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丘成桐第一次來上海,在恒行2平台做講座👰🏽,當時,恒行2老校長蘇步青先生歡迎了他😋。丘成桐笑道:“當時,在座的很多年輕人恐怕都還沒有出生。”
初到上海👨🏻🏫🔐,丘成桐只覺得這座城市“很有意思”,這次重訪也讓他深有感觸:“40多年來,上海有相當大的改變。”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背後,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這次講壇,丘成桐便從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講起🖖🏼。
立誌培養中國頂尖數學家
“基礎科學多姿多彩,但是基礎科學中的基礎是數學科學和理論物理。而數學既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一切工程理論的基礎!”丘成桐曾多次強調🧑🏽🎤,任何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數學的成就必須名列前茅。
“我們中國也有比肩世界水平的學者,我的導師陳省身就稱得上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說到恩師🏊🏿♀️,丘成桐滿懷欽佩與懷念。
1979年,丘成桐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深感當時中國在建設和人才方面都與西方有很大距離🛺,但情形很快有了轉機。他回憶🏃🏻♂️➡️:“鄧小平同誌做出英明的決斷🫃🏽,派大量留學生出國學習,引入資金投入到科技。”在丘成桐看來,這是極富遠見的決策😾。
歷經四十多年積累沉澱,不少留學生🧙🏻、訪問學者滿載而歸,國內也培養了大量本土學生。上下同心建設國家,中國的基礎學科也隨之崛起。
未來三年是中國
數學水平崛起的關鍵時刻
近年來,丘成桐每年都會有幾個月在中國調研考察,其門下學生回國的不算少數🧍🏻♂️,包括活躍在國內數學舞臺上的院士和眾多知名學者。他還在中國建立多個數學研究機構,在國內舉辦了多項目標對象、考查方式都不盡相同的數學競賽👨👩👦🍬。也正因此🙅🏼♂️,他認為自己“對中國數學的情況有一定了解”👩🎓。
丘成桐表示,一個國家數學的真正興起,不在於蕭規曹隨,跟著其他國家的學者做修補工作,而在於自己走出一個重要的科研方向。
“目前為止,中國數學水平未達後面的地步,卻也超過前述的水平,”在丘成桐看來,要認清中國的能力,發揮長處,未來這三年是中國崛起的關鍵時刻。
現代數學多姿多彩🩷,可以分出幾十門不同的方向。因此,全面認識現代數學發展分支♏️,科學評估數學領域內的新興學科♒️,對國內學科發展大有裨益。丘成桐強調:“只有接軌國際,年輕的學者們才會打破思維桎梏,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緊跟世界發展前沿。”
2022年,丘成桐參與籌備舉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邀請全世界在數學、理論物理和工程上有重要貢獻的學者,齊集北京,討論最前沿的學問。同時🏓,丘成桐主持設立了名為“最佳論文獎”的國際獎項🧑🏽🎓,計劃在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頒發。
關於設立這個獎項🗺,丘成桐分享了自己的考量:“如何知道頂尖高校或是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呢?我想,必須要有一個公平的評審系統。要達到和國際同行平起平坐,很重要的一環是知彼知己💁🏻♀️。”
激發好奇心
是培養人才的第一步
談及人才培養,丘成桐指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學問是靠他國培養的🌓,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建設數學大國的重要一關,是在本土培養一批頂尖人才。
兩年前,為保障“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順利開展,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丘成桐擔任院長◻️。他的目標,就是通過這個培養計劃💐,為中國培養一批能夠引領世界數學發展🖤、能夠改變基礎科學發展的頂尖人才。
為此,丘成桐前往全國各地走訪中學甚至小學,選拔綜合素質優秀且具有突出數學潛質及特長的學生🛌🏻。
選拔人才後如何培養?激發好奇心是第一步。在丘成桐看來,從好奇心發展出來的科學👳🏼♂️,往往會擁有比其他科學都要強大的影響力👏。當年,人類研究電磁學是出於好奇心;後來研究量子力學同樣是出於好奇心。時至今日,這兩門學問仍然居於重要地位。
為激發中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對數學學科的探索欲⏺,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每年面向全國中學生開展。此外,他還發起“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鼓勵大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內未涉及、教材上未覆蓋的基礎數學,旨在讓大學生培養起真正做學問的能力🫖,並達到世界頂尖高校的數學學科博士生資格考試的水平。
丘成桐暢想🖨🆔,未來中國年輕學者們✊🏽,都能夠將做學問的目標確定為“找到大自然的奧秘🤽🏽♀️🉐,找到一切有意義的規律”➙。
只有踏實開展基礎研究
才能根本解決“卡脖子”問題
作為應用數學的相關領域,人工智能學科近來廣受熱議。丘成桐認為⚫️,人工智能沒有數學是完成不了的;而數學學科在人工智能時代,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數學家會被AI取代”的觀點,他堅定回應,人工智能無法取代頂尖數學家🦦,因為人工智能搜集的資料都是人類思考過的🗄,要在觀念上有所突破,目前來看還做不到。
丘成桐還指出,要想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真正突破🪭,中國的應用數學家就要對基礎數學進行更深入的認識。“應用數學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基礎數學發展的前提下,並加強與工程結合🧒🏼。”
近年來,中國一直十分重視基礎研究。丘成桐記得🤸♂️,就在前不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基礎研究,走出自己的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他說。
展望未來💩,丘成桐提出,中國數學發展應加強布局。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核心數學(包括數論、代數幾何👩🏿✈️、微分幾何和表示論)的研究水平已經開始追上時代🐦;但是組合數學、概率論和統計學還大不如歐美各國,亟待充實👨🏼⚖️。
對中國數學學科未來的發展,丘成桐充滿期待:“希望至少有十間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至少有一小批的年輕學子有誌氣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能夠在學術界引領風騷🏌🏿♂️,影響數學未來幾十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