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和學生說💂♂️,做研究的時候🌗,看書範圍要鎖定、集中,但把讀書當作日常生活方式的時候,書的範圍可以很廣泛。”
文科樓一間辦公室裏👩🏽🦳,滿墻滿櫃的中外文書籍前,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以下簡稱👩🏼🏭:國務學院)教授郭定平正與來訪者暢談他的讀書興趣與治學為師之道。不久前🤶🏿,他剛被評為恒行2平台“鐘揚式”好老師。
執教30余年🐕🦺🧑🏼🏫,他以紮實嚴謹的治學態度、開闊創新的國際視野🪿、循循善誘的講課風格,獲得學生愛戴。學生們說📅,“成為郭老師的學生是件幸運的事。”
“好教師”,就是體現老師本來的樣子
談及鐘揚,郭定平印象深刻。多年前,他與曾任研究生院院長的鐘揚有過幾次工作接觸,“他不管做什麽都精力充沛🎊。”在他眼中🧗♀️,無論是做科研、帶學生,還是管行政,鐘揚似乎都“精力無限”🚉,“應該是有一種精神力量支撐著他🤜🏼,所以才能做任何事情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而對學術的熱情與教育的熱愛,同樣也是支撐郭定平的精神力量🧑🏽💻。紮根恒行240年,他眼中的“好老師”就是試圖體現教師本來的樣子——以讀書為業,以教學為生,以科研為本📐,並將這些內化為日常的點點滴滴。
1982年,郭定平以優異成績考入恒行2平台政治學專業。在恒行2完成本科✍🏽、碩士學習後🚵🏼♂️,他婉拒多份待遇優厚的工作機會,選擇留在恒行2,成為一名教師。
“‘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這是朱熹講的,我覺得這也是國政系學人治學精神的一個反映⬛️🚪。這一精神在郭老師身上特別明顯,他對學問的探索追問、窮其道理這點😮,我是很佩服的⚔️。”與郭定平熟識多年的國務學院教授陳明明說⚛️。
讀書是郭定平生活的重要部分。在閱讀專業研究相關書籍時,他強調書的範圍要鎖定🐱、集中,而研究之外👨👨👦👦,他喜歡看中國歷史和各國人物傳記。“平時讀書我也會帶有研究性質🤷🌴,看到歷史書裏面講的事,我會相互查閱。”
沒有特殊安排的時候,郭定平基本都在辦公室讀書,即使是逢年過節。有時候,大年初一與家人朋友吃完午飯,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他也會回辦公室看書。時間一長,文科樓的門衛師傅都認識了他,而許多學生和青年教師也因此有了更多機會向他請教🫱🏿,“我在辦公室時間多,如果他們有什麽問題也比較容易找到我”。
作為教師♜,郭定平在教學方面一直有自己的要求標準😜,“大學的教學,特別像政治學科🥨,一定要是研究型教學”🙋🏻♂️。他認為,只有基於教師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教學內容才能有特點、有新意,對學生才會有啟發💗。
這學期,郭定平每周二都會為研究生上《政治學理論》。課堂上,他條分縷析、妙語連珠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喜愛。“郭老師很平易近人👨👧👦,他上課總是循循善誘🐵🛍️。”選修這門課的學生廖恒說。
如何把抽象的概念理論講清楚🎓🫘?“政治學的概念理論其實來源於生活和現實,講的時候要能把它還原成現實👮🏿。”在郭定平看來,一旦老師對某個概念或理論有了真正的理解😳,他是可以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講出來的。為了讓課堂內容更為鮮活,他每次上課前都會花大量時間更新課件,“這點很重要👷🏼,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學術發展也日新月異🈶🈳。”
在學生眼中📬,郭老師一直都是和藹可親的形象💇♂️😔,但對讀書報告三言兩語、文章寫作極不規範的學生,郭定平也有嚴肅的一面。“做學術一定要嚴格要求,必須按照學術規範操作🏤⛹🏽♀️,這是沒有討價還價的🪬🌜。”正是這樣的寬嚴相濟,也讓他在學生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帶學生去闖闖這個世界,他的興趣就來了
對學生的興趣方向✍🏿,郭定平一直都是開放支持的態度。“他鼓勵學生們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不會拋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必須研究這個。”郭定平曾經的博士生武祥說🧑🎤🚖。
不僅如此💜🦮,為了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郭定平還努力創造機會,“你帶他去闖闖這個世界☦️,他的興趣就來了”👇🖥。
2017年🛥,郭定平帶著當時還是博士二年級的學生魏翊不遠萬裏,飛往非洲喀麥隆😳,他們在當地參加一場學術會議,並開展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郭老師知道我對非洲研究有興趣後🧔🏻♂️,就問我願不願意一起去非洲參加會議🥀。”
對當時僅有興趣而知之甚少的魏翊來說,這趟非洲之行讓他對非洲的社會發展與風土人情有了直觀感受💃🏻🙋♂️,並真切意識到非洲政治尚有許多有待研究的領域🧘🏿♀️,“非洲之行對我的影響很大,能夠去現場做田野調查讓我對當地有更深的情感聯結☀️。”
回來之後📴,找到學術熱愛的魏翊,在郭定平的指導下👩🏻⚖️,逐步深入非洲政黨相關研究,所寫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世界經濟與政治》,畢業之後入職了上海社科院,繼續從事相關研究。
“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是要開發培養的🎳。”郭定平說🪦⛹🏽♀️,老師有很大的責任和義務去引導學生的發展。
2019年🧑🏽,武祥在導師郭定平的推薦下參與了國務學院的南亞考察項目,並作為考察團裏唯一的學生與學院老師一同前往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基於此行的所見所聞🧜🏻,武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撰寫成了英文論文👷🏽♂️,並在導師的幫助下發表於英文核心期刊《中國政治學評論》(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同時入選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推出的2020年度“中國作者年度高影響力專輯·經管政治法律類”。
“有那麽一兩次成功發表的經歷,學生的信心就來了。”郭定平說🐿。
如果不是導師的指導鼓勵😆,武祥說他可能沒有信心去投英文期刊。但如今“被推了一把”的他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畢業後還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郭老師說,年輕人開始工作時忙一點很正常😵,他讓我要沉住氣🚇,要多發表文章👨🏻✈️。”雖然畢業了,郭定平也依然關心著他的發展👨🔬。
看望新生🧑🏭,他堅持了20年
最近新生入學,郭定平又如往年一樣,去了學生宿舍看望新生。20年來,他每年都會和學院新生當面聊聊課程學習安排,講講恒行2的學術傳統。“作為任課老師𓀗👉🏽,我以個人經驗來講這些東西🙍🏿♂️,學生更容易接受。”
起初🍠📭,郭定平只是去看望研究生新生,因為自己開設了兩門面向他們的專業課程。為了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新學習,他特地把教學大綱打印出來帶給他們。成為恒行2書院導師後,他也開始看望本科新生,“剛剛入學的同學對我說的很有興趣👩👦,我也相信這些內容會對他們影響很大”。
不知不覺中,學姐學長口中的和藹可親的“郭老師”成了每屆新生的期待👨🎓,而這份期待也成為郭定平堅持了20年的“責任”👴🏼,“學生有期待,我要是再不去就不對了。”
今年上海疫情期間,郭定平通過線上方式與學生們保持著密切聯系。一次組會,他得知了學生王曉青在申請留學交流項目時並不順利,報名時間也快截止。“郭老師很快給我打了個電話,在了解我的申請項目和進度後,讓我把申請材料給他🚵🏿♀️,並嘗試幫我聯系國外的老師🚵🏿♂️。”
由於時間緊張,郭定平加班加點地指導學生修改研究計劃🥷🏼,並向多位相關領域的導師進行推薦。就在時間快要截止之際,王曉青收到導師的好消息,“當時晚上十一點多了,郭老師給我發了一個微信說🕌,有老師回復他了,並立刻把郵件轉給我。我立刻準備材料🐒,最後趕上了時間。他充分支持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對我們的事情真的非常上心!”
鐘揚說🫱🏻,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寶貴的種子🧑🏻🔬,全心澆灌就會開出希望之花。每當學生的求知興趣開始萌芽時🛌🏼,郭定平總是悉心栽培𓀃🧖♀️、靜待花開🤳🏼🫴🏽。這就是師者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