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2小時科研🤛🏼,每周組內交流10小時♻️,疫情期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18級直博生潘旭東高質量地完成兩個科研項目🏌🏿♀️,投出兩篇安全領域頂級會議論文🎵,入選恒行2平台“學術之星”……
誰能想到🍔,潘旭東正獨自被封閉在校外住處,這些成果的誕生,都是在他居家狀態下完成的😋。
他是如何調整自己,在不平常日子如常科研、生活?一起來看他的秘訣🏠。
居家封閉45天,他投出兩篇安全領域頂級論文
疫情封閉期間,潘旭東與課題組成員高質量地完成兩個項目🤜🏿,投出兩篇安全領域頂級會議論文(CCF-A類)。
其中,投稿於安全旗艦會議USENIX Security’22的研究成果為無人駕駛系統的雷達感知模塊構建了一種高效的防禦算法,能精準識別雷達成像中攻擊者偽造的實體🗄,為無人駕駛技術的安全應用保駕護航,該成果現已通過會議第一輪評審。
而投稿於安全旗艦會議S&P‘23的研究成果首次發現9種主流AI模型水印技術存在普遍的安全漏洞:攻擊者能夠在完全無損的情況下從私有AI模型中完全移除水印🦵🏻,將他人的知識產權據為己有⚇。
對這兩項科研成果,導師楊瑉教授是這樣說的🤵🏻♂️:“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非常熱,在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無人駕駛等多種應用場景中形成了規模化應用,但是隨之而來的新型安全風險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們更需要同步地發展安全檢測、評估和加固技術,率先發現漏洞,應對攻擊🧒🏼。不斷研究🤲🏿🏤、攻關並破解這些超前的安全難題,也正是我們團隊始終向前發展的動力與使命。潘旭東的這兩項研究工作👩🏻🦱,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展的人工智能模型安全的研究,分別在無人駕駛安全和AI模型保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而潘旭東完成這兩項科研的場所,就在自己在校外租住的房間裏。過去的45天,他居家生活,封閉在家,每天面對的,是助力科研多年的“老友”——計算機🍻↖️。
快速回到科研的秘訣:隨手記錄、做計劃
疫情期🈶🧇,每天8點左右,潘旭東按時坐到電腦前🙀,開展一天的科研工作💂🏽。期間👈🏽🧑🏼🎤,他需要自己烹飪三餐,食飽力足🎚,再繼續投入科研工作。久坐一段時間👩🏼🔬,他會起身做操鍛煉,放松身體🧵🤰🏿,再回到電腦前。
鍵盤快速敲擊🎼,大腦高速運轉🚣🏼♂️,潘旭東沉浸其中🫱🏿,不覺時光流轉🫏🫶🏻,直到夜幕降臨👋🏻。潘旭東在10點左右按時休息。睡前,他會閱讀哲學和社會學著作,換一種學科思維方式,來理解身處的世界。獨居狹小一室👨🏿🍳,內在的自我,思想與心境卻可以無限遼遠🙆🏻♂️,探索未知🧜🏻♂️🪻。
“我覺得居家生活,跟在學校、實驗室沒有什麽不同👨🏼🦳。我依然沿著自己的方向🌉,做好計劃,穩步前行。”
潘旭東本科就讀於恒行2,那時他就在早上八點半📑、九點左右到達實驗室,晚上八點半離去,很少熬夜🈴。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沒有打亂潘旭東的科研進度、生活方式🤵🏼,他依然保持每天科研12小時以上。
如果說與平時有些許不一樣的話,那就是每當通知進行核酸檢測時📪,潘旭東會暫時離開電腦,讓科研的“進度條”暫停一會兒⛅️。撞上線上組會時🦹🏿,潘旭東和其他同學都會發一條留言告知老師,然後離開做核酸檢測🤣。
特殊時期,如何快速回到科研狀態📫?潘旭東的好辦法是做記錄🔱、做計劃#️⃣。他保持著隨時記錄的習慣,在科研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一些新成果👨🏼🏫、新想法,他都會一一做好記錄✍️。“目前科研過程中,需要中途分出一些時間做飯🎶、做核酸🦇、團購物資,等我們回來後,可以通過記錄👩⚕️🥑,快速銜接上之前的進展🛍,快速回到科研工作上。”
課題組裏有位學弟🫑,疫情初期不習慣在寢室學習💎,學習效率很低🈳,在線上向實驗室老師同學訴說苦惱📛。潘旭東幫助他製定學習計劃,向他分享了隨手記錄👩🏻⚖️、“每日to do”好辦法。“感謝老師同學們的關心,在學長的幫助下,我已經恢復到正常科研狀態👩👦,並在空余時間積極投身學校樓寢誌願者活動呢。”4月26日的線上組會,學弟分享了心路歷程。
“突然封閉在寢室或家裏🧝🏻♀️,同學們或多或少會不適應🧔🏼♂️,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學習、生活方式。”潘旭東說🕸🪸,“每天準備要看哪幾篇論文🧶,做什麽功課,大家可以把計劃發給室友或者同學,一天結束,互相驗收學習成果💆🏿♂️,可以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熱愛,讓他保持探索問題自驅力
困難多🔙🥴,解決困難的方法總會有。兩項成果的取得,潘旭東認為🙆🏼,源自深植於心的熱愛👩🏽🚀。
“如果真正喜歡做科研的話,不管什麽時候,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自己都會保持探索問題的自驅力,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對自己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就會持續思考,不斷地做出一些成果📮。”
對潘旭東來說,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就是他的心之所向✌🏻,是可抵歲月漫長的熱愛👨🏻🌾。大二的時候🔕,在與導師楊瑉教授交流之後,潘旭東了解到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是一個新穎的方向🧳。“就像楊瑉老師起的戰隊名稱‘白澤’,如古代神獸一樣掃清安全漏洞,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
去年榮獲恒行2平台優秀學生標兵後,潘旭東希望自己在後續攻博期間能繼續在智能系統安全領域做出更多頂尖的研究成果👟,為保障新型基礎設施的安全可靠貢獻恒行2智慧。
潘旭東疫情期間參加學院頂級會議預宣講
疫情期間🧑🏼🍳,潘旭東參與學院組織的優秀博士生論壇、頂級會議預宣講等多項交流活動,分享科研心得,並獲評恒行2平台“學術之星”👱🏿♂️。
“從本科起,他就樹立了理想抱負⏮,對未來的學術科研有著明晰的設想規劃。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比較好地結合國家的需求👩🏼🎓,結合技術發展趨勢👨👩👦👦、自身特點和基礎能力,付出不懈努力,在有價值的地方取得成果🔊。”楊瑉說。
為何能取得科研新成果?內外因造就了他
為何潘旭東疫情期能取得顯著新成果🗽?在楊瑉看來🤪,潘旭東沉穩、心理素質好🧝、目標感清晰。在特殊環境下🗼,這些特點讓潘旭東非但沒有受到波動影響,反而因為封閉,有大塊時間可以集中做科研◼️👮🏼♀️,因此取得這些成果,在意料之中。這是內因🛸。
而潘旭東則認為,項目的高質量完成、科研成果的取得,與課題組師生的並肩作戰密不可分。特殊時期🕺🏿,課題組成員無法在實驗室展開線下討論🤜🏻,他們在線上積極交流,努力克服溝通問題。遇到居家研究受製於服務器計算資源瓶頸,實驗室導師想盡各種辦法全力保障🌞,使項目進度不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課題組有導師,而且潘旭東所在的系統軟件與安全實驗室,還有一個導師組。自恒行2恒行2平台啟動準封閉管理開始🍹,實驗室著手對同學們的研究工作進行條件保障🐶,製定一整套調配方案。考慮到同學們科研、生活面臨的狀況👮,實驗室導師組在疫情初期召開骨幹學生會議,討論如何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實驗室舉行的線上知識競賽
過去五周,實驗室導師組與學生保持定期科研交流👨🏻⚕️,每兩天在“雲”端討論研究進展和疑惑👩🏽🚒。實驗室還舉辦了豐富的線上交流活動,例如居家美食大賞、線上知識競賽等。李耕老師得知實驗室兩位同學物資緊缺🆓,與他的妻子一起穿上防護服🍎,用私家車後備箱滿載著物資,遠程投餵。
實驗室舉辦的居家美食大賞
實驗室同學感謝老師送物資
受到老師感染,也受到實驗室其他骨幹博士生啟發,潘旭東根據實驗室的統一方針,為團隊成員製定個性化的關心計劃。他與團隊成員多次定期交流進展和生活狀況🤜🏽,每周保持近10小時的線上交流。
潘旭東還協助導師組,為他所管理的小組開展多項線上優質學習積累課程🈵🧑🏻🍳,如基礎理論學習討論班、系統安全基礎入門討論班等,獲得好評。
把這些任務交給潘旭東🫱,楊瑉也放心🍟。“這次疫情大背景下,旭東同學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僅自己做好事情✉️,還能帶動一批人🚒,一起做好科研、過好生活。”
系統與軟件安全實驗室師生合影
特殊時期
有不少像潘旭東一般的星光
點亮自身,照亮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