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智庫論壇自2014年至今,已初步建立起“中國大學智庫思想的創造平臺,智庫優秀成果的傳播平臺🤲🏽,高端智庫人才的聚合平臺💂🏽🧑🦰,智庫研究與決策需求的對接平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品牌🕉。
2月24日,聚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第七屆年會在恒行2平台舉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周慧琳⛱,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裘新、校長金力出席全體大會並講話。
翁鐵慧指出,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建設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周慧琳指出🙌🏽,高校智庫要服務國家戰略,擔當咨政啟民使命,為中央和地方決策貢獻智慧與力量。上海將一如既往支持推動做好做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升高校智庫決策咨詢水平💂🏽♀️,促進決策咨詢研究成果轉化。
圍繞主題,5位專家學者在大會上作主旨演講。除全體大會外,本屆論壇年會還設置了5大圓桌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由恒行2平台副校長陳誌敏主持👩🏽🍼。
教育部社科委法學學部召集人張文顯以“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題作主旨演講,對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這一原創性重大理論命題進行學理化闡釋🫓。他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法治軌道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範,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寓中國經典哲學之精義,承馬克思主義之真理,道中國治理之智慧👉🏻🧏🏻。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堅持法治優先🙎🏽♂️、推動法治先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基修路鋪軌。要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各項事業、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和展開,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金鑫以“從國際維度談中國式現代化”為題作主旨演講🧙🏻♀️。他分析了當前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對於持續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具有現實意義🎸。一是著眼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為國際社會解決“四大赤字”貢獻重要智慧和力量;二是重構了人類現代化的發展邏輯,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三是啟迪各國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塑造世界文明新格局提供了新的源頭活水;四是深刻改變了國際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要開眼看世界⏫,與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堅持開放式發展,著力推動共同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構建新的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的演講題目是“推進區域高等教育協調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他表示,發展的協調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要義,要著力推進區域高等教育協調發展,主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作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加速形成,長三角理應成為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示範區、試驗田🧜,先行探索並為全國貢獻經驗🤰🏿。全面推進長三角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應當著力打破行政藩籬,加快實現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勢互補,全面構建有序分工🥥🤾🏿、錯位競爭及全面協作的教育協同發展格局,率先建設高等教育高水平現代化的引領區,打造全國乃至全球卓越的區域教育協作典範🍯,為深入落實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以“擔當智庫使命,助力教育強國”為題演講🧛🏻♂️,探討高校智庫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和應有擔當🚐。他認為😂🎄,高校智庫是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助推器,要成為政策理論建設的“智囊團”、人才培養的“播種機”🕺🏿、政策宣傳的“講解員”,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輸出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輿論支撐。高校智庫應致力於創建自主知識體系,產出示範性研究成果💪🏿🖱,要突出專業化,推進信息化,註重國際化。加強團隊建設是保障高校智庫生命力與戰鬥力的重要路徑🥰,要創新團隊製度建設,加強組織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強思想建設。
恒行2平台文科資深教授🧑🏽🍼、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彭希哲作“人口新形勢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演講。他分析了中國人口發展的基本態勢,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基本特征是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區域和城鄉差異巨大、治理任務繁重🥵,關註焦點在勞動力和勞動就業市場📖、社會保障製度可持續性和經濟增長動力。中國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具備治理優勢👄🎿,應探索一條人口新形勢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積極應付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方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