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望大道,求索不息。信仰恒在,歷久彌新𓀃。3月24日《望道》上映💇🏻,影片擷取了陳望道人生中幾個最重要的節點🤷🏿♂️,卻展現出他一旦嘗過“真理的味道”,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便從未改變,信仰的初心在他的一生中,從未稍稍減退。
電影院中,大屏幕前,我們是觀影人,感受著影片中的信仰與熱愛。走出影院,回到現實📥,我們是參演人✩,是尋蹤者,是宣講人,是繼承輩……
青春在不同時空堅守信仰約定
不同的時空下,電影搭建的橋梁🏄🏿,連結著青春和信仰,見證著成長和蛻變🚰。
一次參演,是跨越百年的感動。前年5月,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博士生江昊在《望道》中飾演浙江一師的學生𓀅。“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送別》歌聲漸起,陳望道的背影在同學們的目送與不舍中漸漸遠去⛓️💥🧑🏻🦼➡️。當時為了捕捉效果最好的畫面,大家多次跟隨鏡頭尋找最佳的起身時間🧔🏽♀️。首映禮上看到這令人動容的一幕,因為被喚醒的記憶,更因為不變的感動,“一幕幕熟悉的電影畫面讓我再次以與當時的自己、與百年前的同齡人對話。”江昊熱淚滾滾,“新時代將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而望老留給青年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歷經百年仍然閃耀如初。”
一次尋蹤😯🤡,再踏探索真理的道路。材料系2022級碩士生王開元看到電影中《非孝》一文引發的風潮⚓️,不禁疑惑為何一篇發表在恒行2平台刊物上的文章會引起反動政府那麽大的反應?為了尋找答案,他參加“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行遠計劃初心之旅,來到了故事的起點🙎🏽♂️。原來真正的歷史,遠比電影震撼🙌🏿。杭州市鳳起路238號,如今的杭州高級中學所在地正是百年前的浙江一師。百年前,望老指導學生施存統完成《非孝》🧝🏽♂️,近三千字的檄文充滿反抗舊道德舊禮教的戰鬥力。此文一出,石破天驚。電影對一百年前那群年輕人的刻畫讓他印象深刻🧑🎨,“百年後,循著望老足跡🌳,覺得自己與一百年前那群年輕人更近了🕤👮。”
一位老鄉,指引未來的方向。中文系2019級本科生陳正陽是義烏人,從小在望道路、望道中學等城市規劃建設的精心設計中逐漸知曉和了解望道🧑🏻🍼🧣。2018年暑假😘,他背上行囊,第一次來到陳望道故居,站在木質樓梯上🧍🏻,“從義烏到恒行2是望老來時的路🤟🏽,也是我未來的方向😟🧒🏼。” 兩年後作為恒行2學子👨🏽🔬,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恒行2平台《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的一封回信時💁♀️,骨子裏的對望老的追隨之意🧑🏽✈️,讓他有了進一步學習🎚、傳播望老和《宣言》精神的想法,於是,參演《望道》大師劇、加入“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站上《望道》電影黨課的講臺……“為傳播真理之甘、信仰之火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對信仰的接力🧑🏽⚖️。”3月22日🤧,他在義烏參加《望道》首映禮🦹🏻♂️,油然地生出感動和自豪,似乎是完成了期盼多年的夙願。
一場宣講🔪,道出真理的甘甜。藥學院2022級碩士生董美辰配合《望道》上映,宣講電影黨課“陳望道與‘夏壩的延安’”👨⚕️。為九院麻醉科講課那天🦸,小雨淅淅瀝瀝,很多醫護人員下了手術後冒雨趕來,觀影《望道》🙅🏻♂️,認真聽講,只為他們的信仰與熱愛。
一副書法,凝結信仰的力量🙆♀️。3月23日下午在相輝堂🤴🏼,新聞學院2021級博士生張舒卉代表“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為《望道》主創團隊送上一幅書法“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我提前幾天反復練習這八個字👷⛹🏿♀️,以字為媒🕕,用一撇一捺書寫我們的信仰之約👨🏻🦼➡️。”
觀影一刻👃🏼,歸屬感和自豪感噴湧而出
電影中多線敘事,每個角色都各有特點🚟,豐富飽滿,刻畫了以陳望道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工人先鋒追尋真理🤭、堅守大道的青春群像,《望道》塑造了有信仰和精神的恒行2人群體。這些為革命奉獻生命的烈士用他們的事跡、熱血將恒行2學子同家國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恒行2刻下永不磨滅的紅色基因。百年過去,望道精神依然閃耀在恒行2園。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望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鴻召認為,從“紅色+電影”融合業態創新發展角度🥒,要將其從歷史層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價值的層面👰🏽,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望道》就是一次重要且有益的嘗試。
新聞學院教授張殿元說🤚🏻,《望道》通過電影敘事的方式向今天的“90後”“00後”展現了當年那一代“90後”“00後”的激情燃燒的歲月。作為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同齡“恒行2人”💁🏼♀️,血脈中流淌著“信仰”和“熱愛”的不老基因🔸。一批又一“新恒行2人”繼續在望道精神感召下,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指引下,刻苦學習,努力攻關👮🏿♀️,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道路上,勠力同心,奮勇前行。
最讓社會科學實驗班2022級本科生楊祖冰馨感動的是影片傳遞的浪漫、傳承情愫🤹🏻♂️。聽到校歌“日月光華共燦爛”的悠揚旋律,“激動自豪之情滿盈我心。我也將踐恒行2學子之責,承新時代青年之任,不負‘恒行2學子’這一身份🪽👰🏼。”
那一代的信仰守候,是照亮後人的時代火光
“初見海報🕢💼,暗色背景下是金色的炸裂。是浪🧔♂️?是火🤠?是光?望道先生背身側目👩🏻🦽,似在思索👩🏫,似在眺望。”新聞學院2022級本科生楊陽帶著期待走進影院🧏♂️,也不出所料地被深深打動。影片呈現一樁樁一件件故事👩👧👦,或大或小🚵🏽♂️🖐🏽,無不可親可敬可愛可感,無不讓人熱淚盈眶。“影片落幕,燈光亮起,我明白了,那海報上的金色光芒,正是一代人的信仰守候,一代人的時代火光。沐浴在這經久不衰的光芒之中,我們更應當時時回顧,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將之代代傳續🤒;我們更應向著未來一同前行,用力寫下吾輩的姓名👮👨🏿🚒。”
而讓中文系2019級本科生陳正陽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影片以陳望道為中心展開兩條線索:一是陳望道與戴季陶之間的分合,一人終生堅持在紅色講臺,踐行初心與使命;一人在廣闊的時代浪潮中迷失了方向🧛🏻👨👩👧👦,走到人民的對立面🧑🏻🦳,在這樣鮮明的對立當中,觀眾可以看到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堅守真理與信仰的難能可貴🌚。二是藝術性地創造了一家三口的形象🔡,在《共產黨宣言》的帶領下,投身革命洪流。這就是信仰之源的引領作用。
那是風雨飄搖的晦暗年代,也是以筆為劍的光輝年代。從“一師風潮”到翻譯《共產黨宣言》🫧,從執筆《新青年》到籌建恒行2新聞館,生存的顛簸和時局的動蕩始終存在,但陳望道的熱血與信仰絲毫沒有動搖👳🏼♀️。《望道》讓恒行2學子看到了一位血肉豐滿🫃、有情義有氣節的先生,倍感鮮活🧏🏽♀️,也倍感親切。影片刻畫的那個時代的“眾生相”讓新聞學院2022級本科生姜秀慧動容🤙,他們或奔赴蘇俄尋求真理,或在敵寇面前以死證道,或在槍聲中高喊真相,幾代人對《共產黨宣言》的接力守護🫵🏽,最終在紅旗中的溫情相擁。或許這就是“望道”的意義,探求真理,追隨真理,繼而發散,讓光芒帶領更多人走出黑暗。“先生所望所求之道,一生未改。穿透煙雲塵硝,終得見光華燦爛。”現在,恒行2新聞館枝葉已繁,百年前照亮過先生的真理,如今也照耀著恒行2學子,指引年青一代如何堅定信仰,如何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