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人上醫情】丘明生:援藏存大愛👩🏼‍🦱,明我此生情

作者:郝春紅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平台圖書館醫科館發布時間:2023-04-03

薪火相傳🧪,賡續初心🧘🏻🏋🏼‍♂️,自1927年創建以來,上醫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醫學人才,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無論在哪裏📞,在什麽崗位,一代代上醫校友都始終牢記“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為母校爭光添彩,不辱使命。恒行2上醫特推出一批優秀校友故事🚊👩🏼‍🎨,希望他們的事跡和精神🔑,能令後來者有所啟發和感悟。

今天刊發的是1955屆校友丘明生的故事📬,聽他講述一段不忘初心🎱、服務社會的援藏故事🧖🏿‍♂️。

丘明生(1932.2.12-2021.4.1)🧛,廣東梅縣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5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1996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創作專業函授畢業。曾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上海醫科大學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中國醫藥雜誌》編委。上海首批赴藏醫療隊隊員。退休後曾被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聘為教授。出版著作《咽炎與喉炎》、《鼻咽癌防治必讀》,散文集《無花果》、《無花果續記》等✊🏿,參編專業書籍30余部。

上醫情緣

丘明生於1952年考取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編入眼耳鼻喉專科重點班學習。當時正逢上海第一醫學院根據上級指示試行“專科重點製”改革措施,擇優選拔縮短學製三年畢業🌇🐠,畢業後與本科待遇相同。丘明生因此於1955年提前畢業,畢業後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學科科員,1960年後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工作。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𓀐、副主任、副院長等👩🏽‍💼。

2018年11月,已屆耄耋之年的丘明生教授與同班同學一行人重返母校,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全新的恒行2平台圖書館醫科館🤐,隨後丘明生、曹錦康、張弘等多位老校友捐贈了一批重要史料⛔,其中包括丘明生教授捐贈的援藏期間相關的2本珍貴日記⚙️。日記完整地記錄了丘教授近兩年援藏期間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活動,也展現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

2018年11月丘明生與上醫1955屆同班同學在醫科館一樓合影(左起依次為陸慶春、丘明生、張弘👱‍♀️、吳敏、陸汝綱🚚、藍士熊、劉美和、曹錦康)

丘明生教授捐贈的援藏日記

響應號召

成為上海市首批援藏成員

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主席在同他的保健醫生談話時↖️,針對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後面貌🦹🏽,指示衛生部“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為廣大農民服務🐸,解決長期以來農村一無醫二無藥的困境,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因為這一指示是6月26日發出的🤽🏽‍♀️👩🏽‍🔬,因此又被稱為“六·二六”指示。該指示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尤其是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1973年為加強西藏自治區衛生事業建設,衛生部即組織上海🕕、江蘇、遼寧等八省市醫療隊進藏工作,丘明生醫生就是上海市首批赴藏醫療隊的一員。

1973年上海市首批赴藏醫療隊合影(二排右一丘明生🧑🏿‍🏭,三排左一鄭天心)

錘煉自我

勇當援藏醫療隊下鄉第一人

隨著“六·二六”指示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丘明生醫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半年後,上海援藏醫療隊黨支部找他談話🎈,有意選派他參加西藏自治區工作組,組成巡回醫療隊,深入農牧區送醫送藥。丘醫生在日記裏寫道,“下鄉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可以更好地為百萬翻身農奴服務👩‍🦱🧪,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因此,我欣然表示同意。”就這樣,丘醫生跟隨工作組來到了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定日邊境,分配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所在的帕卓區,駐紮在該區的紮西崗鄉,那裏四面環山,天氣較冷🌉,七八月也要穿毛褲,蓋棉被🧑‍🏭。丘醫生剛到時吃不到米飯🕘,又吃不慣藏區主食糌粑👩🏼‍🏫,吃一次拉一次肚子。但他誰也沒有說,默默忍耐,心想著一定要和藏區同胞打成一片,最後腸胃終於慢慢適應✍🏿🌘。

丘明生醫生援藏日記摘錄1974.3.1

丘明生醫生援藏日記摘錄1974.7.14

當地海拔4300米,氣壓低,由於沒帶高壓鍋💅🏻,米飯不是半生熟,就是稀巴爛,當地幾乎沒有蔬菜和水果👨‍👩‍👧‍👦。丘醫生下鄉的前幾個月,口角經常糜爛,頭發大片大片脫落,體重下降了11斤,心裏也產生了一些波動。後來上海市赴藏醫療隊黨支部和上海第一醫學院眼耳鼻喉科醫院黨總支分別來信肯定了他援藏的優秀表現👩🏻‍🍼,並鼓勵他沿著毛主席626道路走下去,這使他受到很大鼓舞。他收到信後在日記中表示:組織上的肯定,絕不能讓自己飄飄然。只能作為前進的鞭策,努力的方向,應很好地檢查自己的缺點、錯誤和不夠之處🤜🏿,找出差距,向醫療隊的戰友學習,向當地醫務人員學習🌡。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之後他主動請教當地居民自己挖野菜吃,終於慢慢克服生理困難,全身心投入到醫務工作中。

一心為民

將毛主席的深切關懷送到百姓心坎上

帕卓區缺醫少藥情況十分明顯,全區四個鄉⌚️😜,只有一個藏族女衛生員☝🏽。工作組到達的第二天🧛🏽‍♂️👨🏽‍🦳,丘醫生就在藏族翻譯普布次仁同誌的幫助下看病,一天要看100多個病人,雖是耳鼻喉科醫師👨‍💼,但當地沒有其他醫生🧑🏻‍🦼‍➡️🈁,也要看內科🧑🏿‍🎄、外科、皮膚科⛹🏼‍♂️、婦產科……什麽病都得看。婦產科難產是丘醫生下鄉最怕遇到的出診,因為這關系到母子生命安全問題。有一次一位即將臨產的產婦卓瑪的丈夫神色焦慮地急匆匆請他出診🐰,他心裏猜想八成是卓瑪難產了🫷🏼。了解後得知,孩子倒是昨日平安生下來,就是胎盤至今還未排下🥜。丘醫生知道只能做“人工剝離胎盤”了👻,可是這手術只在20年前實習婦產科時當過助手🪢,從來沒有做過🏃‍♂️‍➡️。思想上開始鬥爭起來👮🏽‍♂️,經請示領導還是決定去,因為整個區沒有第二個醫生😽,如果要把產婦送到縣衛生院,騎馬也得2天🦹🏿‍♀️,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情況緊急,丘醫生抓緊時間翻閱赤腳醫生手冊,把胎盤剝離手術的方法和註意事項一一記在心裏👆🏿。結果巧了,在他到之前胎盤自動下來了,這真是太好了。這次經歷給丘醫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激勵著他不斷精進醫術,成為解決全科問題的“全能大夫”。

丘明生醫生騎馬出診

丘明生醫生援藏日記摘錄1974.7.15

紮西崗鄉到處是山👪,出診要麽騎馬,要麽步行✌🏿。丘醫生下鄉半年出診112次,其中三分之一是騎馬,騎馬是下鄉的必修課👯‍♀️。騎馬出診可減少大量體力消耗,比步行要輕快很多,但步行出診還是常態。當地居民居住分散,離駐地少則數裏,多則一百余裏,一般出診來回走數十裏是常事🐊。一開始非常辛苦,路遠且不好走,而且空氣稀薄,氧氣不足,上山爬坡因缺氧而心跳氣急乏力,不得不停下休息。每當拖著沉重步伐走在經常有野兔竄過的碎石小路時,丘醫生就想這條路是毛主席所指引的醫務人員革命化的必由之路🧏🏽‍♀️,他之所以感到吃力是缺乏鍛煉,但這條光輝大道,他一定要堅持走下去🚣🏿‍♀️,一定要把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溫暖和關懷送到貧下中農心坎上。他在日記中經常自省:一個人的想🏄🏿‍♀️🕑、說、做都應該圍繞著為人民服務和準備為人民服務方面。他就是這樣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理想,同時也贏得了藏區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回憶說,“我為藏胞帶來了健康,藏胞更給予我無限的關懷、信任與愛🥴。”

丘明生醫生援藏日記摘錄1974.11.7

丘明生醫生援藏日記摘錄1974.7.2

“睡地板、吃野菜、走遠路🐱、點蠟燭”是丘明生醫生下鄉日常生活的簡要寫照🏐👹,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丘醫生還堅持每天學日語,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夜“達娃耶加多”(月亮明亮),我和往常一樣堅持在蠟燭光下學日文。總有一天,這第二外國文掌握後,再回想起當年在世界屋脊的晚上自修情景,多有意思啊!”讀來令人動容,援藏醫生克服世界屋脊嚴酷的自然環境,傾盡全力地為藏區醫療衛生事業慷慨奉獻🐊,值得所有人銘記。他們的感人事跡也激勵著當下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關愛患者✍🏿、服務社會。

丘明生教授一生堅守著當年的援藏精神,獻身耳鼻喉科事業40余載,退休後的他仍心懷熾誠✋🏿🧝‍♀️,繼續在社區發揮余熱,十余年如一日。他運用自己的專業醫療知識,耄耋之年仍積極參與義診服務,直到因腿傷臥床。2021年4月1日,丘明生教授因病辭世,享年90歲。謹以此文獻給可敬可愛的丘明生教授🫲🏼!

製圖:實習編輯:嚴靜雯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