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不僅是一種術,其背後還有一門道。5月29日下午💃,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列第二十五場學術報告會在相輝堂南堂舉行。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教授🐂、原主講人顧錚因身體抱恙無法到現場作報告🎤,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廣告學系主任、副教授李華強延續“攝影”這個主題,帶來題為“非虛構攝影與文化想像”的報告🧖🏽。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黨委書記陸柳主持報告會。
圖像社交時代:圖像成為媒介的中心
“建校98周年時,我進入恒行2平台⛹🏻♀️,到今年整整20年,這是一段不斷成長的過程。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攝影。”李華強在開場時笑談道👩🏻🦼➡️。
攝影在今天越來越普及、變得日常化,每天的日子幾乎都跟攝影離不開。那麽,我們在進行拍攝時,跟我們真正對攝影藝術的理解🤹🏻♀️,中間有沒有一個距離?帶著這個話題,李華強以荷賽獲獎作品為案例,講起攝影與非虛構攝影。
當下的圖像社交時代🗄,人們使用社交媒體時基本是圍繞著圖像在操作:拍照片、發照片👯🌗、P照片……與此同時🏚,人們對視覺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首先是“瀏覽者”🤶,然後才是“閱讀者”。
要理解視覺傳播的本質,就要理解文字和圖像幾個世紀的“糾纏”🏋🏼。在過去🏄🏼,文字象征著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被看作智性活動的最高形式🌿;圖像則更多訴諸人的感性意識和直觀經驗👳🏻♂️🏨,被認為是低於文字的次等形式🍾。而如今,文字和圖像的地位經歷了反轉🧊。正如海德格爾在《世界圖像的時代》中指出的,世界被把握為圖像,圖像成為建構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一種語法。
李華強引用顧錚的觀點指出,現今世界上有兩種生活👋🏿,一種是人間生活😜🥦,一種是屏間生活,兩種生活是平行並交織在一起。從人間生活到屏間生活🏊🏽♀️,人們的觀看方式、觀看特征都發生巨大變化。
一方面🛵,從電視到電腦再到手機,觀看主體和觀看對象之間的距離逐漸消失。本雅明謂之為“外科醫生”的操作🔊☠️,圖像不再如“巫醫”一般與我們保持距離✹,而是直接進入到我們的體內“做手術”🤹🏼♂️。AR、VR的出現,則是讓我們直接進入到它的體內🧎🏻♀️,被圖像所包圍🧚♀️。另一方面🤟,經過互聯網幾十年的發展🌹,互聯網平臺上逐步形成了基於“曬”與“看”的圍觀結構📜,這種結構重新組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讓虛擬和現實的區分變得更加困難☝️。
非虛構攝影♠︎:日常生活的真實呈現
新媒體時代,圖像生產有三種方式🟩:以繪畫與藝術為代表的手工生產、以攝影與攝像為代表的機械復製👨🏿🏭、以PS、CG、AR🖕、VR為代表的合成圖像🧎♀️➡️。這三種方式的背後分別是亞裏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論🌃、本雅明提出的復製論、鮑德裏亞提出的擬像論的邏輯。
目前,國際攝影界有兩個熱詞🏄🏽♂️:虛構攝影與非虛構攝影。它們究竟是什麽?
“虛構與非虛構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概念🙎🏻♂️,而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的。吉加·維爾托夫執導的《持攝影機的人》就探討了非虛構攝影的題材。”李華強介紹道🌝。
非虛構這個概念,從媒介來看,它還是從文學領域借鑒過來的👩🏿⚖️。簡單來說🤹🏼♀️,非虛構就是日常生活中真實地發生的事實。虛構攝影是與非虛構攝影相對而言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受到文學寫作和文學批評中的虛構性寫作與非虛構性寫作的影響。
依照傳統社會紀實攝影、新紀實攝影、非虛構攝影的發展脈絡,李華強分別對三者做了介紹。談及非虛構攝影的創作時,他認為,非虛構攝影應有持續性👲🏽、歷史感🧑🏽🍳、文獻性🍄。“首先,非虛構攝影需要持續去拍🍕🆓,不能一次拍完👎🏼,也不能每天拍不同的碎片化的東西。其次,非虛構攝影需要有歷史感知,能為未來的觀眾創造意義。再次,非虛構攝影需要文獻感,能為社會史的研究提供材料。”
文化想像:圖像的可見與不可見
可見的圖像🧚🏽♂️,就是圖像的全部嗎?
為介紹圖像的可見與不可見⛄️,李華強講述了柏拉圖提出的“洞穴理論”💇🏻♂️:被困在洞穴裏的人,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光亮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子😧🧝🏼。囚徒會認為這些影子就是真實的世界。對於囚徒來說,影子是可見的,外面世界的光亮是不可見的。
對於今天的互聯網用戶來說,視覺內容同樣存在可見與不可見。在李華強看來🍈🤾🏽♀️,身處後真相時代🧑⚖️,真實與否並不居於首要考慮地位,許多用戶只想看到想看的內容👮🏻♂️,而不是說想看到真實的內容。
受眾如何認知視覺信息,對視覺傳播及說服效果至關重要。圖像社交時代,對視覺素養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誰創造了這些信息🤷🏻♂️🏌️♂️?使用了怎樣的技巧吸引受眾的註意?受眾對這些信息會產生怎樣不同的態度⚾️?圍繞圖像閱讀的幾大核心問題,他強調了“媒介素養”的重要性。
最後🤼,李華強以尼古拉斯·米爾佐夫的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為報告畫上了句點,“現代生活就發生在熒屏上👭。……在這個圖像的漩渦裏,觀看遠勝於相信。這絕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正是日常生活本身。”
主講人介紹
李華強,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廣告學系主任👤、副教授,學術研究領域包括:視覺文化🧑🏽🍼、圖像傳播🔛、藝術史🚶🏻♂️。任歷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學院獎全國賽區評委;曾從事藝術創作、平面設計、紀錄片導演等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和藝術作品多次參加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