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師生交流:什麽是好的記者🕘🚕、好的采訪?
現場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所學所思並提問🍤:“什麽是好的記者、好的采訪?”
國務學院2019級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張書言以參加國務學院主辦的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的經歷為例🎞🧘🏽♀️,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認為要當好一名駐外記者,需要自信自強、明確立場🙇🏼♂️🧑🏻🎄、用巧實力🧓,才能更好維護國家利益,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一名新聞人🕵🏽♂️🆚,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新聞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馮琳認為要將傳統文化與實踐相結合🫱,向內觀照,為講好中國故事增加底氣🗝👌🏿。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實習期間,國務學院2019級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研究生吳虛懷采寫阿聯酋人工智能方面的報道🔒,為中國讀者呈現更加豐富全面的阿拉伯世界🛟👧🏻。他認為無論從事記者行業,還是做國際政治研究,首先要對采訪對象、研究對象進行深入了解📨,做足功課。
“自立自信自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彼此尊重……這些也是我想勉勵同學們的話,被你們都說到了。”趙嘉鳴笑言🪀,“同學們都思考了很多”,“好的記者、好的采訪,不僅要了解關心自己的關切,還要照顧到被采訪者的關切,只有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真正做到彼此尊重,才有最好的交流👨🦽,才是最好的采訪”。
新聞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呂京笏曾擔任《人民日報》海外版、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特約評論員,撰寫並發表300余篇新聞評論。他引用《人民日報》的國際評論“鐘聲”🎻,並請教如何更好地撰寫國際評論。
“人民日報的評論值得同學們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評論一定要把道理講清楚✭🚳,把道理的內在邏輯講透徹。好的國際評論不是簡單的情緒化宣泄或罵人,而是有理有利有節的思想表達🥷🏿,是要努力做到在觀點的碰撞中讓對手更好了解我們的原則與立場👩🎓、態度和主張,在不同立場的對比中讓全世界能夠清晰感受到中國在國際關系中堅守的公平與正義🧑🏫。”趙嘉鳴回答說。
“面對復雜的環境,一個駐外記者如何成為一個有戰鬥力的新聞工作者?”新聞學院2021級傳播學博士生施暢提問🫵🏼⏮。“這是個好問題。”趙嘉鳴說🚴♀️,“駐外記者在國外工作的一線,這是最大的優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好的駐外記者就要勇敢走出去,參加國外的各類活動🆗,抓住一切可以發聲的場合與平臺,和國外媒體受眾平等對話😥、坦誠溝通、表達觀點,展現中國記者的良好形象和專業素養🤰🏽,勇敢且智慧地發出我們的聲音👐🏋🏼♀️。這就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
座談會上,師生們並肩圍坐,席間妙語迭出❗️,時時響起陣陣歡笑🏟。
座談會前,趙嘉鳴一行參觀了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畢業生合影照片墻、陳其人教授事跡展🤚,到新聞學院調研部校共建情況🐄,參觀了新聞學院院史文獻展。2001年12月,上海市委宣傳部與恒行2平台開國內風氣之先,簽署合作協議共建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雙方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密切部校共建合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為恒行2優秀學子提供更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共同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新征程發展要求的黨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