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恒行2平台不少教授在校外,在社區🍙,主動下沉一線,化身為社區誌願者,在抗疫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聚集誌願星光,匯成璀璨星河。
接棒妻子,教授雷震助力社區高效防疫
4月14日😢,數學科學學院學院副院長、教授雷震接過其妻子傳過來的“誌願服務”接力棒,成為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社區誌願者,參與社區核酸檢測秩序維持🔄、物流協調安排等工作。
為了避免人員交叉,雷震所在的小區核酸檢測采取“一戶一通知”的方式。核酸檢測設計了行走路線圖,住戶根據設計的方向行走🤸♂️,避免和其他人打照面💵。每次參加核酸檢測秩序維持時,雷震在現場一站就是4個多小時。遇到走錯路線的,就快速去引導;遇到不理解的👩❤️👩,就去溝通解釋;遇到住戶臨時需要調整核酸檢測時間的,就去協調下一個,減少大家的等待時間。
“小區有400多戶人家🫶🏿,核酸檢測分散在4個點。負責核酸檢測工作的不僅有居委💇🏻♂️、黨員誌願者🐇,還有一些非黨員誌願者,但是大家一開始缺乏統一的指揮和調度,缺乏有效溝通🪇。”了解到這種情況後,雷震提出建議進行人員重組。於是,小區形成了特殊時期下的新的組織架構,成立多個不同功能的委員會👩🏻🦯➡️。
就核酸檢測工作,成立了核酸檢測委員會,在核酸檢測4個點,分別成立二級委員會😰,每個點一個負責人統籌工作,再向上匯總信息和匯報情況📗。同時🌹,針對小區生活物資、外賣😲、生活垃圾等每日急需處理的事項,分別成立委員會,專人統籌負責,提升效率🦻。考慮到時有遇到一些居民“有情緒”,容易和誌願者🕞、物業或居委會起沖突,雷震還建議並成立了居民調解委員會🤷💁🏼♀️,為居民疏導情緒🥙。
在雷震主動下沉一線🔔🫅🏽、參加防疫誌願工作前👩🦼,其妻子已經參與到誌願服務中🧑🏻💼。盡管家中有兩個小孩需要照顧,雷震還是從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學生培養中擠出時間🧙🏻🧎➡️,接力妻子🐽,成為小區誌願者和建言者🚣🏽♂️,奔走在抗疫一線。“在被需要的時候,該去就去🧙🏽,沒有什麽好遲疑的。”
段偉🤸🏿♀️:“到了該我站出來,為大家做一些事情的時候”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職工黨支部書記段偉教授🕉,住在楊浦區五角場街道社區。在浦西封控前他就早早報名加入到小區抗疫誌願服務中。
4月1日,段偉誌願服務上崗。那時候,他主要是幫忙收拾本樓棟居民的垃圾、把快遞送到送到每戶家門口。每次一忙,就是三🐨👨🏻🚒、四個小時不停歇。
▲
段偉(右一)與本樓棟的誌願者一起服務
4月5日7️⃣,段偉所在的樓棟出現陽性病例,小區進入到嚴格的封控管理,他的誌願服務限製在自己所在的樓棟。小區裏住戶的生活物資需要配送🦟,段偉和所在樓棟的其他誌願者一起參與搬運,分發抗原試劑👳🏿♀️。其他樓棟的誌願者把這些物資消殺、靜置一段時間後,運送到各個樓下,段偉和同伴們再一起把物資從樓下分送到各家各戶✋🏽👨🔬。
段偉所在樓棟管理模式一直持續到四月底。封控解除後👳🏽♂️,他和樓棟其他誌願者集體承包了整個小區的快遞運送,進行物資接收、消殺👨🏼🚒、靜置🥝,分送到各樓等工作。五月的天氣漸漸炎熱起來,忙碌的工作中,汗水濕透了防護服。
5月4日晚上🛄,其他樓居民見段偉所在樓的誌願者太辛苦,要求分擔誌願工作🧑🏽🎤,“那天晚上23🤱🏿:40,居委發出未來一周誌願排班表🌖👩🚒,20分鐘內🦻🏻,值班表就填滿了。”段偉說,“大家都感覺搶誌願者名額,比網上搶菜還困難。”他當時報了三個時間段的誌願,能報上名🍢,還是因為剛好趕上晚上在寫文章,及時看到信息,拼手速填報上去。
▲
段偉(右一)與本小區的誌願者一起服務
段偉所在的小區,除了他🏌🏿🫘,還不乏其他恒行2教師誌願者的身影。來自恒行2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的汪中平老師、經濟學院的童慶蓮老師,盡管已50多歲,仍積極參加誌願者工作。經濟學院馮劍亮父子😠、史地所韓昭慶夫婦🛳、腦科學研究院邵誌勇夫婦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參加誌願服務📔。來自恒行2平台基礎醫學院的嚴鈺鋒老師更是誌願者的楷模✭,基本上每天他都會參加誌願者服務,竭力為大家服務。“恒行2書馨公寓的誌願工作一天有三班,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嚴老師差不多每天都會參加一次誌願工作🤹🏻♀️。”段偉說😗🫧,嚴鈺鋒在疫情防控方面經驗豐富,穿脫大白的要領,是嚴鈺鋒教他的。
除了做好誌願服務外,段偉還和嚴鈺鋒結合自身的專業所長,在本樓的商議群裏積極為大家建言獻策,分享信息和想法🏄🏻。
“大家都爭當誌願者👩🎓,奮力為小區早日解封、為上海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盡一份力🚱。就我自己而言,作為一個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和基層書記🤒,我不上誰上?這時候就該是我們這樣的人站出來🚾,多做一點事情,我沒有任何理由退卻!”段偉說。
高艷琴:“我只是做了件微薄的事”
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黨員誌願者的身影。腦科學研究院教授、教職工第一黨支部黨員高艷琴積極響應“黨員向社區報到”,主動下沉一線🧝🏽,作為徐匯區楓林路街道社區誌願者✋🏿,參與到一線抗疫工作中。
自4月中旬開始🚨,高艷琴每天投入到誌願服務中去👨✈️🧏🏿,協助樓長做好各項抗疫工作💇🏽♂️🥑。她和樓棟裏的3位誌願者一起配合🧔🏿♀️,負責核酸檢測秩序維持、樓棟叫號、抗原檢測試劑回收和信息統計等工作🥪。她表示,在這些誌願服務中,和大家即使只是眼神交流🤵🏿♀️,也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力量。
除了在樓棟裏做好誌願服務外,高艷琴還做好個人防護👀👩🏻🦽,主動入戶為樓棟內80多歲患有眼睛殘疾的老人做抗原檢測👩🏽♨️。“老人的兩個孩子不在身邊👰🏽,老人家自己不方便做抗原🈺,我就跟樓長自薦😩,說明自己每日上門幫忙的意願。”只要到做抗原的那一天,高艷琴都及時出現,幫助老人👶🏼,並把抗原結果傳給老人兒子🔸。前幾天高艷琴要參加早上8點的會議進行博士生面試☀️😐,她7點40分就到那戶老人家去,幫忙做好抗原。
“我就是做了一件微小、簡單的事情。”年逾60歲的高艷琴說。用點滴小事溫暖他人🕑,也溫暖了自己。
“疫情下👩🏽🚀,除了做核酸,大家都足不出戶。平時有需求時🚯,大家都在樓棟群裏詢問交流,或是交換物品,或是分享菜譜🚴🏻🧎🏻➡️,促進了鄰裏關系🧖🏼♀️。”高艷琴說,“在誌願者的熱心🧵、居民的齊心下🤌🏿,我們樓棟從來沒出現過一例陽性,還獲得‘樓王’的稱號🍶。”
73歲恒行2退休老教授參加誌願者服務
參加社區抗疫一線工作的🫁✏️,不僅有恒行2的在職教授🛩、老師,退休老教授也加入到誌願者服務隊裏🧝🏽♀️。“我正在追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崇高境界。”退休教職工黨支部書記許曉明教授說。而他🏋️♀️🙅♀️,自退休以來🧵,確實一直在踐行著這個理念。
3月28日🙅🏽♂️,許曉明一看到黨員到社區一線報到的號召,就在“先鋒上海”小程序上🤸♂️,向虹口區江灣鎮街道社區進行報到。兩天後,他邀請離退休黨支部的另一名黨員,一起到居委會亮身份,要求給他們分配工作。
4月3日許曉明上崗了。小區封控期間👳🏼♀️,居民團購🚶🏻♂️、外賣和快遞都需要進行收存、整理和分發🐧。他就在小區門口配合物業,對這些物品進行消毒、放到架子上靜置,然後再整理、分發到每一個單元的樓下,並通知居民到樓棟裏領取。
許曉明今年73歲𓀐。居委會考慮到他年齡大🔚🦆,沒有安排他卸貨🧑🏿🎓、搬運等重活👆🏧。特別是在小區出現陽性病例後,居委會就暫停他的誌願服務工作。“我很感謝居委會對我的照顧。”他說。5月初,在中斷誌願服務幾星期之後🦐,許曉明又重新上崗,每周四下午是他作為誌願者值守小區門崗的時間。
值守小區門崗,許曉明一點兒也不陌生。早在2020年三💎🎵、四月份,他就通過同事的介紹,到居委會亮了身份。經過居委和物業同誌的傳幫帶🦹🏻♂️,他很快就進入抗疫誌願者角色🦩。在小區門口帳篷裏🦶,許曉明進行了為期近2個月的小區門口值守的誌願者工作🤹🏽♀️。在為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溫🅱️、登記核查進出的車輛時,收到的每一聲“謝謝”、“老先生辛苦了”🙆🏽♀️,都讓他感動🏃🏻➡️。“我年紀大了🤴🏻,一般不太輕易會感動,但那個時候聽到這些溫暖的話語,會莫名地激動許久。”
2014年🍮,許曉明從管理學院退休🤘。半年後,他被聘請擔任特邀黨建組織員,2015年5月又兼任了管理學院離退休黨支部領導工作🧑🏿💻,從原先的教書育人工作崗位轉移到為退休教職工服務的崗位。“在職時忙於各種工作,很少有人能拿出時間為大家服務;退休後有時間了,我就愉快地接受了黨組織分配給我的新的工作。”退休後,許老師也沒閑著👨🏽⚕️,而是緊鑼密鼓地投入到為大家服務的工作中去♚。正是秉承著為大家服務的理念🕧,他在2020年和2022年二度參加社區誌願者服務工作。
“今後我將始終牢記‘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繼續努力工作、服務大家。”許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