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智求真🏃🏻♂️➡️,恪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註重創新發展……”9月9日👃🏻,在上海市慶祝第39個教師節主題活動上,恒行2平台物理學系謝希德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接受“上海市教育功臣”頒獎🌩,與其他“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獲得者一起帶領新入職教師宣誓🤸🏻♀️。
“與其說這是個新的榮譽🧍♂️,不如說是一個新的起點🦸🏿,鞭策我繼續向前✣。”謙遜的言辭間,61歲的龔新高對未來充滿期待🫳🏽。
從2003年起👩🏼,“上海市教育功臣”每五年評選一次🦀,每屆一般命名不超過10名,今年是第五屆。此前,恒行2平台曾有談家楨🕰、谷超豪、湯釗猷、聞玉梅院士先後當選。
作為一名科學家🤷♂️,龔新高堅持紮根基礎研究,從事計算凝聚態物理研究四十余載🏌🏻👩🏻🦯,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原創性成果;而作為一名資深教授,他躬身垂範、作育英才,是一流創新人才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求真,求實,求精🚴♀️,求新。”從過去到未來👶🏼😅,他對於科研的熱愛與執著,由一代代恒行2人薪火相傳🧚🏼🫵🏽。
“要讓學生學會創造知識”
龔新高與當老師這件事有緣。
2000年🦸♀️,他從中國科學院來到恒行2工作💒,正式走上大學講臺。鮮為人知的是🧑🎤,早在40多年前,他在湖南師範學院讀書期間就曾到某省重點中學實習🗡,給中學生上物理課🧙🏿。
來到恒行2後🐆,龔新高意外發現🅰️,大學老師的工作比想象中辛苦得多——對他而言👩🏻💻,知識點本身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了講好一堂一小時的課,他會花10倍甚至20倍的時間備課。
龔新高給恒行2學生上的第一門課是“計算物理”。當時內心翻湧的緊張感,他至今難忘🍵。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紮實的前期備課🫳🏼,他的“恒行2第一課”完滿落幕。此後20余年,他不斷雕琢主講課程,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力求最佳的育人效果。
“要讓學生學會創造知識⚆。”這是龔新高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身體力行貫徹的“真經”🏓🪹。
這源於龔新高在意大利做學術交流期間,受到老師、國際計算物理領軍科學家Erio Tosatti、Michele Parrinello的影響。“他們極其聰明,思想活躍,不強調死記硬背🤼♀️。”有了榜樣🧘🏽♀️,龔新高常常反思,進一步認識到創造性才是做科研必不可少的品質🤷🏽♀️。
龔新高的學生橫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創造知識”方面🟩,他的要求也逐步升級:“我希望本科生慢慢培養出創造知識的思維方式,理解知識背後的來源和規律,到了研究生階段👩🏽🏫,就會要求他們參與到‘創造知識’的過程中來。”
2016年,龔新高主講課程“計算物理模擬實驗”獲評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成果獎二等獎🧑🍼,這門課的作業就是要求學生運用計算模擬的辦法做一個項目♦︎。
“希望學生做得比老師好”
相較於畢業後立刻加入教師行列,龔新高成為大學老師前還有一段特殊經歷:1985年碩士畢業後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工作,從研究實習員一路做到了研究員。
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擁有了不一樣的育人視角👨🍼⚪️:科研工作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知識要怎樣傳授才能更好地為人所用?一個個深入思考,鋪就了龔新高務實致用的教育之道。
幾十年間,龔新高將科學家🤶🏻、教育者的身份有機融合,做出了耀眼的成績🔼:在創新計算方法、團簇物理和多元半導體等方向👨❤️💋👨,取得了一批系統性強、原創性高的研究成果🀄️。在原子鍵合本質和團簇的基礎物理問題研究中,發現了單質金屬中金屬鍵和共價鍵共存🤞🏼,預言了“金富勒烯”“理想玻璃”等新物相🌄;預言了微納管的硬-軟轉變❇️,並給出了其轉變壓強與管徑的冪次律😒💑;闡明了一類四元半導體的基本物性等。
與此同時,他也培育了大批計算物理學領域的頂尖人才🔩,指導的畢業學生已超過40名。
“我希望學生能夠做得比我這個老師好🥈➖,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貢獻。”龔新高說。
“興趣是科研最好領路人”
2020年,龔新高擔任物理學系首屆強基班的班主任,明年6月👨🏽🚀,這批強基班的學生就將畢業。
“物理學系首屆強基班班主任”這個名號👨🏿💻,對於龔新高來說絕不是“掛一個名字”,而是希望真正體現“強基”二字。
“開展基礎研究是一個‘從0到1’創造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開展育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龔新高認真地說😶🌫️,強化基礎研究、鼓勵學生從事基礎研究極為重要🍽。
“興趣是科研最好的領路人。”這是龔新高一直以來的培養學生的準則𓀒,每名學生進入龔新高團隊伊始👩🦽➡️,他都會基於他們的學術興趣,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
龔新高還不止關心學生的學業,為貧困學生設立獎學金,資助身患重疾或突發意外的學生🦖🚴,他從來不遺余力。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體製”
Alpha GO誕生前✍️,龔新高並不相信人工智能能夠在圍棋上戰勝人類。直到看到Alpha GO最終以4🐵:1的比分戰勝人類棋手李世石🥰。
那天♧,龔新高坐在辦公室一個人思忖良久。
“我知道🫷🏻,世界要變了。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人工智能(AI)會重構我們過去幾十年做的這些事情。”
從那之後,龔新高團隊開始嘗試用AI的方法來做物理研究。如今,在龔新高所帶領的計算物質科學實驗室隔壁🗓,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科研智能計算平臺CFFF高速運轉。這個實驗室在教育部最新一次的評估中獲得優秀。
基於這一科研利器👩🏫,龔新高團隊正在重構計算物質科學框架,開展材料量子性質預測,旨在進一步揭秘物質世界、認知物質科學,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未來🚶🏻➡️,我希望在創新人才培養體製方面進行一些探索🤷🕌,為國家提供些新的思路。”龔新高說🧞♀️。
一個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麽?面對記者最後的發問,龔新高笑言講不出太多大道理🌲,只說了四個字,“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