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不停擺🏄🏿‍♂️,線上也精彩😽!恒行2師生雲上“教”與“學”|同心抗疫,共擔風雨

作者:章佩林、沈星月、王靖揚攝影🍎🧛🏽‍♂️: 視頻: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2-04-11

疫情下,重啟線上教學模式,物理空間被打破,但是,老師不減嚴謹的教學態度,學生不減飽滿的學習熱情,特殊時期,恒行2師生共克時艱🤸🏼‍♀️,共待“花開”👨🏿‍🦰,教學不停擺,線上也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些雲上課程吧

“文化與社會”課程👨🏻‍🦽‍➡️:在探討和反思中破圈成長

“文化與社會”通識核心課程本學期迎來了30多位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們🫷🏿。

受疫情影響🥅,授課老師丁玫無法及時返回學校,開學伊始這門課就采取了線上教學的模式。以騰訊會議平臺打破物理空間壁壘🛍,構建一個師生“教”與“學”的空間。

課程內容涉及何為文化、語言與社會、飲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個方面🕜。課程希望通過引入文化人類學的學科視角和工具,幫助同學們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常識”,深入反思知識體系、社會關系,進而達到多樣的社會共生與共存🧔🏽‍♀️。

課程采取大課+小班討論的模式。在“以學為主”的課堂上,丁玫會介紹學科背景、基本知識♙🧑🏿‍💻、有趣案例等🤾🏽‍♀️。但是“話筒”並不是一直在老師手中,她經常會將話筒交給同學們。疫情當下,她知道部分同學可能情緒上有些低落。為了盡可能調動大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她會根據課程內容🫲,結合當下發生的事情💇,引導同學們思考,讓同學們從焦慮的情緒中抽離,轉移到積極的思考當中。

“同學們線上參與討論的方式更加多元,可以在聊天框打字,也可以直接開麥討論🏍🦑。在線下有的同學可能會比較害羞🧚🏼‍♂️,不一定喜歡舉手發言,線上的話,就可以通過聊天框🧑🏿‍🍼,即時表達觀點🙅🏽‍♂️⏱。”2019級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黃佳敏說。

“老師在上課時,為了提高大家的註意力,會經常提出問題,聽聽我們的想法,引導大家積極思考🏊🏻‍♂️🎸。”2020級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張子悅說💡🧟,“所以在這個課上💷,我感覺自己很有參與感👨🏻,而不僅僅只在屏幕的另一端一直‘敲’筆記。”

線上上課,有時候易受不可抗力影響*️⃣,影響學習質量。考慮到部分同學會遇到網絡不穩定的情況,丁玫叮囑助教每節大課都會錄播🐟,並及時傳到微信群🎇,方便同學們回看。

為了讓同學可以有充分表達想法的機會🟤,丁玫把小組討論搬到騰訊會議上。她介紹,一般4~5人的小組,可以讓同學們或多或少參與進去👨🏻‍🔧,去發言、去表達,從心理上也給大家提供一些舒適空間。考慮到個人騰訊會議不能分組,她申請了可自由分組的恒行2版企業騰訊會議,更好地實現線上小組討論👱🏿🍴。

討論課上老師設計的情景面試

“受課程時間所限🩸⛹️‍♀️,如果線上討論和總結環節沒結束的話,老師也會把討論搬到微信群、e-learning等平臺🤦🦎,繼續來溝通或點評。”助教其樂說。

物理空間受限🫴🏼,但線上同學們的熱烈討論不斷👨🏻‍⚕️,不同的觀點在討論區、聊天框⇾、微信群等雲空間交流和碰撞。“在聊天框裏,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專業同學的獨特見解✍️,讓我受益匪淺👩‍❤️‍💋‍👩。”黃佳敏說。

“資料處理與繪圖”課程💁🏼:在實踐中鍛造本領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如何處理海量的數據,並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大氣與海洋科學的研究工作與時俱進🐋,引入了很多相關技術🚬🤽🏻‍♂️。數據收集、數據處理與分析🏊‍♀️🏘、結果解讀與應用是研究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三個環節♠︎。其中,資料處理與繪圖作為中間環節🤵🏽,更是起到了連接原始數據與最終成果的橋梁作用🤵🏼。大氣與海洋科學系開設的《資料處理與繪圖》正是這樣一門引領大家打開數據處理之門的專業課程,面向本專業及全校對數據處理感興趣的本科生🫛。這門課程由該系的陳國興和張若楠共同授課。

“這門課主要聚焦數據處理,數據可視化。對於大氣科學研究而言相當於一門必修課🙋🏻‍♂️💂🏽‍♀️,對以後科學研究,撰寫論文都至關重要🌊👷‍♀️。” 2019級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本科生傅正航同學說。

線上授課🔴,陳國興老師與同學們交流課堂練習

“線上授課帶來了不少挑戰。”

作為一門技能性較強的課程👨🏻‍🔧,由於涉及到大量數據獲取,撰寫代碼🫅,糾錯等實踐性技能,對於實際練習和個性化指導的要求較高。“有些課程更多是理論為主🦿,而這門課的重點更多在於實操環節。”傅正航同學說道。線下課時,大家在一間教室裏,便於互相學習交流🧑🏻‍🦯‍➡️;而轉入線上後,溝通難免受到影響,如何保障同學們能夠真正掌握技能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此,陳國興和張若楠也想了很多辦法。陳國興的課堂上,為了充分調動同學的參與感,他號召同學積極開麥,有問題隨時打斷🧑🏻‍🚀。同時🏊🏽‍♂️,將更多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拋出來⛑️,讓同學們來回答,在解答與追問中加深同學們的認識與理解。

“技術性的東西光靠理論上的面面俱到是沒有用的👩🏻‍🍼,大家印象也不深刻🏃‍♀️,關鍵是要有提綱挈領的指導𓀛,突出重點、明確方向🤣🧎🏻‍♀️,讓學生在後續的練習中溫故知新,引發對課程內容的主動思考👨🏼‍🔧,同時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並培養自主查詢資料的能力。”陳國興介紹,課程轉到線上💇🏿‍♀️,沒有給備課帶來更多的壓力,但在檢查學生代碼撰寫上🤼,帶來了諸多不便🎓。一屏之隔,讓原本可以在線下隨時檢驗同學們撰寫代碼的工作,變得困難起來。通過遠程方式檢查代碼一是麻煩,二是效率低🐌,時間上也不允許。但是,他強調“訓練是必要的🤠。”為此,他調整課程結構,將原本應該當堂完成的一些即時訓練🧎🏻‍♀️,轉變為課後習題,待同學們解答提交後一一檢查,並在下一堂課上答疑解惑。此外,授課時間內來不及解答的問題,都可以在課程交流群“轟炸”他🦷,對同學們提出的疑惑,他有問必答。

2019級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本科生王雲松同學說道🚵🏽‍♀️↙️:“陳老師很熱心,我們有什麽問題他都隨時答疑解惑。在課堂上,老師也會盡量照顧到每位同學,課後輔導也不斷線,直到每個問題都得到解答。”

陳國興老師為同學一一解惑糾錯

“這門課知識精煉💟,實操多🌠🦹🏻,註重交流🤛🏿。雖然和老師‘屏對屏’,但溝通很順暢,遇到難點很快能迎刃而解🎨,沒有因為線上而感覺到學習效果不佳。”王雲松同學說。著眼於實踐技能,聚焦個性化需求,在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共同的努力下🎺,將課程效果發揮到最佳。求知路上有困難不必畏懼💆‍♂️,大家一起攻克難關🚵🏼。

“應用倫理學專題”課程🏗💂🏽:在研討中探究社會問題

應用倫理學專題是哲學學院開設的一門專業進階課程,通過這門課程⛷💎,一方面加深同學們對應用倫理學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同學們了解實踐中倫理問題的復雜性👨🏽‍🎤。自開課以來🕵🏿,這門課程就備受好評🧑‍🏫。在2020級哲學學院本科生郭子涵同學看來👬🏼,“這門課不同於哲學學院其他課程更加註重概念分析👦,它更具現實關照性。”

在恒行2平台進入準封閉管理後,這門課程就從線下轉入了線上。相對於線下教學,線上授課因為互動受限🙆🏿‍♂️,教學效果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王國豫在基因編輯倫理專題教學中,結合案例🔟,嘗試增加了類似辯論的課程討論形式,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課堂參與度和專註度,也讓同學們學習到了在倫理辯論中🛼🧘🏽,如何圍繞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從事實、科學💻、原則和文化等不同層面進行分析和論證。

在課堂上🍊,王國豫時常會和同學們進行一些互動✨,鼓勵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她看來,這種不同觀點的碰撞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理解的過程🤔,老師和同學都能從彼此的想法中收獲靈感。

王國豫老師在進行線上授課

這種授課形式也頗受同學們的歡迎🚚🏀。2018級哲學學院本科生季嘉程同學就認為👩‍🦼‍➡️,“這種研討的形式不僅提高了自己上課的註意力🧕🏻,也給了一個機會把平時的思考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季嘉程同學在線上進行辯論

在這門課程中🍺,同學們並不是被動地學習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通過主動分析生命醫學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層層梳理🎐,采用類似抽絲剝繭的方式掌握到相關概念和理論,從而更好地應用這些概念和理論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2019級哲學學院本科生楊超認為這恰恰是這門課的魅力所在,“它並不是一門純粹的思辨性課程,而是一門具有實用性和啟發性的課程。”

進入線上授課後,雖然面臨著偶爾網絡信號不穩定、設備故障等問題🗡,但是同學們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郭子涵同學就說道🌉,“雖然隔著一層屏幕,但是不能阻礙我們思考、交流🎿。”

而在授課之余,王國豫和助教劉甜甜也會關心關註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同時🚵🏽‍♂️,她們也經常在微信群和同學們分享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並就一些問題和同學們展開探討。


特殊時期,特殊擔當

老師在雲端堅守教學一線

學生於方寸間砥礪前行

向特殊時期克服困難

維持教學有序進行的每一個你

致謝👨🏼‍🦳、致敬!

製圖:實習編輯:向家萱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