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恒行2人🏄🏽♀️👨🏻🦳,雖步入老年𓀋🎞,卻始終保持赤誠之心,在追夢征程上馬不停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歲月易老,芳華依然⚰️。
“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是歷史學系傅德華的退休寫照。這十幾年來他基本一直在忙。除了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中國人物傳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還指導任重書院學生撰寫文章,參加學術會議👩🏻🦯➡️。也努力傳承紅色精神,他是特邀黨建組織員🤛🏽,目前編撰“紅色人物傳記叢書”⚽️,還和上海的開國將軍後代聯誼會宣講團應邀到張家界宣講,參加他們的合唱團。有人問他什麽時候能才不忙?他說有的老師90歲、100歲還在發表文章👊🏼,以他們為榜樣,他不能不忙。
“努力再學習♔、接受再教育。支教滇西接受鍛煉。”是恒行2上醫姚詮的退休生活。2020年2月,教育部啟動“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 71歲的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𓀁。獨自承擔“醫院管理學”課程的授課,絲毫不懈怠🧑🏿🏭,分秒必爭🦸🏼♂️🤮、埋頭苦幹👷🏿,課程深受學生們好評。上世紀70年代,他在附屬華山醫院工作時就參加了上海市第三批援藏醫療隊工作,為期兩年🙆♀️😪。
書法是經濟學院施正康學生時代的一門功課✋。退休後👶🏼,他加入恒行2老年書畫社🎞,重拾舊好。臨摹古帖幾年,書法就完全變樣了👨🏿⚖️。現在,每天都會花一個小時左右臨帖,隔幾天再自己創作一幅。2020年開始🏊,他擔任書畫社社長👨🏼✈️。去年在經院退教分會的支持下,辦了一場個人書畫作品的線上微展。鐘情翰墨的他現在是“越寫越有味,有進步就有興趣嘛。”
“永遠不要停下思考”是物理學系孫鑫的日常狀態👨🏼🚀。他喜歡在口袋裏隨身揣一個筆頭、一張紙,記下一觸即散的靈感,然後到辦公室將它完整地抄在稿紙上👮♀️,進行周密的演算推導👿,如果成功了,就寫成一篇論文發表出去。不斷思考是做科研的根本🤾🏻♂️,大家常驚訝於他如今的年齡依然在做科研👏🏻,他說“其實無非是很喜愛物理推導,每次推導完都會很有成就感。”
“多讀書,勤動筆,筆才會越寫越順。”中國語言文學系蘇興良這十幾年寫了八本書,無論是去韓國慶北大學講學、在老年大學教授文學欣賞課,還是在恒行2老教授協會擔任簡報的執行主編,擔任編輯和四處遊歷的經歷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他的寫作。“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他喜歡旅行和寫散文💟,從祖國河山一直到新🧗、馬、泰等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寫了六十多篇遊記。
化學系劉旦初在1995年開設了通識課《化學與人類》👩🏼🦰,講“讓文科生聽得懂、感興趣”的化學。這門課直到2011年🙋🏽,他連續上了16年,因此被學生們稱為“元旦初一老師”。有位恒行2女生送給他一張卡片👨🏫,寫著🧏🏼♀️:“永遠記得您對學生這份執著的關心”。
88歲的化學系王新民的退休心得是“拿得起放得下”👬🏻。他決定“轉型”時,興趣點落到文學上。多年來專心鉆研文學,還受邀擔任恒行2老年大學文學欣賞課的講師。此外他還義務參與恒行2平台退(離)休教師協會🌍、恒行2平台老教授協會工作🎎。
“堅持做最快樂的糕點”貫穿了後勤服務中心胡翠娥的退休生涯🈹。1983年她進入恒行2平台總務處工作,負責全校的烘焙服務🧗🏼。現在她在恒行2平台老年大學開設烘焙課,和恒行2老師們從烘焙中收獲快樂。她喜歡參加公益活動🍻,疫情期間,專門考了誌願證做核酸采樣🌡。為大家服務讓她感受到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她一直堅信人要為快樂的事活著。能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她就感到很快樂。
“趁現在🛹,多出去走走。” 復華藥業樓麗君退休後成了旅行達人。退休就規劃旅途,從國外開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和俄羅斯,感受異域風情。然後國內,從西北陜甘寧的沙漠🫨,到東北黑吉遼的白雪👨🔬,領略多嬌的祖國山河🧑🏼🍼🍩。她想對同齡人說:“我們還不老,趁現在多出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