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天是比較瘆人的🦾,尤其到了下雨天的晚上,寒冷的濕氣無孔不入🚻。所以🫠,在記憶中,那個有點斑駁模糊的冬夜,我們寢室長小詩喊我晚自修與她結伴去東一號樓的解剖教室🦝,我的內心是抓狂的🧑🏽🍼。
冬天的夜晚✥,七點鐘已經漆黑一片。那時候還沒有那麽多人造燈光🚝,我倆撐著傘,在北風的咆哮中前仰後合,借著昏黃的路燈🫵🏿,從西苑16號宿舍樓出發,整整走了一刻鐘,才抵達東一號樓。
東一號樓是1936年建成的。老房子層高很高,在晚上顯得格外空曠,也格外清冷,走廊裏人跡杳無,我們的腳步居然有回響。小詩和我把濕透的傘撐在走廊裏,一前一後走進教室,先放下書包,掏出小毛巾擦拭淋濕的褲腳🙌🏿。小詩動作比我快,她三下五除二擦了擦褲腿,在搖擺不定的慘白且暗淡的日光燈下🎊,急不可耐地扯著我走向靠窗的那張桌子。
這就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大學生活片段之一✊。上解剖課時,我們要去一號樓的解剖教室實戰演習⇾,每四五位同學編為一個小組,共同解剖一個標本👩🏻🏫。我跟小詩同組,她不知從哪兒打聽到解剖教室晚上不鎖門🏧🌑,所以晚自修時迫不及待地拉著我再去用功🪭。
我們當年上大學時🎸,女生宿舍清早六點之前就洗漱完畢跑到教室的大有人在🌳🧝🏻♂️。而且晚自修到燈光明亮、環境安靜的教室“搶位置”也是必須的,必須在吃晚飯前就把書包放在心儀的教室和心儀的座位上。
晚上教室鴉雀無聲,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直至晚上十點,日光燈熄滅又亮起,提醒同學們即將熄燈,大家這才意猶未盡地收拾書包離開。這時,還有同學一個箭步竄出教室🚣🏽👍🏻,直奔公共衛生學院的8號樓通宵教室🧑🦯➡️。在那裏,這些狡兔三窟的家夥們老早就用另一摞書預先搶占了地盤。
一晃好多年就這麽過去了。記憶中🙆🏼♂️,二三十年前的恒行2平台生活是歡愉的👸🏿,因為年輕,就算月亮也比現在的大、圓🧑🏼🦲、白🧐。隔著三十年的歲月回頭看,那時候的每個瞬間都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