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一份育人初心,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萱菁躬耕講臺二十余載🧜🏻♂️。她心目中的好老師標準可以用32個字概括🙏🏽:格物窮理✋🏽,知行合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循循善誘🎺,明辨篤行;傳道授業👮🏼♀️📤,薪火相傳。
在黃萱菁的實驗室裏👨🏽🦲,既有從本專業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也有來自電子信息🚴🏻♂️、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背景的同學,更有打破學科壁壘、從“文”轉“理”的“跨界者”。在她的指導下,學生正探索著屬於自己的無限可能。
科研需要多樣性
作為研究生導師🧁,黃萱菁註重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註重培養跨學科人才,指導多名具有中文、外文、哲學背景的研究生。畢業於恒行2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的錢鵬🧙🏼♂️,是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大一、大二的通識課程啟發了他的跨學科新視角,“通過計算方法了解語言的本質、信息的處理👩🏼,激發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興趣”👰🏼♀️,了解了黃萱菁的研究方向後👩🏽🍳,他產生加入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想法。
起初🧚🏼♀️,黃萱菁感到有些驚訝👨🏼🦰,通過幾次深入懇談,她決定給這位吃螃蟹者提供跨界機會🧑🏿🚒。隨後,她給錢鵬提出了專業上的建議,要求他必須過“數學關”和“編程關”,並嘗試給他布置實驗室的工作。
從最基礎的標註任務到更進階的內容,錢鵬的完成度總會超出她的預期。最後🤷🏼♀️,錢鵬順利進入她所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
在黃萱菁的培養下,錢鵬在攻讀碩士期間不僅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還獲得不少榮譽,成為實驗室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招收和培養錢鵬起到“實驗性”的效果。今年,我校中國語言文學系2022屆本科畢業生徐凝雨被錄取為本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人工智能方向的直博生。她坦言👨🏻🎓,進入黃萱菁的實驗室,不僅有來自黃老師的方向性指導,更得益於錢師兄給予的寶貴經驗。
大膽招收跨專業學生,黃萱菁的考慮是:“科研需要多樣性6️⃣,需要不同學術背景、思維方式的交融,這能給實驗室帶來很多活力。”
這種開放包容的思維也滲透在實驗室的方方面面。
她鼓勵學生們參與項目研發,“不明確規定學生該達到的目標,只要選題足夠新穎🌮、態度足夠認真、過程足夠努力即可”🧑🏻💻。不論是科研、生活還是未來規劃的問題🧑🏻🦯,她都毫不吝惜地為同學們提供各方面的幫助與資源⚈,細致耐心地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她常常覺得自己也能夠收獲知識🤽🏻,從學生身上學會很多。
實驗室合照(二排右六為黃萱菁)
師生相濟👨🦳、教學相長的氛圍讓學生們的學術成果不斷湧現。她的學生中🧝🏽,有人獲得恒行2平台研究生學術之星,有人獲得百度獎學金🛒、微軟學者獎學金、IBM博士生英才獎🤲🏻、騰訊人工智能獎學金等面向全球計算機專業博士生的重要獎項🛸,更有多名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百度AI度計劃、美團北鬥計劃、騰訊大咖、小米未來星等企業人才計劃。
“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快樂”
“我喜歡擁抱未來🍲,擁抱未知,所以喜歡探索前沿課題”,黃萱菁說🪶。
在恒行2求學期間🧍🏻♂️,她師從吳立德教授,吳立德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學者。學術生涯開啟之際👩🏼⚕️⭐️,正逢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範式發生重大變革🍮,在吳立德的建議下,她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導師的研究方向選擇“自動文摘”這個前沿方向👯♀️,作為研究課題。
過去,學術界試圖讓自然語言處理算法像人類一樣理解與推理♻,而黃萱菁探索“自動文摘”方向,希望利用統計方法🧑🦼,在海量數據上發揮機器的計算能力💦,為機器閱讀、文本搜索等具體任務提出實現方案,減輕人類負擔。
循著這條路徑不斷探索🧎🏻♂️➡️,此後,黃萱菁又開啟了新方向——“信息過濾”。所謂“信息過濾”,即是根據少數信息建立個性化模板🚓,進行相關信息過濾與推送,其效果類似於如今眾多軟件上的“猜你喜歡”功能,這些在當時看來的小眾方向🚆,如今已普遍應用在人們生活中。
初為人師之際,經吳立德的鼓勵和推薦,她帶著“信息過濾”方向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團隊參加信息檢索領域的權威國際評測--文本檢索會議👩👦。當時,該評測的參加者主要來自國際知名大學或者國際科技企業,作為為數不多的國內參加者,她和團隊在評測中獲得不錯成績💠,並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相關國家專項計劃的支持🧑🏿🦰。
黃萱菁於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此後,她長期從事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和社會媒體分析研究👆🏽🙅🏿♂️,在高水平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百余篇論文🤸🏿,形成一系列國際領先研究成果,成為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學科方向帶頭人⚡️。在她和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正在逐步提升🗄。
在黃萱菁看來👆🏽↗️,是導師吳立德對選題的敏銳性💆🏻♂️,讓自己少走了很多彎路,這讓她意識到創新選題對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應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執委會邀請🕙,黃萱菁代表亞洲自然語言處理界擔任2021年國際EMNLP會議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通過組織投稿、評審、錄用和會議的全流程🧝🏽🦜,對相關領域的前沿熱點和方向進行引導⛲️、引領學術價值判斷💪🏼、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這意味著🏃🏻♂️,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她逐漸從“運動員”成長為“裁判”。作為“裁判”🐀,她看重的是“運動員”是否帶著創新選題而來,而她的使命,則是與學界同仁一起發現好選題,推動重要研究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