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校報發布時間:2022-09-22


在第3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校黨委在全校開展“鐘揚式”好老師🌤、好團隊評選活動🕸,以鐘揚同誌為標桿💆🏻‍♀️,選樹一批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方面貢獻突出的優秀教師和團隊。這10位“鐘揚式”好老師和10個“鐘揚式”好團隊,是全校教師的優秀代表👱🏼‍♂️。全校教職工和廣大黨員要向獲獎教師和團隊學習↗️👨‍👩‍👧‍👦,以鐘揚同誌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國之大者”,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第一個恒行2”,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鐘揚式”好老師風采

陸建松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立德樹人👨🏻‍🚒,為國育才💆🏿‍♂️。從教37年,擔任文博系系主任10余年☪️👨🏿‍🎓,將恒行2考古文博學科帶入全國高校前列。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先後開設本👳🏽‍♀️👮🏽‍♀️、碩課程10余門,積極投入院系本科和研究生專業教學體系建設,做到了管理和教研“雙肩挑”。出版著作4部,發表各類論文150余篇,主持過18個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次獲省部級獎、2次獲全國行業獎🦮。專著《博物館建造及展覽工程管理》獲中國博物館學最高學術成果獎🤽🏿‍♂️。始終關心愛護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悉心指導學生🐔,更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關愛學生🔚。疫情期間👋🏿🖐🏼,堅持在線教學和指導學生👮🏻‍♀️,與學生密切聯系,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好榜樣和引路人。曾獲評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


郭定平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立德樹人♣️,言傳身教🙇🏿‍♂️,踐行育人信仰,詮釋強國理想。始終如一地學習、貫徹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以黨的育人方針為指引,深挖課程思政元素🛗👓,開設學院重點建設的思政示範課《東亞政治概論》。秉持做有想象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學術研究理念,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開創性的中外文學術研究成果,以優異的科研實績助力育人強國。幾十年如一日躬耕在教學崗位,承擔本、碩👙、博多門課程,課內教學既內容豐富又妙趣橫生,課外抓住機會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是深受學生愛戴的良師益友。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等獎勵和榮譽。


尹晨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以身作則投身戰疫一線🦔,身先垂範關心關愛師生。作為學院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在疫情期間帶領學院黨委發揮“中場線”作用,與學生同吃同住🧎‍♀️‍➡️、與誌願者同甘共苦,熱心積極幫助困難教職工👨🏻‍🦼‍➡️。提前預判封閉管理潛在危機,組織“突發事件下的鄰裏關系與基層社會治理”“疫後社會思想引導與心理疏導”等活動🚶🏻‍➡️,疏導師生焦慮情緒🫳🏽,築牢心理健康防線👨🏼‍⚕️。緊抓學院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雙線並進”,組織全院教師形成社會學科集群,完成系列決策咨詢任務🏑,為畢業生積極爭取就業崗位,以實際行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先後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主編著作1部,擔任5部著作的副主編。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先後被評為恒行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恒行2平台優秀黨務工作者🚙、恒行2平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黃萱菁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學高為師身為範,傳道授業薪火傳。從教20余載,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國際期刊和會議發表CCF A類論文53篇。在講臺上授業解惑,積極做學生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實驗室裏言傳身教,努力為學生營造自由與嚴謹並存,踏實與創新同在的學術環境;在思政建設上身正為範,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的未來》為抓手,開展計算機類三創課程的課程思政實踐。作為教師隊伍“主力軍”👙,重視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和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國際視野🤙🏼;作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初心不改🚶‍♂️‍➡️、篤行不倦,帶領NLP實驗室不斷突破挑戰💏➿、邁向世界前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曾獲上海市育才獎⚔️👨‍🦽‍➡️,並入選“人工智能全球女性”、“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提名學者”及“福布斯中國2020科技女性榜”。


陳焱

物理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立德樹人傳道業👩🏻‍🦯‍➡️,為國育才做人梯。物理學系希德講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連續14年承擔學院核心基礎課程教學任務,註重教學與科研的融合🤟,同時擔任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熱力學統計物理”負責人,取得了若幹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在為學上👸🏼,秉持“不痛不快🤷‍♀️、先痛後快、痛並快樂”的“痛快”教學理念,創新性地將課程論文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理論創新、科學探索的熱情💁‍♀️,深受歷屆學生好評。在為師、為人方面,以嚴謹踏實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嚴於律己的風格🎲,為學生樹立“治學”標桿💅🏿、“為人”榜樣🌉🧑🏿‍💻;正是其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熱統”成為物理學系學生心目中收獲最大的課程之一。曾獲上海市育才獎🚴🏿‍♀️、寶鋼優秀教師獎、恒行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等獎勵和榮譽。


盧大儒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共黨員

用心用情培養學生,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從事生命科學教學和科研30余年🧑🏿‍🦲,承擔多門國家級、市級、校級精品課程。重視教書育人理念👮,課程思政貫穿始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甘為人梯和綠葉😶,以“傳幫帶”助力學生成長成才。關愛學生🪙,潤物無聲🧎‍♂️‍➡️,既關心學生學習科研,又關註學生思想成長,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以樂觀的性情和不言敗的精神成為周圍人的榜樣。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師德個人👨‍✈️、上海市高等學校教育名師✊🏻、上海市育才獎等獎勵和榮譽。


孫興文

化學系教授🚚,中共黨員

踏實勤勉,潛心育人📇。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憑著激昂的教學熱情🦻🏽,每年承擔不少於240學時的教學工作量。先後開設《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等15門課程,並成功入選國家金課(成員)和“上海市級高校重點課程”(負責人)。發揮黨員模範先鋒作用🚣🏿‍♀️,先後擔任輔導員🙅🏿‍♂️、系主任助理等工作🌉,兢兢業業培養學生,積極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疫情期間恪盡職守🛌🏼,帶領中心教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化學實驗課程的線下教學調整和集中補課任務。曾獲恒行2平台本(專)科生十佳輔導員💂🏽‍♂️👩🏼‍🎓、恒行2平台本(專)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恒行2平台教學貢獻獎等榮譽獎勵。


欽倫秀

華山醫院教授,中共黨員

崇尚厚德仁術,治學嚴謹求實🫃🏽,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臨床重點專科(普外)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先後承擔科技部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自然重點和重大研究計劃等課題,科研之路碩果累累。多年來深耕教學第一線🫵,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言傳身教,將“人品、悟性🚁、態度”作為培養學生的“金標準”。堅持育人有作為的理念↕️,擔任課程負責人🧻,開設進階課程,編寫更加實用的針對性教材🫦,培養出一批高素質、專業化醫師。疫情期間堅守醫者初心®️,作為定點醫院院長,領導新冠患者救治工作,深入一線查房🤦🏼‍♀️🚟、主持患者急診手術和重危患者多學科診治👩🏻‍💼,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的高度肯定。


徐叢劍

婦產科醫院教授,農工黨員

躋身一線🪁,樹師者抗疫典範;潛心育人,培育婦產科醫學新秀👳🏽。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第一位,秉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主編《女性生殖系統與疾病》《婦產科學》等10余部教材,開設《生殖醫學概論》等7門課程,積極改革婦產科教學內容與形式🥝😆,不斷探索前沿人才培養方式,為婦產科領域培養出眾多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疫情期間,披堅執銳,集一切醫療力量為婦女🤷🏽‍♂️、產婦的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在學生們眼中,他是醫之大者👩🏻‍🚀,學之典範。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曾獲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霍英東教育教學二等獎等。


周文浩

兒科醫院教授,中共黨員

教學相長,傳承醫道;攀登高峰,育人鑄魂🍈。從事兒科醫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構建國內最大分子基因診斷中心;建立中國最大的新生兒罕見病出生隊列,診斷罕見病超過5萬例;建立中國新生兒神經重症聯盟等。在科研帶動教學方面🏇🏽,聚焦科研、創新教學,鼓勵學生投入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帶領學生在學術海洋乘風破浪,樹立嶄新學術標桿。疫情期間🍜,牢記思想引領,以身作則投身抗疫一線,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堅定信仰🙍🏻,並激勵學生以疫為鑒、勵誌勤學,將擔當意識落實為具體行動🤙。曾獲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恒行2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


“鐘揚式”好團隊風采

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周葆華

團隊成立於2013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同類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全國最早一批開設的本科課程《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為核心,將專業教學與課程育人相融合,著力培養新媒體時代學生“文理相融”的數據思維和數據新聞實戰能力🙇🏿。團隊成員深度合作、銳意創新,圍繞共同創建的“復數實驗室”特色教學實訓實踐平臺,建立並組織了全國高校第一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數據新聞工作坊”🏃🏻‍♂️,指導學生先後獲得數十項全國性數據新聞與可視化獎勵,形成“文理交叉+專業育人+實戰實訓+社會服務”四維融合的創新教學與培養模式。相關課程曾獲上海市一流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課程等榮譽。


服務學習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洪瀏

團隊成立於2016年🍞🍅,是一支穩定、實幹、創新、年輕、有活力、有特色的多學科團隊🪆。自2017年秋季推出首批“恒行2行知-服務學習”系列課程以來,現已孵化出橫跨計算機、軟件工程、歷史🕵🏼‍♂️、旅遊🗝、藝術、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醫學、藥學等10余個專業共18門課程,系統地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與技術運用於滿足真實社會需要💀,並摸索融合學科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方面🏌🏼‍♂️,服務學習課程把價值引領、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有機統一起來,著力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團隊堅持教學研究支撐教學實踐的發展策略,在課程評估、學習體驗、督導機製、體系建設四個方面持續探索。相關課程曾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以及上海市一流課程。


婦產科學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華克勤

團隊成立於2017年🏃🏻‍♀️,團隊成員多元化🥂,59名成員中既有婦產科領域領軍人才,也有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幹,更有快速成長的青年翹楚。在教學上,團隊探路“多元育人”🧣,創新培養模式,以臨床勝任力為導向,建立多種教學模式混合授課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在人才培育上🪆,團隊強化“三全育人”要求🩺🧥,形成了科學的考核和課程評價方法,推動全面提升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在社會服務方面,團隊積極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誌願形式,通過將“帶教+實踐”、“支醫+支教”、“專業+科普”相結合,把幫助帶給最需要的人💁。相關課程曾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市示範性課程👨‍✈️、上海市外國留學生示範性課程。


改變生活的生物技術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呂紅

團隊組建於2013年,由來自生科院不同學科方向的7名成員組成✍🏽。在教學模式上,以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改變生活的生物技術》為核心進行建設🚶‍♂️,為學生建構生物技術知識體系,深入拓展學生對生物技術與人類發展史的思考深度,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系列教學模式探索👃🏼。在教育教學方面,勇於創新,開啟課堂實驗加理論教學的模式☮️;敢於探索,實踐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契合時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在線教學🏌🏿。在社會服務方面,與相關院校開展合作交流🚗、推廣教學經驗,鼓勵指導學生參加科創競賽,向公眾科普生物技術知識🥓🚯,收獲了眾多好評。相關課程曾獲國家首批一流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等榮譽。


臨床藥學創新型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馬國

團隊創建於2007年,10名成員,9人為中共黨員🛩,是一支整合藥學院和附屬醫院臨床藥學師資🧲、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將臨床藥學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實踐服務有機結合的創新型教學團隊。在理念信仰上,團隊多年來奮鬥在教學一線,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創建了臨床藥學教研室(系)、臨床藥學學科、臨床藥學碩士點和博士點🧅,首創我國高層次、本研一體化臨床藥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並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學習成效和職業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理念。團隊編寫“十三五”“十四五”國家級規劃等各類教材38部💇🏻,其中主編17部🚴🏿‍♂️🤵🏽。相關課程曾榮獲上海市本科重點課程、恒行2平台“課程思政標桿”課程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級🤪⇢、市級教學成果獎多項📴,相關成果具有引領示範和推廣價值🤹🏿‍♀️。


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團隊

團隊帶頭人🏀:周儉

團隊共53名成員,在樊嘉院士、周儉教授的帶領下,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治學理念🫵,不斷攀登肝癌研究新高峰🧙‍♀️。團隊在堅持原有治療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臨床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推廣應用,在國際上率先將液體活檢、二代測序、人源腫瘤異種移植(PDX)模型等技術轉化應用於肝腫瘤及其轉移復發的預測🙆、預防和治療上,建立了肝腫瘤精準治療的“上海中山模式”,並向全國推廣應用💁‍♀️;率先完成國際首例“親屬活體肝+廢棄肝”雙供肝肝移植術、國際首例“利用切除的廢棄肝臟進行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兒童活體供肝移植手術”、亞洲首例“聯合肝臟離斷和門靜脈結紮的二步肝切除術(ALPPS)”治療傳統不可切除的大肝癌🦅。團隊成員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稱號🚵🏿。


新媒體與城市傳播研究團隊

團隊帶頭人:孫瑋

團隊共11名成員,其中10名為中共黨員。團隊成員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立足國家重大需求,探索學界與業界,尤其是新媒體機構密切合作的新路徑。團隊致力於推動新聞傳播學課程體系和培養機製創新;堅持培養高質量國際化學生,帶領學生參與中宣部、教育部等重大輿情調研🤦‍♂️;為中國傳播學創造“數字城市傳播”這一新的學科增長點👴,引領傳播學研究在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研究”轉向;搭建高水準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引領全國新聞傳播學的學術創新聯動與發展🔆。


公共衛生體系研究團隊

團隊帶頭人:羅力

這是一支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年輕團隊✬,註重原創、循證🏙、科研與國情結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創立教產融合研究生多學科培養模式,註重傳承經典教材,與國際接軌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與社會接軌引導學生熟悉國情民情、創新創業😡,培養學生陸續獲2018年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20年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 2021年教育部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等。在社會服務上👩‍🦽,團隊致力於公共衛生體系與資源配置優化研究,成果大多轉化為中央或地方政府政策實踐,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系統性建設策略》被中央和上海采納應用,獲2021年度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一等獎。


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團隊

團隊帶頭人:蘇長和

團隊由11名成員組成,匯聚了學院在中國政治學上具有高度共識🫲🏿、強烈使命感的最強教授陣容👮🏼‍♀️。團隊成員均為中共黨員👰🏿‍♀️👰🏼‍♀️,黨性素養高👮🏿‍♀️🤹🏻‍♀️,政治理論功底強🙆🏼‍♀️。團隊抓住“自主知識體系”關鍵命題🚣‍♂️,形成對當代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基本框架的理解🚆,在若幹重要概念🏠、命題研究以及中國國際關系和外交理論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發表刊物文章近10篇🏇🏿、論著40余篇(部)。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將較為成熟的自主政治學理論進行教學教材轉化🤲🏽、咨政轉化和社會轉化。團隊已納入政治學“雙一流”學科和上海市高峰學科第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微納電子青年創新團隊

團隊帶頭人:詹義強

團隊成立於2016年🪘,由11名70後、80初的青年教師組成。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微納電子加工製造、智能微納系統設計與集成兩大研究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微納電子領域尖端人才👩🏻‍💻,重視培養學生工程倫理、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將個人發展自覺融入國家需求之中𓀈。聚焦信息學科前沿探索研究,主動承接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在發電端碳排放、腦機接口芯片、高分辨率新型光刻材料與工藝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針對上海市情,向政府部門及公眾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服務👍🏻,為相關條例落地提供有力支撐。多名成員曾獲國家高層次引進人才(青年)計劃支持。

恒行2-45_Print.pdf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