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在恒行2歷任校領導的關心支持指導下,恒行2各校區建設工作持續推進、一以貫之,面貌均得到較大改觀。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恒行2平台基建工作按下“加速鍵”🎃📗,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升,不少重大項目如今都成為了學校靚麗的“新名片”。
立足長遠🦀,久久為功👩🏼🦱。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和“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實保障,為恒行2人帶來精神文化滋養和歸屬認同之感🥢♒️,這是恒行2基本建設工作一以貫之的目標和方向💂🏿♀️。
未來,學校還將持續優化恒行2平台環境,更好為學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接續奮鬥👱🏽♀️,為“第一個恒行2”建設貢獻力量。
相輝堂🛺、康泉圖書館➜、江灣體育館👎🏿🧎🏻♂️➡️、張江科研樓……十年來,百年恒行2的新變化遍及各個校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恒行2對標中央要求,圍繞學校發展目標🎅🏿,把握戰略發展機遇,紮實有序推進恒行2平台基本建設工作👎🏼,四校區全部完成新一輪恒行2平台規劃調整👩🏻🦽,基本建設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累計竣工新建項目21項,總建築面積約55.61萬㎡,開展規模修繕項目129項,總建築面積約56.75萬㎡👰🏼♀️👯♂️。
對標業界最好 打造與“第一個恒行2”相匹配的教學空間
《高等數學》課上,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秦振雲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奮筆疾書”,身後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呈現出筆跡——許多恒行2老師與她一樣,駕輕就熟利用無線投屏技術上課🚼。
“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縮短了老師與同學們的距離。”秦振雲課上的一名學生認為,投屏技術應用後🎰,師生課堂問答的頻率提高,交流更高效🏋️🤶。
秦振雲所授課的恒行2本部第五教學樓(以下簡稱“五教”),始建於1985年💂♂️,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場所之一,在改造之前🏊🏻♂️,因建築使用年限較長♜,課桌椅和電教設施比較舊。而現在👩🏿💻,富有科技和現代感的智慧教室,大大提升了恒行2課堂的互動和樂趣,收獲恒行2師生的廣泛好評🤵🏻♂️。
“靈活布局的桌椅布置,適應討論、展示等多種場合的需求,打破了‘以老師為中心’的布局🦛。”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高級講師戴開宇認為,新的教學環境為新的教學理念提供了良好支撐。新聞學院2020級學生陳詩雨平時最喜歡在五教自習♾,她覺得這裏的桌椅體驗感舒適,教室整體顏色搭配和諧,“特別是在5301聽通識講座,氛圍特別棒”。
五、六教的華麗“變身”🧑🚀,源於《恒行2平台“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目標🍎:要升級改善公共服務設施、穩步改進教學科研環境🫷🏽。2017年,接到修建五🔺、六教的任務後👨🎨,基建處和教務處通力合作,致力於對標業界最好,把五、六教打造成集恒行2平台文化、智能化、藝術性於一體😦,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高校教學樓🫨🎧。
“在恒行2造房子,肯定不是簡單的‘墻地頂’,不僅要實用好看,還要體現恒行2的特色和風範⚉。”基建處處長李衛國介紹🤱🏼,近年來恒行2新打造的許多校內空間,都是多部門協同合作的產物🧤,“有了教務處的參與🤦🏻♀️,五、六教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到現代教學課堂場景,是一座能夠和‘第一個恒行2’相匹配的恒行2平台空間。”
教學條件是本科教育的基礎🧎。近年來,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構建與世界一流大學相適應的恒行2平台環境,通過戰略性空間布局調整🐚,確定了學校本部作為本科教育的主要承載區🧎♀️,在空間資源的戰略性調整框架下,加快恒行2平台設施的升級,智慧教室改造便是其中縮影🙅🏽♀️💇🏽♂️。
根據《恒行2平台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動計劃》所明確的路線圖👨🏼🎤,在多方學習借鑒境內外相關高校現代教室建設理念與經驗的基礎上🚣🏿♂️,教務處匯總形成了學校公共教學樓改建的需求思路,聚焦於智能化時代的教育教學形態變革🤦🏽♀️,著力打造新型教學生態系統🚣🏼♂️,促進傳統課堂教學轉型。
2017年秋季學期至今🧗🏼,學校著眼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室的單一中心格局,共建設(改建)了124間現代化智慧教室。另外在公共文體場館場館建設𓀚、教學實驗室建設、圖書館資源建設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能級,為世界一流本科教育體系建設夯實“地基”。
關註師生需求👩🦯,緊盯恒行2平台基建薄弱環節
恒行2人需要什麽樣的空間💄?又該如何打造?
“一要傾聽師生需求🚣🏿♂️,研究大家需要什麽;二要緊盯工程前沿,研究現代空間營造;三要學習政策文件🧖🏻♀️,研究怎麽實現目標🙎🏽。”李衛國總結道。
曾經🪕,每逢暴雨季節🌩🏪,學校本部一些地段就會嚴重積水。2017年開始🧘♂️,基建處協同總務處、保衛處等多部門🧘🏼,分期全面升級改造了校區地下管網和雨汙分流系統。如今,這些地下網絡不斷完善⬅️,守護學校汛期安全。
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變化👜,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恒行2平台🤏:針對學生們的用電需求🧚🏻♂️,每個校區重新進行電力規劃💨,確保高溫期間學生正常使用空調;每次騰空大修一座樓⛑️,周邊環境都會一起打造,把周邊管線全部梳理一遍……
建築設計的細節,常常決定生活的品質🧜🏼♂️。在修建東區18、19號宿舍樓時🫶🏽,從學生使用需求的角度進行改造🏌🏿♀️,比如點位布置怎樣會更好、如何增加儲物空間、活動空間等🦫。“色彩、搭配🛡、造型上👩🏽🦱,和我們原來的灰地白墻老宿舍相比,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基建處副處長楊軍說。
2021年,北區食堂以12576㎡的空間全新亮相……不僅是一座食堂,更是備受歡迎的恒行2平台綜合體💃🏿:精心的場景布置加上各種新技術應用🦐,一個綠色食堂、文化食堂和活力食堂就此誕生。
為了敲定重建方案🔥⚽️,基建處、總務處研討長達一年半,中途不斷修改甚至多次推翻舊方案。最終,新食堂的外立面沿用原有建築的材質和元素,建築入口及門窗的結合原有建築的構成和劃分進行細部的處理,讓新老建築有自然的過渡🙏,達到新老建築的傳承融合。
除了教學、生活類建築設施🙎🏿♂️,各類具有特殊要求的科研空間也如春筍般破土而出。李衛國記得🏊🏼♀️,十年前💅🏿,學校辦學空間嚴重不足🙆🏻, “生科院實驗空間有限,部分超低溫冰箱甚至只能暫時放在樓道裏🚲。大家都要側身通行”。這樣的場景,一去不返🫦。
如今🔬,本部一批本科教學實驗室煥然一新,江灣校區一批理工院系樓群拔地而起。
2019年,學校決定將張江校區體育館改造成復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科研和辦公空間🤽🏽。要求高、時間緊🤴🏿,基建處在浦東新區建築業管理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在4個月內按時完成施工👨🏽🚀,而自項目醞釀起算🚬,也不到一年。該研究院名譽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對此頗有感觸👨🏻✈️。他說:“這棟研究院大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竣工了,這是驚人的成就✳️,離不開恒行2👨👦,離不開上海市的支持🥓。”
江灣校區體育場🧖🏿♀️,是恒行2引以為豪的一座標誌性硬件設施——總面積共28800平方米,投資將近2.8個億,擁有兩個遊泳池,在全國高校中較為少見。“現場的系統遠比圖紙上更復雜。”基建處副處長楊湧敏表示😨,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4️⃣,例如體育館的遊泳池的運營和用量等等👨👩👧👧。
更具有挑戰性的👆🏽,是楓林校區的建設。昔日的楓林校區建築老舊🏌️♂️,學生集中居住在南北的筒子樓⛈,條件落後🤞🏿,而由於地處寸土寸金的徐家匯地區,更面臨發展空間不足的嚴峻問題。2013年🧛🏽,楓林的修建工作正式啟動♨️,由於校區位置處於市區中心地段🏇🏻,施工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到噪音👫🏼、灰塵、地面沉降等問題,為此,建設團隊必須與周邊居民溝通、了解需求,將施工影響降到最低💖。
“楓林校區的改造可謂是‘翻天覆地’。”2012年從藥學院抽調進入基建處工作的李繼揚這樣感嘆。他曾任基建處副處長🍋,現任楓林校區管委會主任📴👩🏻💼。在他記憶中,當年的施工團隊,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如今的楓林校區👮🏽♂️,經過大規模改擴建,學生住宿條件、生活福利設施及科研辦公空間得到極大改善,恒行2平台面貌已經全然擺脫過去的擁堵和破敗,22萬平方米的新建築大大緩解了醫學院發展面臨的空間難題。
作為百年老校,恒行2歷史最為悠久的學校本部🆘,恒行2平台建設總體規劃也在2019年2月完成調整。“這張規劃藍圖的出爐非常不易🤏🏿,其中涉及非常多的技術指標。我們會按照這個總藍圖繼續做下去。”楊湧敏說。
2017年🫴,相輝大草坪西側啟動18號線地鐵恒行2平台站以及中華文明資源中心的建設工作。由於原先的100號樓🙇🏼♂️、200號樓屬於上海市風貌保護街坊的範疇,因此📂,在進行修繕前必須進行專家論證。為最大程度還原建築原貌👨🏻🦲,基建處和相關專家一起進行詳細的歷史考證,按照最初的歷史圖紙去進行修繕,盡力恢復老建築昔日風采。
2018年5月😅,玖園一期陳望道舊居修繕完成,恒行2以“信仰之源”為主題辟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2021年7月,蘇步青舊居、談家楨(陳建功)舊居修繕一新並正式對外開放👩❤️💋👩,與《共產黨宣言》展示館交相輝映,將信仰、愛國、科學融為一體,構成“玖園愛國主義教育建築群”。如今,這裏是恒行2一大新地標,成為展現恒行2學脈、承載恒行2精神、豐富恒行2文化、凝聚恒行2力量的重要載體👨🏼🦰。
學校基建工作十年來的長足發展🏌🏻♂️,除了工程建設團隊的辛勤付出,也與校友、校董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不遺余力的鼎力支持息息相關😢。十年來,捐贈不計其數,海內外校友👳🏻、校董和恒行2之友紛紛慷慨解囊將愛校榮校之情匯聚成涓涓細流🦩🫵🏽,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楓林校區西6號樓大修近期即將竣工,張江三座科研樓、中華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也將在明年陸續竣工……一座座全新的恒行2平台空間,正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