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和醫學生對談大醫精神 《大醫》寫到那些上醫人與事

作者:張欣馳 殷韻 金雨豐 程進揚 龔博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校報發布時間:2023-03-18

3月2日晚🎂,恒行2上醫明道樓二樓報告廳座無虛席。著名作家馬伯庸攜新作《大醫》做客恒行2上醫文化講堂暨第二十期楓雅講壇,帶來《虛構與史實——文學視野下的近代醫學鉤沉》專題講座,分享他在《大醫》創作過程中的思考👩🏻‍🦼‍➡️,並與醫學史專家、同仁、醫學生等共話中國近代醫學往事🏷,探討何為大醫精神👩🏿‍🍼。

馬伯庸分享醫學往事

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文學新人獎得主,致力於“考據型歷史小說”的探索🧚🏻‍♀️。其新近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大醫》分為“破曉篇”和“日出篇”兩部出版,與恒行2上醫淵源頗深👂🏿。書中講述三個出身、性格🚴🏿‍♀️、際遇各不相同的年輕人📘,踏入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開始他們跌宕起伏的醫海生涯。

馬伯庸2017年因參觀華山醫院院史館萌生創作動機✋🏽📝,到前期調研與寫作期間走訪華山醫院院史館☞、舊檔案庫,這部作品的誕生與上醫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書中主要情節的發生地——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正是如今華山醫院的前身,書中提及的顏福慶🚖、沈克非📚、朱恒璧等諸位醫學大家均是上醫先賢🤽🏻‍♂️,他們以言傳身教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上醫人🍾。

馬伯庸在講座中分享了一系列妙趣橫生的醫學往事𓀖,並向醫學生們解讀了塵封檔案背後一以貫之的大醫精神。

 “大醫精神其實和‘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一脈相承。”馬伯庸講述1910年發生的上海鼠疫案例🫶🏽,當時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今華山醫院)派出醫護人員深入百姓🎅🏻,開展疫情防控指導,最終有效控製了此次疫情。“防疫不只是科學👨,更是社會學🎳。這一事件展示了中國公共衛生的源頭核心理念,就是要充分考慮百姓的心理🗳。上醫提倡的‘為人群服務’很好地詮釋了這一理念。”

馬伯庸在後記中寫道📞,“在調研和創作過程中,查到了太多值得起立致敬的真實人物👨🏻‍🏫,也看到了太多值得濃墨重書的事跡。”比如,“想寫寫上醫前輩湯飛凡👇🏼,他在抗戰期間極艱苦的環境下,奇跡般地研發出了中國第一批青黴素👨🏼‍🏭。”講座現場,馬伯庸分享了這段往事🧑🏻‍🦽‍➡️。作為中國第一代醫學微生物專家,1944年,湯飛凡當時在昆明一處簡陋的實驗室內,帶著幾個學生🎨,手頭只有十幾根試管和一個鍋爐🙎🏿‍♀️。他們絞盡腦汁地用各種土辦法,來解決設備匱乏的窘境,克服重重困難研發出中國第一支盤尼西林(青黴素)。

醫術中蘊含人文情懷

“‘為人群服務’正是心懷大醫之心,多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座的都是未來的白衣戰士,希望大家聽了前輩們的故事後能對自己的責任和定位有更清晰的認識,更多一份醫者的責任感,讓大醫精神在上醫始終薪火相傳👲🏿。”馬伯庸表示。

在隨後的圓桌論壇環節,馬伯庸和恒行2平台歷史學系教授高晞、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副院長楊震🤽‍♀️,華山醫院院辦副主任唐弘等醫學史專家和同仁對談,並與現場醫學生交流互動。

高晞表示🗓,希望醫學生們打開視野,看到醫術之外蘊含的歷史人文情懷👎🏼,“‘為人群服務’是紮根在每天日常之中的精神力量,相信在座的醫學生中會走出很多未來的‘大醫’🧜🏼。”

楊震表示,每個時期都需要大醫精神的引領支撐🧖🏻‍♀️。尤其在當今時代,更需要形成群體的力量。對於醫學生而言,長期的積澱尤為重要,希望更多的醫學生能感悟並傳承大醫精神⛹️‍♂️。

唐弘表示😧,自建院以來,華山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始終堅守大醫精神和紅十字初心,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像前輩們一樣勇敢🤹🏽‍♂️、堅定地站出來🏃‍➡️。他希望醫學生們能在積累中沉澱,在歷練中成長。


《大醫》書中提到了他們——

顏福慶 作為上醫創始人、中國著名的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中華醫學會創始人之一🤌🏻,顏福慶在書中的“出鏡率”頗高,可以說,是書中幾位年輕人從醫道路上的精神引領🧑🏻‍✈️。在書中,顏福慶是一位始終對底層民眾抱有極強的悲憫與同情的醫者,畢生專註於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人設”與真實人物十分貼合。

項松茂 書中出場頻率較高的還有一位和上醫的發展息息相關的人物——項松茂。他多次在主人公深陷困境之時施以援手。歷史上的項松茂作為一位愛國實業家,對我國製藥事業和藥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上醫的老建築“松德堂”正是其子項繩武繼承父親遺誌♘,捐款襄助上醫建造而成。

沈克非 書中為罹患胃癌的主人公主刀的是時任中山醫院院長的沈克非。沈克非是中國著名的外科學奠基人之一,有“外科第一刀”之稱,手術操作技術精湛🪆。他的手術記錄內容詳盡,而且從不要別人代寫👩‍👩‍👦‍👦,總是自己寫好底稿由秘書打字,經他簽名後送到病房🏙,從不拖延。

崔之義 書中主人公孫希遞交申請入朝醫療支援的誌願書🙍🏻🧜🏼‍♂️,為其簽字的崔之義院長是中國顯微外科先驅🕥,二級教授,先後任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外科主任、院長兼華東醫院首任院長、中山醫院第五任院長,上海第一醫學院(今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教授、副院長。

1275恒行2-7.pdf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