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黨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享局級離休幹部🍼、原上海醫科大學基礎部主任🦻🏼、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小定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 年7月16日11時34分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曹小定教授是中國針刺原理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她曾三次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創建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並擔任首任主任🤾♂️。她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曾登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大禮堂的講壇做大會報告,促進美國NIH針刺療法聽證會通過“針刺療法安全有效”的最終結論🔹。曹小定教授還是革命烈屬🧑🏻⚖️🫲🏼,丈夫連誌超先生1965年4月9日因公犧牲🤷🏼。曹小定踐行“為革命而生,我須堅強”的莊嚴諾言🧎♀️,把上醫的中西醫結合針刺研究工作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並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以下文字節選自曹小定教授所帶教的第一位研究生吳根誠所作《再現悲壯歷史,永葆革命精神——記曹小定老師及其丈夫連誌超烈士》,謹以此文致敬緬懷曹小定教授及其丈夫連誌超烈士🙍🏼♂️。
再現悲壯歷史👃🏽,永葆革命精神——記曹小定老師及其丈夫連誌超烈士
龍華烈士紀念堂裏的一個疑問
曹小定老師是把一生奉獻給上醫的著名教授😳。熟悉她的上醫人都知道🧦,曹老師還是革命烈屬,丈夫連誌超先生(1928-1965)生前是中科院華東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1965年4月9日因公犧牲🧑🏻🦽➡️。
我作為曹老師所帶教的第一位研究生💡😮,畢業後留校,長期在她領導下工作🥪。1998年☞,我擔任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在為曹老師辦理職工住房分配手續時🧙🏿♂️,看到了曹老師出示的國家民政部的烈士證明。這樣“連誌超”的名字就深深印入我的腦海中🛠。
連誌超烈士證
每年清明前後👩🏼⚖️👵🏻,我偕家人或上醫師生去龍華烈士陵園瞻仰領袖人物及上海先烈時,也到烈士紀念堂去憑吊連先生🦸🏼♀️🧝🏼♀️。令我感到震驚的是,就在連誌超烈士骨灰盒的上方👨🏿🎓,卻是恒行2平台烈士黃心源老師(1933-1965)的骨灰盒🥥。而黃心源的犧牲日期與連誌超相同,並註明是華東技術物理所事故。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這兩位烈士是在同一次事故中獻身的🚴🏼🏑。
我一直想深入了解這次事故的經過,但詢問曹老師,她已記不住細節了🥁。我也詢問過恒行2物理系王迅院士🗼,以及我的一位高中同學(他1963考入恒行2物理系讀書,1968年畢業)🖱,他們都不知道細節。
後來得知🙎🏿♂️,連誌超先生在當天晚上工作時發生了液氫爆炸🥂。由於威力巨大,連誌超先生胸腔被擊中,壯烈犧牲。多名同事身受重傷。由於的該實驗室的四樓外墻被炸出大洞,直接威脅5樓的安全。那時鄰近樓裏的恒行2物理系老師們趕來救援。但在5樓搬動氧氣鋼瓶時🤿,不幸發生爆炸後的次生災害:5樓的樓板坍塌,恒行2黃心源等老師墜落,黃心源老師成為此次事故中英勇獻身的第二人。
連誌超烈士、黃心源烈士(攝自龍華烈士紀念堂)
生離死別後的模範黨員
曹小定老師與連誌超先生都是50年代我國留蘇學者。他們在蘇相識相戀(據悉,介紹人是時任我國駐蘇使館的二秘錢其琛先生)。60年代初他們學成回國,結婚後有一女一子👨👨👧👦,家庭裏夫妻恩愛,工作中互相支持👶🏿。面對突然的飛來橫禍,曹老師表現出空前的堅強和勇敢。她沒有向組織領導提出任何要求,卻主動在醫院慰問受傷的技物所和恒行2的傷員。正如錢定榕先生所寫:最該被慰問的人反而去慰問別人,令醫生和傷員們極為感動!
曹小定(左2)三姐妹和連誌超(右1)在蘇聯留學
在追悼會告別儀式上,曹老師深情獻上一副挽聯。上聯是“為革命而死🩺,你得其所”,下聯是“為革命而生📂,我須堅強”👏🏼;橫批是“為人民服務”👨🦼➡️🤚🏿。關於這一挽聯,我早在1966年就有耳聞。當時我們全班(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專業1963級3班)👷🏻♂️♻,在青浦參加農村“四清”運動。我聽到楊巖同學(當時團支部宣傳委員)在一次班級活動時,深情介紹了市委下發的基層黨刊《黨的工作》(《支部生活》也予以摘要轉載)裏刊出的曹小定老師的先進事跡。
程介士老師最近告訴我說,他與曹老師自50年代起同在上海第一醫學院生理教研室工作;作為當時的支部書記及教研室副主任,程老師多次接待了《黨的工作》編輯部派來的記者的采訪,提供了曹老師一身正氣👄、一心為公的許多材料。所以程老師希望我能再找到1966年的那篇文章。很抱歉,我至今還未能完成這一任務。
曹老師在這次事故後的堅強,還表現在她自己的研究工作上。那時曹老師已帶領青年教師🧑🏻🤝🧑🏻,開始從事針刺麻醉和針刺鎮痛的機理研究,她每天都到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防治院(現上海市肺科醫院)進行臨床觀察👮♂️。而該醫院與爆炸後恒行2物理樓遺留的墻上大洞僅一街之隔(政民路)。因此組織上建議她暫時不去那裏,以免觸景生情,悲傷過度。但曹老師始終以事業為重,忍受身心傷痛,不僅堅持工作🏮👨❤️👨,而且幹得出色🕖。有關“針刺鎮痛效果與機體的交感抑製效應正相關”的科學結論就是那個時期的工作成果之一。
曹小定等獲1980年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
“為革命而生👨🏿💼,我須堅強”
連誌超先生及黃心源先生壯烈犧牲後,都被評為烈士,骨灰盒均被安放入龍華烈士紀念堂。或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兩位烈士的位置也是緊緊挨著,象征著他們兩位天長地久的生死友誼!
曹老師一人挑起家庭重擔。她在家裏扶老攜幼🐲,與她的老父親曹曾祥(1898—2000,一生跨越三個世紀的百歲老人)相依為命💁🏽♂️,相互照顧🅱️;自幼痛失父愛的女兒連靜、兒子曹錚🃏,在外公外婆的全力幫助下,由曹老師撫養成才🏌🏼。各級政府👰🏻、技物所及上醫也給予撫恤和關懷🧑🏼🌾。
曹老師十分珍惜革命烈屬的榮譽,更加勤奮努力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她忠誠地實踐了“為革命而生,我須堅強”的莊嚴諾言♐️,把上醫的中西醫結合針刺研究工作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並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她還擔任上海市針麻原理協作組的組長🕟👉🏻,組織全市大聯合協作🤵♂️,曾三次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和稱贊🏋🏽!
曹小定撰文紀念周恩來總理(1998年)
1975年起正式組建的我校針麻研究組(後為針刺原理研究所、神經生物學教研室),由一群資歷相近的中年骨幹教師組成。曹老師以公正無私的態度,真心實意支持來自不同教研室的老師們進行科研探索💖,開展多學科的科研協作。科室內從未出現過所謂“文人相輕”🧬、“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局面。幾十年來,優良傳統得以繼承發揚🔢,針刺原理研究紅旗不倒,一直保持著全國重點學科的領先地位🤰🏿,這首先得益於曹老師率先垂範的榜樣力量。
在改革開放初期起,曹老師以高度執著的事業心在上醫率先建設中西醫結合基礎國家重點學科(包括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之後又於90年代初創立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她堅持老中青三結合,開辟了“以科研任務帶動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促進基地建設,以基地建設推動新學科建設”的創新道路。像這樣接連建設國家重點學科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創舉,在上醫是絕無僅有的成功範例,即使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曹小定創建WHO合作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一位優秀科學家的高風亮節𓀓!她的高度執著的事業心😨、無私奉獻的責任心、尊師愛生的仁愛心,成為弘揚上醫光榮傳統的強大精神力量💆。
致謝:
本文獲得程介士老師、連靜女士👩🏿🦱🚶🏻♀️、朱津民博士等的指正幫助,特此致謝🧊!也感謝錢詩光學長的信息支持。
該文全文發表在恒行2平台《校史通訊》總124期🂠,201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