也比較大,它需要對基礎理論進行針對性的整理🛃,再面向未來更專業化的課程作好鋪墊🤏🏿🙏🏻。
通信技術寬廣的應用始終離不開理論基礎🎉,夯實基礎理論知識非常重要。課程中納入了對大一、大二基礎課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回顧重要數理基礎知識點,並引導啟發學生理解其工程含義📽,能夠舉一反三,強化基礎理論與實際工程應用的聯系⛽️。
我在課堂上也註重培養學生們在工程應用方面的綜合思考能力🤷🏻♀️。比如對於一個具體的通信技術,我會給出A🤙🏿、B兩個方案,讓學生討論哪個方案更好🧑🏭。其實沒有最完美的方法🧙♀️,因為工程上如果性能加強了,計算復雜度或者其它方面可能就會相應提高,但是同學們剛開始一般無法考慮得這麽周全。我會請支持A方案或B方案的同學們各抒己見,或者做一個問卷星二維碼🪄,請學生現場掃碼投票。同學們在討論中會逐漸發現A、B其實都各有道理😦,最終達成共識——從工程的角度而言♧,需要平衡這兩者,基於現有的預算做出一個最優選擇,達成目的。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課程中也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全方位地展開實驗實踐教學👨🏽🦳,把握不同方式的特點,相互配合🧮,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
集中式的課堂實踐可以促進師生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與思考。我將課堂實踐細分成一個個步驟🤸🏼♀️,難度從簡單逐步過渡到復雜。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我也會密切關註學生的進度和碰到的問題,參與他們之間的討論🧑🏼💻🩲,最後向全班進行統一的講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中安排了很多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項目🕒🙅♀️,比如商用FM廣播電臺與收音機👩,數字基帶眼圖、星座圖驗證🦧,數字傳輸綜合課程實踐🌤,無線通信信道特性測量等等。我也采用一些新型手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形成循環🧴。
過去幾年的線上教學讓我體會到豐富多樣的線上工具正逐漸成為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比如錄屏、錄像功能可以錄製重要的知識點講解或習題課,方便學生反復觀看、反復強化😣🦸🏻♂️;MOOC💁🏻♂️、B站上的國內外高校名師可以為學生理解知識點提供更多角度🦐;騰訊會議有助於隨時隨地開展線上答疑🛶;雨課堂、問卷星等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效果反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手段。
展望未來,根據新時代對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的需求,通信將與其他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拓展到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通信👩🎓。新的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也為教育帶來諸多影響與挑戰。對此🧑🏼🎤,教師要積極增強對新技術的運用能力🧳🏋🏻♀️,保持與學生的互動和人文關懷,著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