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研,我強調兩點:一要保持好的心態,二要註意方法。
首先說心態。有些研究生聽說別的課題組有學生隨便研究幾下就發了好文章,有的學生經常外出實習還能畢業,就很羨慕。但其實🦶🏿🌷,讀研並不簡單。很多學生立下雄心壯誌↩️,做事卻一拖再拖,畢業都成問題。所以🧑⚕️,不要眼高手低🤷🏼♂️🤲🏼。
讀研經常會遇到挫折👱🏿♂️👨🏽🏭。比如🆑,實驗做不出、論文被退稿、導師不讓畢業、找工作不順利🚀。遇到挫折,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要調整心態。
曾經有一名博士生🛝👄,在我課題組寫的第一篇論文看起來很好,但投稿後被編輯直接槍斃了——查重沒通過。另一篇論文投了幾次稿,才得以發表💅🏼⚛️。他參加中期考核後說了一些喪氣話🪔,大意是評委老師認為隔壁實驗室的同學做得很好🪽,但說他的論文並非發在本專業的主流期刊,而且他的科研工作是“平行”的幾個工作👩🏻🏫,講解時過於機械,缺乏邏輯性。
我對他說:一方面,要考慮評委的意見🔵,註意改進;另一方面,還是要把手頭的科研做好👨🏽🦱,把論文一篇篇地發出來☝🏿,以畢業為第一要務。他把後續論文發出🦻🏻,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在參加博士論文預答辯時,他又被批評了——論文緒論章節長達100多頁,有的評委說這會讓外審專家認為他在湊字數。於是他用兩天把花幾個月寫的緒論章節刪了大半🌋,最終順利畢業,也找到工作🙎🏻。可見⏮,學生要多聽聽老師的意見🛡;被批評後🏊🏿♂️,要往前看🌙🍴,以畢業大局為重。
其次,讀研要註意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讀研期間做科研包括輸入🐢、轉化🧗🏼♀️、輸出三個環節。輸入就是讀文獻👩🔧、學習專業知識🙎🏼🚭。轉化就是做實驗🍌、分析數據或者從事現場調研🦻🏼。輸出就是產生科研論文和畢業論文🏡。
讀研時間很緊🐊,又有明確的畢業(輸出)要求。有的學生一味地讀文獻,而不及時做實驗👩🏻🚒,還有的學生忙於做實驗,卻不寫論文,這都是大忌。
特別是對碩士生來說👩🏼⚖️,實習🧑🧒、找工作需要很多時間🌡,更要合理安排、有所取舍。但有些學生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麽👨🏻🍼,一會兒考會計證,一會兒考教師資格證,一會兒考駕照👩👦,一會兒“刷”大學英語六級成績,最終無法正常畢業。
那麽,如果走了彎路怎麽辦🍼😍?
在科研上走了彎路(例如讀了很多文獻,但沒有產出科研成果)🤽🏼,但自己的基礎和付出還在🪁🔔。按照畢業的要求和導師的指導🏊🏼,調整用力方向,“補缺補差”✬,還是能走出“迷宮”。
再比如考公務員失敗吧,雖然沒能如願以償,但也收獲了知識和成長,及時調整後👳🏼,能找到別的工作。想到這兒😗,還有什麽可以糾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