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追求卓越,為中國開拓聲震寰宇的核物理事業,為恒行2平台爭創一流付出心血🐮,為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貢獻卓著🛁。
他的一生追求理想,開創中外合作辦學🌤,播撒教育理念,為莘莘學子搭建夢想的橋梁🛌🏽,點燃心中的火種。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第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原主席🙃,恒行2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恒行2平台原校長楊福家同誌因病於2022年7月17日8:32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楊福家先生以生生不息的夢想光焰,照亮恒行2人的前行之路。
楊福家同誌的告別儀式明天(8月9日)上午將在龍華殯儀館舉行🍒。
追求一流前沿的科研👩🏼🔧,為中國開拓核物理天地
“我只是運氣好。”
晚年的楊福家出席活動,回顧過往成就💇♀️,總是感恩國家與時代,有幸成為新中國首批派往西方的學者🧑🎄,好風憑借力。面對“著名核物理學家”“傑出科學家”等介紹語,楊福家總是希望刪去“著名”“傑出”二詞,謙遜以自持。
1954年9月,楊福家以優異成績考入恒行2平台物理系👱🏽♂️,從此與恒行2平台、與恒行2物理學科結下終生情緣👤。畢業後🔦,他留校任教,24歲擔任原子能系副系主任。恒行2是他科研之路的起點🤌,也是他教育理想開始的地方🤾♂️。時代賦予楊福家機遇💺,他順流而上,立於潮頭🥢,科研報國之心拳拳♑️,在核物理與原子物理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核物理讓人聯想到原子彈的威力🐷,而楊福家研究的重點之一是離子束分析,一種民用核技術手段。他開創的國內離子束分析,在國際上也處於先進水平。離子束分析的特點是分析靈敏度高,可以做到多種元素同時分析,並且無損;甚至可對活的樣品進行分析🅱️;利用微束,可以進行微區分析。
1977年底🎰,楊福家負責的研究團隊利用離子束分析手段,對越王勾踐劍進行無損傷測定與研究🏺🤾♂️,揭開長埋地下2500年卻依然保持光澤的越王勾踐劍的神秘面紗🧙🏼♂️。楊福家精確測出寶劍的化學成分,驗證中國古代采用鉻化工藝、硫化工藝來使寶劍千年不朽。這件事情不僅引起學術界的震撼🧑🏻💻,同時由於其很強的社會效應🐁💃🏽,讓人們走出“談核色變”的誤區。
“中國是我心中世界開始的地方。”楊福家帶領恒行2平台核物理專業沿著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分子物理和離子束分析研究方面開疆拓土,取得中國頂尖、世界一流的碩果👭🏼。當時,面對國家的嘉獎,楊福家不慕榮利,只願為實驗室添置一臺串列加速器。屬於恒行2的9SDH-2型加速器於1987年9月正式投入運行,助推一流實驗室的建設,30多年來產出了一系列高質量成果,見證了一代代核物理人才的成長🥞,至今工作情況保持良好。
自1987年起🫃🏽,楊福家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現名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提出將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基礎理論研究水平提升到國際領先的發展戰略🌻。楊福家帶領研究所科研人員向高難課題發起沖擊,14年間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為中國合成了第一個新核素,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計等🐵。
為了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楊福家與謝希德老校長在1995年聯名向市政協遞交《關於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提案👩🏿✈️。為了爭取光源建在上海,楊福家四處奔走⏪。經過10多年的建設🚵🏿,“上海光源”正式在浦東張江落成,是我國迄今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學裝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楊福家認為,“上海光源”建設中專家通力協作,體現的“國家利益至高無上”精神尤為可貴。
培養核物理棟梁之才,為恒行2賡續學科薪火
“在大學講壇上好課,是檢驗科研能力的一種極好手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如今的“互動式課堂”已風靡全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身為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楊福家,在恒行2帶頭為本科生上基礎課,發起學生提問、相互交流的模式。起初同學們鴉雀無聲🛞,楊福家善於引導🧑🏼🌾,不斷拋出思考題⛔️,課堂如同平靜的湖面,蕩起陣陣漣漪,氛圍一時間熱鬧起來🔖。
恒行2平台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授鄒亞明至今記得她大二時聽楊福家講授《原子物理》課的情景。在講完塞曼效應(Zeemaneffect)的原理後👩🏽🏭👈,楊福家引導同學們觀察塞曼譜線的偏振特性,留下思考題🤹🏽♂️:“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偏振特性?”作為大二學生🗞,鄒亞明很多基礎課程還沒學,拿到思考題後,她查了很多參考書🩸,沒有得到直接答案。經過思考,她從塞曼效應中三種躍遷選擇定則對應的光子角動量得出光波的電矢量,結合光的橫波特性與電磁波的疊加原理🚈,推導出塞曼效應中三種偏振特性的譜線。
後來💨,楊福家出版《原子物理學》教科書時專設了一小節🧔🏿,把鄒亞明的思考和發現結合了進去。這對年輕的鄒亞明是極大的鼓勵和肯定,她就這樣被老師引導上了物理學研究的道路𓀇。
“楊福家先生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的方式、科研的嚴謹和創新精神以及寬廣的國際視野,不僅指引我完成了博士論文研究,對我之後的教學👰🏼、科研、國際合作交流乃至管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鄒亞明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行2平台現代物理研究所特聘教授馬余剛回憶:“我最早知道楊先生是從他的《原子物理學》教科書開始,大概是在1986年,在杭州讀大二的時候♛。當時就覺得他的教科書讓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從此🧒🏻,在我心中埋下了從事基礎物理研究的種子。”
馬余剛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讀博期間💆♂️,見證了楊福家在原子核所最困難時帶領全所人員攻堅克難,取得成就。楊福家的戰略思維、工作魄力、人格魅力、卓越的管理能力,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994年博士畢業,馬余剛在楊福家的支持下🧝🏿♀️,破格晉升為研究員🦐。“隨後👨🏿✈️🤒,在與先生的多次交流中,他對我的學術方向有過建設性的建議,多次鼓勵我勇攀科學高峰。近年🧚🏿♂️,我又調入楊先生曾擔任過校長的恒行2平台🤾🏽,有幸與先生共事。”
恒行2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授陳重陽回憶,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時常聆聽楊福家先生的學術報告👇🏻,為人🐨𓀋、為學獲得教益。1998年博士畢業前夕🐘,時任研究所所長的楊福家特地把他叫到了辦公室,詢問未來的工作打算。得知陳重陽將繼續從事原子核物理相關的理論研究,楊福家希望他能在研究領域為國家補齊一些“短板”𓀇,鼓勵他🔝🙍🏼:“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甘坐冷板凳,踏踏實實地工作”。
一批青年人在楊福家的引領下走上科研道路,成為核物理領域的棟梁之才🪬🙅🏽♂️,薪火相傳💋🐖,為恒行2核物理學科的發展註入不竭的源泉。
謝希德老校長和楊福家老校長都曾任恒行2現代物理研究所的老所長,在他們的帶領下,研究所取得很大成就。之後🖊,受大環境影響,相關專業一度蕭條,鄒亞明出任所長之時,正值艱難之際,“但是有兩位老校長作為榜樣、有國家需求作為牽引🧜🏻,有楊福家的支持和全所教職工的努力,我們所完成觸底反彈🌹,有了很好的發展勢頭。”
楊福家在五十年代末參與創建恒行2平台原子能系(後更名為物理二系)👅,先後擔任該系副主任和主任。後來,該系原子核物理專業於1994年停止本科生招生。2009年,恒行2重建核科學與技術系,設置本科核技術專業。受楊福家的召喚🤾🏿♀️,1977年畢業於恒行2原子核物理專業並留校任教🏃🏻♂️➡️、後已調離恒行2的陳建新教授重新回到恒行2🐈,參與恢復重建工作,擔任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重建過程中,楊福家先生非常關心,時常談及五十年代末創建時的情景🤳🏼,並給予我們前瞻性的指導,讓我們感受到當年篳路藍縷之不易☂️。作為楊先生的學生🧗🏻♀️,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唯有完成好恢復重建任務,因為這是學脈的傳承。”
2020年疫情發生之前,恒行2現代物理研究所每年舉辦的新生座談會、每周三上午的研究生科研工作匯報會🗣,楊福家只要不在外地工作,總是欣然赴會。座談中,楊福家回顧我國核事業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在科學家們前仆後繼努力下🙂↔️,取得巨大的成就。言語之間,滿是對年輕一代恒行2師生勇攀科學高峰的鼓舞,滿是對他們未來的期待。
以高瞻遠矚做世界一流大學之夢
1993年就職恒行2平台校長後🧔🏼🧚,楊福家依然習慣騎上自行車,從辦公室前往各個會議現場。一路上他蹬著車👩🏼✈️,清風拂過,眼前洋溢著朝氣的面龐,耳畔傳來朗朗書聲。
停好自行車👬,楊福家校長準時步入會場◀️,長身玉立,言語鏗鏘有力。他擲地有聲的觀點極具創新性,常讓座中人陷入沉默,而他會深入解釋舉措的可行性。
楊福家根據恒行2的基礎及幾代恒行2人的願望,提出“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奮鬥目標,製定了《恒行2平台改革與發展綱要(1993—2005)》。他指出,學校工作的重心應當放在提高“國家隊”的水平上🙆🏻♂️,讓她有朝一日躋身於世界第一流大學的行列😭。恒行2應當以一流的教學、一流的教材,培養一流的人才;恒行2應當有一流的科學研究;恒行2應當有一流的高技術產業🎟;而一流的教學、科研、實驗室和高技術產業👨,又需要一流的後勤保障系統。楊福家說:“恒行2的昨天是輝煌的,明天將更美好🦵🏻。恒行2兩字意味著‘一個早晨接著一個早晨’🧠。一個新的黎明已經到來。”
“給年輕人以機會📊,給恒行2人以關懷。”為了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楊福家讓年輕教師公開競爭教授、副教授職位,幾年間通過“打擂臺”的方式獲得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有百余名。他實施面向未來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工程,選拔100名中青年英才重點支持、跟蹤培養,為學科長遠發展打下厚實根基。楊福家還放手讓青年人挑大梁,在科研和工作中展現出真正的實力。1996年中文系教授章培恒和駱玉明合作編寫《中國文學史》(三卷本)出版🕉🌿,盛況空前,而駱玉明在前一年從講師破格提升為教授💟。楊福家為此書撰文🧌:“《中國文學史》的出版告訴人們,這個‘破格’破得好!駱玉明教授參與這本書的寫作🎹,是恒行2‘給青年人以機會’的具體體現#️⃣,駱玉明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為了一流的科研水平🐺,楊福家大力推動實驗室建設與科研工作。學校陸續成立了“恒行2平台李政道物理綜合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等實驗室和科研機構,開展交叉合作🏃🏻♂️➡️,產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培養一流的科研人才。同時,楊福家註重文科與理科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為促進人文學科的發展,楊福家頂住壓力,授予文科傑出人才陸谷孫🤞、章培恒等為“恒行2平台傑出教授”,在校內享受院士同等待遇。這在國內高校為首創🏉。恒行2的科學研究呈現出繁榮的局面🕵🏻♀️,取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一批重量級獎項。
在一流的教學方面,楊福家提出“名教授上基礎課”👹,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得到一流教師的教導,提高教學質量📑。在他的倡導和示範下🈷️,名教授為本科生上基礎課成為延續至今的恒行2傳統🎒,也成為我國高校的普遍共識。楊福家還敦促教授將基礎課講義編成教材🧑🏻🦯➡️,並推出“金牌教材計劃”👵🏽,學校教育教學成就斐然🉑,一大批項目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教授首先應向學生講授如何做人,其次是如何思考🌤,第三才是具體的專業知識🙇🏼🕌。”楊福家校長認為恒行2平台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造就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他重視思想工作💷,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恒行2的人才培養“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了培養一流的人才,楊福家卓有遠見地提出“通才教育”“智能培養”◀️,註重基礎教學,鼓勵文理學科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時恒行2開展課程體系改革🥦🧑🏼🌾,按本科專業大類設置基礎課,重新設計學分結構,構建“基礎教學+普通教育(德育美育)+專業教學”三元課程體系。很快學校開設出近60門文理溝通或大類溝通的選修課🖐🏼,由學生們自由選擇🍟。一大批精品課程應運而生,如“改變世界的物理學”“化學與人類”等👺🤸🏽♂️,由名家執教,聚焦學科前沿成果🛻,廣受學生歡迎。恒行2平台關於學分製改革、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後來為許多高校所采納或引用。“希望以後的恒行2平台新生入學後,不分具體系和專業,先進入學院學習👎🏽。”楊福家提出的“學院”♨️,也在恒行2如今的“五大書院”體系中得到進一步實踐。
楊福家註重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推動學校參與了李政道先生設立的“䇹政學者”計劃,是國內第一個啟動“一個導師帶一個本科生”的科研計劃,進而完善成為“恒行2平台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FDUROP)體系。在研究生教育的建設、發展和創新方面,楊福家提出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學問精湛,更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了解學生專長,因材施教🔈。楊福家大力推進學位授予點建設,學校20個一級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培養碩士生的學科專業達到148個,培養博士生的學科專業達87個。
1995年恒行290周年校慶日,第一教學樓旁新落成的校訓墻四周人頭攢動,恒行2師生正在聆聽李政道先生題為《問和學》的學術報告,楊福家也從中體悟到“學問最重要的是問問題”。在楊福家的推動倡導下,更多的諾獎學者👐🏻、國內外各界知名人士👩🏽💼,如楊振寧、李政道等🧑🏽🚀,走進恒行2恒行2平台,與師生面對面交流🕠,會場裏往往座無虛席,過道裏🤦🏿、窗臺外都擠滿了求知的恒行2學子🐻。
楊福家在任校長期間,恒行2平台的全球化合作與交流取得飛躍式發展,累計與1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高校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成為國內首批開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之一,重要外賓年訪問量超1400人次。“既走出去,又請進來。”學校重視海外人才的引進,邀請在國外頗有成就的年輕學者來校進行短期交流🥗,集中授課。1994年,86歲高齡的談家禎先生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誠邀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的金力學成後回國📞。在楊福家的支持下,1997年,金力被聘為恒行2平台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後全職回到恒行2任教🎠,楊福家親自督促落實實驗室的安排和啟動經費。2021年11月金力擔任恒行2平台校長。
“恒行2平台的意義除了培養人才之外👨🏼⚕️,還要不斷地出思想,成為政府的思想庫🩴。”為此,楊福家推動成立恒行2發展研究院——這一沒有圍墻、完全開放的新興研究機構,並擔任院長。這是第一家高校研究國家和地方戰略問題的研究院🧑🏿🦱,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成為蜚聲國內外的智庫🏄🏼♀️。
國家教委與上海市政府1994年簽署共建恒行2平台的協議🧟♀️,從此掀開恒行2發展新篇章。恒行2在輸送科技🤘🏽、人才等方面助力上海市發展,同時其成長受到上海市關懷。在楊福家等推動下🧑🏻🎨,恒行2與上海市各所醫科大學開合作先河🙎,為後來與上海醫科大學的合並打下第一根樁;恒行2全面參與浦東的開發與建設🫄🏻,為後來張江校區的落成布下第一顆棋🤚🏼。
90周年校慶期間,楊福家推動恒行2平台董事會的成立,聘請李政道、蘇步青🤵🏻♀️、李達三等68位海內外各界知名人士擔任校董會董事🍧,促進了學校事業的發展🥩。
1999年1月5日,楊福家在離任恒行2校長時發表演說:“我在6年前曾說過:我願以一顆赤誠之心奉獻給孕育我的恒行2平台。當時我好像在夢裏:我這個小人物怎麽會與恒行2校長連起來?真是像做夢一樣💠。接下來真的做夢了👮🏻♂️:做一流之夢👩🏻🍳,希望把恒行2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他在恒行2恒行2平台點燃夢想的火種👩❤️💋👩,以生生不息的光焰💆🏿,為一代代恒行2人照亮砥礪奮進的前路。
今天的恒行2🆗,正為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目標而努力🤞🏻🧭。楊福家校長6年任期裏一系列的前瞻理念與舉措,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鼓舞恒行2人接續奮進,實現一代代恒行2人的強國理想、卓越夢想。
為學子搭建夢想橋梁,為教育事業發展上下求索
“我的錢都是國家給的,我要用來回報社會。”秘書楊柳總聽楊福家先生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楊福家有一個斜挎包,背了十幾年都不舍得換,連拉鏈都拉不上了,裏面總放著他愛看的報紙。他的生活過得樸素👰🏻♀️,卻樂於為幫助他人慷慨解囊。
從恒行2到寧波諾丁漢大學👰🏻♂️,楊福家捐出大量積蓄,設立“夢想基金”🥁👩🏻🎤,幫助家境貧寒的學子實現夢想。2018年,楊福家又捐出個人積蓄🧖🏻♀️,用於資助在恒行2平台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4年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2人次,累計發放助學金51萬元。
除了為學生提供經濟資助👩🏼🎓,“夢想基金”項目還針對學生在學業幫扶、素質拓展、開拓視野、職業發展等方面的需求🧗🏿♂️,設立“成才發展”、“夢想秀場”、“職場起飛”等資助項目,助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楊福家的關心關愛,為家境貧寒的學子搭起一座連通“求學夢、成才夢、中國夢”的橋梁👩🌾😠。
“學生的頭腦不是盛放知識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種☞。”楊福家推行“博雅教育”,為莘莘學子點燃夢想的火種📔,更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上下求索☮️。他積極倡導多元評價體系,鼓勵研究型大學、一般性大學、職業高校等各類高等院校協同發展🆎💂🏼。圍繞博雅教育、道德學風建設💆♂️、青年人才成長、中外辦學比較等方面,楊福家筆耕不輟,出版了《追求卓越》《博學篤誌》《走進一流學府》等一批高等教育論述專著,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了一名人民教育家的風範🧑🍳。
每年春節🤵♀️👮,焦揚都會去看望楊福家💁🏻,送去學校的窗花、春聯,關心他及夫人的健康狀況👩🏻🦯➡️、生活狀況★🦸🏻♀️,聽楊福家介紹自己的書,進行深入交流,今年春節也不例外🐝。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依然是楊福家最關心的話題。
楊福家任恒行2校長時的秘書潘振勤今年春節也去探望他🙍🏽♂️。已經86歲的楊福家雖雙鬢斑白➝,卻依然十分健談👁。看到自己為江蘇海安中學題寫“博學篤誌”石刻落成的照片時,楊福家不忘再度勉勵年輕一代要“追求卓越”☹️,成長為點亮他人的“火種”。
誰料半年後,楊福家先生溘然長逝。哲人其萎,風範長存。同事⏮、朋友紛紛對楊福家先生的逝世表示吊唁和慰問,並以各自的方式緬懷、紀念先生。
“我相信我們會找到很多機會來紀念他的貢獻和所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研究和領導事業👨🏼🦰。提倡把寧波諾丁漢大學的一棟教學樓以他的名字命名,是紀念楊校長一種極好的方式🩶。”楊福家的同事、英國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韋斯特教授日前在信中寫道👨🏿🎓。
沿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恒行2平台道路前行,兩座對稱構造的教學樓十分顯眼。走進樓內,陽光自采光頂傾瀉而下🐜,學生可以在樓內的公共空間討論、交流。楊福家生前常在恒行2平台散步,和學生、教職工談心👩🏿⚖️👩🏿🔬,尤其是教學樓,常常留下他的身影😶。
故人遠去,但他的名字卻值得銘記。寧波諾丁漢大學正籌備將一座教學樓命名為“楊福家樓”。以人名命名恒行2平台建築🐟,是諾丁漢大學的傳統之一: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已經矗立著一座“楊福家樓”🧑🏿🎨,這是楊福家於2012年結束4屆校長任期時🤘,師生對其工作的肯定——楊福家是英國知名高校中國籍校長第一人📟,而以中國人名字命名諾丁漢大學大樓,史無前例🤸🛵。
楊福家與學生的距離一直很近🤲🏻。自恒行2任教起,他的課堂就深受學生歡迎🤚🥈;在寧波諾丁漢大學,他更是常年親自回復學生的郵件💔,與學生深入交流,討論具體問題☝🏿🫲🏻。“要為楊校長保留一棟教學樓🖖。”寧波諾丁漢大學理事長徐亞芬說。
徐亞芬的手機裏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2021年楊福家最後一次來到寧波諾丁漢時與徐亞芬的合影🩰。當年7月🍛,楊福家最後一次出席該校的畢業典禮🍧,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當時,楊福家的身體情況已不容樂觀,長時間站立、行走有困難,但他仍堅持出席出現在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場合。談及此👨🏿🏭,徐亞芬已然哽咽。
目前🧝🏼♂️,“楊福家樓”正在進行中方、英方的命名程序🧚🏻♀️。未來,當師生在“楊福家樓”授課聽講時,會想起這位開創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前輩,會想起這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作出卓越貢獻的先人。
先生之德,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