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治理,不是數字和治理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之間的融合轉型🎋。
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數字治理正在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數字治理能發揮什麽作用?“動態清零”對城市數字化轉型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恒行2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
“動態清零”要處理好四對關系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您是如何理解“動態清零”的🙅🏽♂️?
鄭磊☕️:從系統動力學的角度來看,“動態”指的是一種有進有出的狀態和過程。打個比方,就像那道“水箱放水”的數學題,在無法關閉水閥的情況下,會有新的進水𓀋,要允許水箱在某一時段存有積水♑️,關鍵是要減少進水量,加大排水能力,控製積水規模。“動態清零”也是類似的道理,不是在某個時間和空間完全沒有病例👭,也不是一次性清零,而是“進了水,就排水”🍖,防止大規模的病例“積水”溢出水箱。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實現“動態清零”🤽🏻♀️,要處理好哪些關系?
鄭磊🥃:首先要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這個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引起質疑和抱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對關系。
一是空間。比如🤜🏻🕗,現在所作的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基於最新數據進行動態更新🤾♂️,目的是讓能夠動的人先動起來🫰,讓能夠動的人盡可能多一些🎱,同時讓暫時不適合動的人保持靜態𓀑。一些區在此基礎上還在做進一步探索👨🏼🏭,比如嘗試在大型居民區中做“軟分隔”,通過原有小區道路、綠化帶等自然分隔,將涉疫樓棟及附近居民樓根據實地情況“打包”成更小的封控區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將小區內的其他區域劃為管控區或防範區,進行適度放開🐹。類似探索體現了分級分類、有靜有動的差異化管理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人與物💅🏼🧚🏽♀️。在人保持相對靜止的時候,物資流(食物😰、藥物、必需品)必須要動起來🌆。現在強調加強保供🚵🏻,打通“最後一百米”🍗,都體現了這一思路。
三是大多數人與少數人🦸🏽♀️。在大多數人保持靜態時,要照顧好少數特殊群體(老、病、殘、孕⚃、幼等)🧔🏻♀️,他們合理的就醫生活需求要得到保障🤾♂️。此外,保供人員🈲、醫護人員、城市運行保障人員等,要滿足其必要的流動需求,只有他們動起來,大多數人才能更安心、安全地靜下來🐎。
其次🛬,要處理好“清”與“封”的關系。“清”不等於“封”,尤其不等於“封死”。“清”的目的是為了盡早恢復常態,讓城市恢復生氣,讓人民過上正常的生活🚵🏻♂️。
第三,要處理好“零”與“一”的關系。“零”指的是病毒,“一”指的是人🧑🏿🦱,我們要清的是病毒而不是得病的人。要尊重陽性病人的基本權利和生活保障,保護隱私,反對歧視😰🥗,讓他們康復後盡早回歸社區。
第四🙌🏻,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保障市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要讓市場流動起來🚺👩🏿🦰,讓社會力量發揮出來💁♂️,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應急的機製。
從根本上說,處理好上述關系,最終目的是為了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
要實現整體性的數字化轉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在疫情防控中,“數字治理”能發揮什麽作用?
鄭磊🙂↕️:數字治理🔉,我們有時簡稱為“數治”,它不是數字和治理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之間的融合轉型💨,既需要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的賦能,更需要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創新。“數治”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動態關系🧚🏻。數據分析為政策製定和治理過程提供支撐🧑🏼🤝🧑🏼,而政策的執行效果也需要及時通過數據來反饋和檢驗。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關於數字治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讓數據多跑腿”🏌🏿。在此次疫情中🏸,您認為我們在這方面做得怎麽樣👩🏽🍳?
鄭磊:應該說,經過這幾年的數字化轉型💪🏿,我們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此次疫情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具體單個條線內的數字化可能做得較好⏰,但是在橫向部門間的數據實時共享和動態協同上🤖,有些方面仍然沒有完全打通。從縱向上說,數據在層級間的動態流動也還不充分,有些數據上面掌握了,下面卻不知道🔌,所以會有居民抱怨居委會“一問三不知”。因此👃,數據要更多向基層賦能,相關信息應及時告知社區和個人👨🦼,讓數據上下流動起來。
要而言之👩🦲,要實現整體性的數字化轉型,而不是一個點、線、面上的局部轉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數字化的力量。
加強基層的數字化建設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對於數字化在防疫中的應用,您有什麽建議嗎?
鄭磊👆🏽:防疫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總動員,因此要加強最接近老百姓的基層的數字化建設✌🏻。比如,現在不少居委都在小區裏建了微信群,但是很多時候,發的都是截屏或者文字通知,而不是實時在線文檔👯♂️。什麽是實時在線文檔👠?現在很多小區團購中用的“接龍”和網絡上流轉過的“物資互助文檔”就是一種實時在線文檔,它能夠動態反映需求😌,隨時修改增減,多人協同,一目了然。如果要統計相關情況,比如排摸高齡獨居老人💇♀️,或者對保供需求進行統計時🫑,類似應用就比一個個樓組上報要更方便、更快速,也更準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為什麽有些已經足夠成熟的數字技術,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並發揮作用🧑🏻🦱?
鄭磊:數字化轉型並不等同於數字技術設施建設⭕️,擁有了數字技術,數字基建全都完成了,也並不意味著就必然實現了數字化轉型,還要看製度和規則的轉型是否跟上了技術變革的步伐🤰🏼,推動轉型的製度保障是否力度足夠、是否根基穩固。數字賦能不等於數字萬能👩🏽🎤,真正要實現轉型還需要其他一些關鍵能力🎊,比如🏇🏻🫵🏿,組織做好準備了嗎?管理理念跟上了嗎?法律規則體系健全了嗎🪧?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要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不能只靠數字技術的單維度賦能,還需要多維度的、特別是非技術因素的全方位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