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校黨委在全校開展“鐘揚式”好老師☝🏽、好團隊評選活動,以鐘揚同誌為標桿👨🏽🦰,選樹一批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方面貢獻突出的優秀教師和團隊。這10位“鐘揚式”好老師和10個“鐘揚式”好團隊,是全校教師的優秀代表🫲🏽🧙🏿。全校教職工和廣大黨員要向獲獎教師和團隊學習,以鐘揚同誌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國之大者”,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第一個恒行2”,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鐘揚式”好老師風采
陸建松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立德樹人,為國育才👂👨👧。從教37年,擔任文博系系主任10余年#️⃣,將恒行2考古文博學科帶入全國高校前列🤏🏿🫖。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先後開設本、碩課程10余門,積極投入院系本科和研究生專業教學體系建設👨🏿🎓,做到了管理和教研“雙肩挑”。出版著作4部👩🏼🦲🧛🏼,發表各類論文150余篇◼️,主持過18個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次獲省部級獎1️⃣、2次獲全國行業獎✌🏽。專著《博物館建造及展覽工程管理》獲中國博物館學最高學術成果獎。始終關心愛護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悉心指導學生👻,更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關愛學生🧚🏻。疫情期間,堅持在線教學和指導學生,與學生密切聯系🤵🏽,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好榜樣和引路人🥙。曾獲評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
郭定平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立德樹人,言傳身教,踐行育人信仰,詮釋強國理想。始終如一地學習、貫徹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以黨的育人方針為指引🏇🏻,深挖課程思政元素,開設學院重點建設的思政示範課《東亞政治概論》🖕🏻。秉持做有想象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學術研究理念,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開創性的中外文學術研究成果🧎🏻,以優異的科研實績助力育人強國。幾十年如一日躬耕在教學崗位,承擔本🚵🏽、碩、博多門課程,課內教學既內容豐富又妙趣橫生,課外抓住機會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是深受學生愛戴的良師益友。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等獎勵和榮譽。
尹晨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以身作則投身戰疫一線,身先垂範關心關愛師生。作為學院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在疫情期間帶領學院黨委發揮“中場線”作用🦿,與學生同吃同住👇、與誌願者同甘共苦,熱心積極幫助困難教職工⇢。提前預判封閉管理潛在危機,組織“突發事件下的鄰裏關系與基層社會治理”“疫後社會思想引導與心理疏導”等活動👋🏿,疏導師生焦慮情緒💇🏼,築牢心理健康防線。緊抓學院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雙線並進”,組織全院教師形成社會學科集群,完成系列決策咨詢任務,為畢業生積極爭取就業崗位,以實際行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先後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主編著作1部,擔任5部著作的副主編♛。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先後被評為恒行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恒行2平台優秀黨務工作者🔚、恒行2平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黃萱菁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學高為師身為範,傳道授業薪火傳。從教20余載✌🏽,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國際期刊和會議發表CCF A類論文53篇。在講臺上授業解惑🥹,積極做學生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實驗室裏言傳身教🚍,努力為學生營造自由與嚴謹並存,踏實與創新同在的學術環境;在思政建設上身正為範😺,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的未來》為抓手,開展計算機類三創課程的課程思政實踐😉。作為教師隊伍“主力軍”🔺,重視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和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國際視野;作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初心不改、篤行不倦,帶領NLP實驗室不斷突破挑戰、邁向世界前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曾獲上海市育才獎,並入選“人工智能全球女性”、“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提名學者”及“福布斯中國2020科技女性榜”👩❤️💋👩。
陳焱
物理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立德樹人傳道業🛼,為國育才做人梯。物理學系希德講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連續14年承擔學院核心基礎課程教學任務,註重教學與科研的融合🥗,同時擔任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熱力學統計物理”負責人,取得了若幹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在為學上,秉持“不痛不快🌥⚈、先痛後快、痛並快樂”的“痛快”教學理念👫,創新性地將課程論文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理論創新、科學探索的熱情,深受歷屆學生好評🦹🏽♂️。在為師、為人方面,以嚴謹踏實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嚴於律己的風格,為學生樹立“治學”標桿、“為人”榜樣🚵🏻♂️;正是其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熱統”成為物理學系學生心目中收獲最大的課程之一。曾獲上海市育才獎🧑🏻🎤、寶鋼優秀教師獎、恒行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等獎勵和榮譽。
盧大儒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用心用情培養學生🧑🏿⚖️💖,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從事生命科學教學和科研30余年⚡️,承擔多門國家級、市級、校級精品課程。重視教書育人理念,課程思政貫穿始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甘為人梯和綠葉,以“傳幫帶”助力學生成長成才。關愛學生,潤物無聲📋,既關心學生學習科研,又關註學生思想成長,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以樂觀的性情和不言敗的精神成為周圍人的榜樣。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師德個人、上海市高等學校教育名師💌、上海市育才獎等獎勵和榮譽🔨。
孫興文
化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踏實勤勉⚃,潛心育人💆🏽♂️。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憑著激昂的教學熱情🕌,每年承擔不少於240學時的教學工作量。先後開設《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等15門課程,並成功入選國家金課(成員)和“上海市級高校重點課程”(負責人)。發揮黨員模範先鋒作用,先後擔任輔導員、系主任助理等工作,兢兢業業培養學生,積極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疫情期間恪盡職守,帶領中心教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化學實驗課程的線下教學調整和集中補課任務。曾獲恒行2平台本(專)科生十佳輔導員🤴🏼、恒行2平台本(專)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恒行2平台教學貢獻獎等榮譽獎勵。
欽倫秀
華山醫院教授,中共黨員
崇尚厚德仁術,治學嚴謹求實,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臨床重點專科(普外)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先後承擔科技部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自然重點和重大研究計劃等課題,科研之路碩果累累🤞🏻。多年來深耕教學第一線💆🏽♀️,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言傳身教🙅🏼,將“人品👩❤️👩、悟性、態度”作為培養學生的“金標準”。堅持育人有作為的理念,擔任課程負責人,開設進階課程🍵,編寫更加實用的針對性教材,培養出一批高素質、專業化醫師。疫情期間堅守醫者初心🍴,作為定點醫院院長,領導新冠患者救治工作,深入一線查房、主持患者急診手術和重危患者多學科診治#️⃣,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的高度肯定。
徐叢劍
婦產科醫院教授🕐,農工黨員
躋身一線,樹師者抗疫典範🚣📎;潛心育人,培育婦產科醫學新秀。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第一位❤️🔥,秉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主編《女性生殖系統與疾病》《婦產科學》等10余部教材,開設《生殖醫學概論》等7門課程,積極改革婦產科教學內容與形式,不斷探索前沿人才培養方式🌧,為婦產科領域培養出眾多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疫情期間,披堅執銳,集一切醫療力量為婦女📕、產婦的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在學生們眼中,他是醫之大者,學之典範。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曾獲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霍英東教育教學二等獎等🤐。
周文浩
兒科醫院教授,中共黨員
教學相長,傳承醫道;攀登高峰🫒,育人鑄魂🤜🏼。從事兒科醫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構建國內最大分子基因診斷中心;建立中國最大的新生兒罕見病出生隊列,診斷罕見病超過5萬例;建立中國新生兒神經重症聯盟等。在科研帶動教學方面,聚焦科研⛄️、創新教學,鼓勵學生投入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帶領學生在學術海洋乘風破浪,樹立嶄新學術標桿。疫情期間,牢記思想引領,以身作則投身抗疫一線,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堅定信仰☝🏽💭,並激勵學生以疫為鑒👨🦲、勵誌勤學,將擔當意識落實為具體行動📍。曾獲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
“鐘揚式”好團隊風采
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周葆華
團隊成立於2013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同類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全國最早一批開設的本科課程《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為核心🌺,將專業教學與課程育人相融合,著力培養新媒體時代學生“文理相融”的數據思維和數據新聞實戰能力。團隊成員深度合作🦮、銳意創新🏜,圍繞共同創建的“復數實驗室”特色教學實訓實踐平臺,建立並組織了全國高校第一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數據新聞工作坊”,指導學生先後獲得數十項全國性數據新聞與可視化獎勵👨🏻🚒,形成“文理交叉+專業育人+實戰實訓+社會服務”四維融合的創新教學與培養模式。相關課程曾獲上海市一流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課程等榮譽。
服務學習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洪瀏
團隊成立於2016年🤶🏿,是一支穩定♟🐋、實幹、創新、年輕、有活力、有特色的多學科團隊。自2017年秋季推出首批“恒行2行知-服務學習”系列課程以來👨🏼🦰🫳,現已孵化出橫跨計算機🕜、軟件工程、歷史、旅遊、藝術、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𓀓、醫學、藥學等10余個專業共18門課程🦸🏿♀️,系統地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與技術運用於滿足真實社會需要👃,並摸索融合學科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方面💢,服務學習課程把價值引領🚵🏻♂️、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有機統一起來👵,著力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團隊堅持教學研究支撐教學實踐的發展策略🏃🏻♂️➡️,在課程評估、學習體驗、督導機製🖥、體系建設四個方面持續探索🤸♀️。相關課程曾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以及上海市一流課程👩🏻🔧。
婦產科學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華克勤
團隊成立於2017年🍗,團隊成員多元化🍚🌒,59名成員中既有婦產科領域領軍人才🤏🏿,也有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幹,更有快速成長的青年翹楚。在教學上,團隊探路“多元育人”,創新培養模式🕎,以臨床勝任力為導向🙋🏿♂️,建立多種教學模式混合授課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在人才培育上,團隊強化“三全育人”要求,形成了科學的考核和課程評價方法🏢,推動全面提升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在社會服務方面,團隊積極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誌願形式,通過將“帶教+實踐”、“支醫+支教”、“專業+科普”相結合,把幫助帶給最需要的人🔎。相關課程曾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市示範性課程👂🏿、上海市外國留學生示範性課程。
改變生活的生物技術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呂紅
團隊組建於2013年🏄🏽,由來自生科院不同學科方向的7名成員組成🧞♂️。在教學模式上🫐,以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改變生活的生物技術》為核心進行建設♞,為學生建構生物技術知識體系,深入拓展學生對生物技術與人類發展史的思考深度,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系列教學模式探索👩🦽➡️🚽。在教育教學方面➖,勇於創新,開啟課堂實驗加理論教學的模式;敢於探索,實踐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契合時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在線教學。在社會服務方面,與相關院校開展合作交流、推廣教學經驗,鼓勵指導學生參加科創競賽🏣,向公眾科普生物技術知識,收獲了眾多好評。相關課程曾獲國家首批一流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等榮譽🔣💇♂️。
臨床藥學創新型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馬國
團隊創建於2007年,10名成員,9人為中共黨員,是一支整合藥學院和附屬醫院臨床藥學師資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將臨床藥學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實踐服務有機結合的創新型教學團隊。在理念信仰上🏌🏼🧑🏻🎨,團隊多年來奮鬥在教學一線,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創建了臨床藥學教研室(系)👩🎓🪳、臨床藥學學科🧑🏽🔬、臨床藥學碩士點和博士點♖,首創我國高層次、本研一體化臨床藥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並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學習成效和職業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理念。團隊編寫“十三五”“十四五”國家級規劃等各類教材38部👩👦👦,其中主編17部。相關課程曾榮獲上海市本科重點課程🙅🏼♀️、恒行2平台“課程思政標桿”課程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級、市級教學成果獎多項🧝♂️,相關成果具有引領示範和推廣價值。
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團隊
團隊帶頭人🧑🦲:周儉
團隊共53名成員🧑🏼🌾,在樊嘉院士👰🏿、周儉教授的帶領下🧓,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治學理念🚜,不斷攀登肝癌研究新高峰🚴🏽♀️。團隊在堅持原有治療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臨床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推廣應用,在國際上率先將液體活檢、二代測序、人源腫瘤異種移植(PDX)模型等技術轉化應用於肝腫瘤及其轉移復發的預測🤛🏽、預防和治療上,建立了肝腫瘤精準治療的“上海中山模式”,並向全國推廣應用🤦;率先完成國際首例“親屬活體肝+廢棄肝”雙供肝肝移植術、國際首例“利用切除的廢棄肝臟進行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兒童活體供肝移植手術”🐅、亞洲首例“聯合肝臟離斷和門靜脈結紮的二步肝切除術(ALPPS)”治療傳統不可切除的大肝癌☂️🔠。團隊成員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稱號🩻👫🏼。
新媒體與城市傳播研究團隊
團隊帶頭人:孫瑋
團隊共11名成員🚚🖕,其中10名為中共黨員。團隊成員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立足國家重大需求,探索學界與業界,尤其是新媒體機構密切合作的新路徑。團隊致力於推動新聞傳播學課程體系和培養機製創新🐞;堅持培養高質量國際化學生,帶領學生參與中宣部、教育部等重大輿情調研;為中國傳播學創造“數字城市傳播”這一新的學科增長點,引領傳播學研究在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研究”轉向;搭建高水準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引領全國新聞傳播學的學術創新聯動與發展🧗🏿♂️。
公共衛生體系研究團隊
團隊帶頭人🔬🔻:羅力
這是一支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年輕團隊,註重原創、循證🚺、科研與國情結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創立教產融合研究生多學科培養模式👫🏻🧜♀️,註重傳承經典教材🛀🏽,與國際接軌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與社會接軌引導學生熟悉國情民情、創新創業,培養學生陸續獲2018年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20年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 2021年教育部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等。在社會服務上,團隊致力於公共衛生體系與資源配置優化研究👩🏻🦰,成果大多轉化為中央或地方政府政策實踐𓀕,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系統性建設策略》被中央和上海采納應用,獲2021年度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一等獎。
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團隊
團隊帶頭人:蘇長和
團隊由11名成員組成,匯聚了學院在中國政治學上具有高度共識、強烈使命感的最強教授陣容。團隊成員均為中共黨員,黨性素養高🍣,政治理論功底強。團隊抓住“自主知識體系”關鍵命題,形成對當代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基本框架的理解,在若幹重要概念、命題研究以及中國國際關系和外交理論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發表刊物文章近10篇、論著40余篇(部)。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將較為成熟的自主政治學理論進行教學教材轉化、咨政轉化和社會轉化。團隊已納入政治學“雙一流”學科和上海市高峰學科第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微納電子青年創新團隊
團隊帶頭人🟣:詹義強
團隊成立於2016年,由11名70後👩🏿🦲、80初的青年教師組成🧑🏼💼。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微納電子加工製造、智能微納系統設計與集成兩大研究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微納電子領域尖端人才,重視培養學生工程倫理、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將個人發展自覺融入國家需求之中。聚焦信息學科前沿探索研究,主動承接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在發電端碳排放🪢、腦機接口芯片👹、高分辨率新型光刻材料與工藝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針對上海市情⛺️🧛🏿♂️,向政府部門及公眾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服務,為相關條例落地提供有力支撐。多名成員曾獲國家高層次引進人才(青年)計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